“2011年銷售排名前100位的藥品零售企業(以下簡稱‘零售百強’)當年銷售總額合計692.4億元,比2010年的678.6億元增加了13.8億元,同比增長2%;2011年銷售排名前10位的藥品零售企業(以下簡稱‘零售十強’)當年的銷售總額為307.6億元,相比2010年的278.5億元增加了29億元,同比增長10.4%。”
6月27日,在由中國醫藥商業協會主辦、國藥勵展承辦的“2012中國醫藥零售行業年度大會”上,中國醫藥商業協會會長付明仲公布了以上數據。她同時指出,中國藥品零售行業銷售額的增長速度正呈現出下降的趨勢。
面臨轉型
根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連鎖藥店分會發布的數據,2008年,我國零售百強的銷售總額相比上年增長16%,2009年這一數據為12%,2010年為17%,而2011年卻劇降至2%。同樣,零售十強的銷售額增長幅度也在下降,從2010年的18.3%驟降至2011年的10.4%,這是其自2008年以來,同比增幅首次從增長變為下降——據了解,零售十強銷售額同比增幅在2008年為15.7%,2009年為17.1%。
“而相對于增幅的下降,我國藥品零售行業的集中度正進一步提升。”付明仲介紹說,2011年,排名前5位的藥品零售企業,其銷售額占零售百強銷售總額的26%:前10位占44%;前20位占61%。此外,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在門店數量的變化上也能得到體現——2011年,零售百強的門店總數從2010年的47853家增至48276家,同比增幅為1%,低于2010年的2%;而零售十強的門店總數增長幅度卻從2010年的7%上升至2011年的8%,門店總數達到25388家。
換句話說,就企業規模發展而言,零售百強的增速正在放緩,而零售十強卻在加速。付明仲表示,做強做大是藥品流通行業發展的主題,行業內的重組將繼續促進結構調整和集中度的提高,各業態要素資源的整合也將加速推進。
但她同時指出,目前,我國零售藥店呈現出四大特點,一是處方少,醫保定點藥店少;二是醫保覆蓋面擴大,零售藥店客流量減少;三是地方政策限制醫保定點藥店開展多元化經營;四是經營成本快速上升。
“面對轉型,零售藥店需要充分利用資源,開展多元化經營,創造企業核心價值。”付明仲說。
多元化的中國路徑
此次醫藥零售行業年度大會邀請了日本藥妝店大鱷——愛芙樂賽控股集團株式會社董事相談役渡邊新介紹日本藥妝店的商業模式和發展歷程。
在談到日本藥妝店的經營策略時,渡邊新介紹說,其策略的核心即是“以日用品賺取銷售額,以藥品賺取利潤”。而這一策略能夠實施又依賴于日本政府維持穩定的藥價。
“這就注定了國內藥品零售企業不能直接借鑒日本藥妝店的經營模式。
”一位與會人士表示。
他表示,正如渡邊新所提到的,藥品在日本有穩定的利潤空間,這就使得藥妝店可以通過降低日用品價格聚集人氣,再通過藥品賺取利潤。但國內的情形恰恰相反,藥品往往是價格戰的對象,藥店越來越難以通過藥品賺取利潤,因此便開展多元化經營,希望能通過日用品或化妝品賺取利潤。
“可以說,渡邊新的介紹更加證明了國內藥品零售企業必須探索自己的多元化路徑。”該業內人士說。
“珍惜現有”
“對于國內藥品零售企業來說,與其涉水新的品類,倒不如先把現有的品類做深、做透。比如中藥飲片、家庭醫療器械等。”一位業內人士認為,所謂多元化更應該是“多元化的創新思維模式”,而不僅僅是商品的多元化。
“中藥應該成為藥店的利潤明星。”6月26日,在醫藥零售行業年度大會的“預熱會”——工商合作專題會議上,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OTC總經理李從選說。
李從選認為,思維多元化是做好、做大中藥品類的前提。比如在經營方向上,必須從“治療”向“治療、預防、保健、康復、養生”轉變;在服務范圍上,從“個人治病”向“家庭成員健康生活與管理”轉變;在顧客群界定上,從“疾病人群”向“亞健康人群,再到商圈所有人”轉變;在盈利模式上,從“產品經營”向“產品+服務”轉變……
而對于家庭醫療器械這一品類,北京康復之家醫療器械連鎖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柏煜也一直在探索更好的藥店經營模式。
由于存在產品線過短、人員不專業、配送和陳列準備不足等問題,家用醫療器械在很多藥店扮演著雞肋的角色,尤其是輪椅、制氧機等較大型的醫療器械更是如此。“如果連鎖藥店與專業的家庭醫療器械連鎖公司合作,利用其專業產品、專業人員及管理模式,或許能夠通過優勢互補讓家庭醫療器械也成為藥店的利潤明星。”柏煜說。
實際上,蘭州眾友和康復之家已在這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嘗試。2011年,康復之家提出“全盤托管模式”,全權負責眾友300家門店家庭醫療器械的經營和管理。在“全盤托管”模式下,從人員到商品、從庫存到配送、從銷售到售后,均由康復之家負責,眾友則負責提供經營場所。實施“全盤托管模式”后,眾友的醫療器械業務增長為原來的3倍,而康復之家也通過眾友的網絡迅速實現了甘肅家庭醫療器械市場占有率第一的目標。
“當然,應該還有更多、更好的模式等待大家繼續探討。”柏煜說。
(來源:中國醫藥報 作者: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