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李寧公司服務20年、擔任“總管家”11年的張志勇卸任行政總裁,張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李寧公司,兩年前他在李寧公司內部發起一場史無前例的品牌重塑運動,試圖推動李寧公司商業模式轉變。
這場變革出師未捷,2010年的品牌重塑以失敗告終,李寧長期以來因高速增長而被掩蓋的問題逐步暴露,這家本土最大的體育用品公司遭遇到成立以來的最大危機:品牌定位搖擺、高管出走、訂單下滑、股價大跌、公司裁員、士氣低迷……2011財年,李寧公司(2331.HK)的總營業收入雖略高于安踏2500萬元,但其凈利潤僅僅是安踏的22.3%。
業績持續走低,董事會終于決定換將。2012年7月5日,李寧發布高層人事變動公告:創始人、董事會執行主席李寧走到了前臺,在聘用新任行政總裁之前,負責對外事務和關系;德州太平洋集團(TPG Capital)合伙人金珍君進入李寧公司,擔任執行副主席,負責內部事務與運營,其帶領的運營團隊已于2個月前就空降李寧。
言談中,李寧強調未來公司有反思過去兩年的徘徊,李寧坦言過去困難,但今后亦不易,但公司未來會有三個聚焦:公司的主品牌“李寧牌”,核心體育用品業務, 中國國內市場。改變再次發生,李寧是否已錯過了最佳改革時機,現在又是否已經做好準備?外來的管理者究竟怎樣拯救李寧?李寧能再度崛起嗎?
《21世紀》:董事會第一次討論可能要更換行政總裁是什么時間?
李寧:從去年就有開始討論,因為志勇在考慮這個問題,董事會多少也會考慮這個問題。基于公司現狀和行業變化的評估,以及未來的期望,今年做出這個決定;包括志勇在內的董事會成員一致認為,現在是引入新的管理團隊的最好時機。
志勇辭任以后還繼續擔任執行董事,是因為公司除了“李寧牌”核心業務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業務,例如艾高、紅雙喜等,志勇還會繼續負責這塊業務。
《21世紀》:為什么現在是最好時機?
李寧:這是我們自己認為最好的時機,可能不是人人都認為最好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體狀況。現在,整個行業已經到了一個需要調整時候,消費者的環境、選擇、要求改變了。過去幾年的快速成長,大家就像都堆到了北京三環路上,擁擠著呢,這樣延續下去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寧:我們為什么換將?
我們自己也到了重新進行戰略調整的時候,正是因為這樣,才會引進像TPG這樣的戰略投資者進來,加入我們調整的團隊。
《21世紀》:現在回顧,從2011年年初到現在的一年半時間里,公司有哪些決策可能是做得稍微晚了一點?如果當時做得更早一些,效果是否會更好一些?
李寧:其實很難說這種回頭的事,總體上來講,過去兩年公司團隊一直在尋求變革,尋求突破,但是在執行的時候,有一些決策不是那么堅定,或者說取舍不清晰,一邊要改革,同時又要考慮一些現實問題,比如業績、各部門內部平衡、產品習慣、經銷商的想法等等。沒有堅定的取舍,就很難創造一個新的東西。
《21世紀》:公司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是什么?過去兩個多月,TPG的運營管理團隊進入到李寧公司,來助推公司管理變革;能具體談談,TPG配置了哪些人,這兩個月都在做什么事?
金珍君:第一,成本控制;尤其是采購和管理費用、營銷費用這塊要進行調整,可以把更多的錢投入到新贊助和投資中。這方面的工作已經開始。
第二,商品結構合理化,減少不好賣的東西。今年公司最大的目標是清存貨。對于清理存貨,公司有兩個措施,首先是幫助渠道商做促銷活動;其次是主動做折扣和促銷的活動。今年把庫存減少,這樣明年的效益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其他的工作是:要加快周轉速度,要更接近市場,要優化供應鏈的流程,優化商品研發的流程,關鍵高管的招聘。現在已經開始有幾位高管陸陸續續地到位,組織架構也開始做調整,建立更簡單,更扁平化的組織架構。
TPG把亞洲運營團隊的一大部分人,以及聘請的第三方顧問請進來,和李寧的團隊一起工作來推動這些工作。這些人包括在零售行業擔任過總經理、CEO、董事長或者是某些部門領導的優秀人才,比如戴爾(微博)在中國負責供應鏈的人,現在幫助我們進行采購和供應鏈管理。
《21世紀》:TPG進入李寧,其實就是一個新團隊空降到公司內部,一般而言,空降團隊跟原有團隊之間肯定要產生一定時間的磨合,怎么樣解決這些磨合的問題?
金珍君:變革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戰略和戰術規劃,比如節奏控制、資源安排,一旦這些確定并規劃清楚了之后,剩下的工作要簡單一些。
只要大家的方向一致,清楚變革是怎樣進行的,每個月、每周的工作安排都很清楚,就不存在磨合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都有工作安排,員工就不會擔心自己的工作是否安全,客戶、合作伙伴也會知道李寧將做什么改變。如果每個人都清楚他要怎么做,團隊的執行力就會很強。
李寧:整體上來講,變革對李寧來講是挑戰非常大。除了TPG的幫助以外,志勇之前已經建立了一個職業管理的機制平臺,在這個機制平臺當中,大家都是職業人,大家工作的態度和方法都是高度職業的。
《21世紀》:這個外部的管理團隊,預計會在李寧內部工作多長時間,才能解決相關的問題?
金珍君:按照公司的發展計劃,它會有不同的一些需要,比如說今天我們要做這個工作,可能演變過程明天還會有另外的工作,如果原有團隊本身就能力去做,我們就不會把這個資源放進去。
李寧面臨了很大的行業挑戰,所以變革力度要比之前幾年還要大,有很多高管職位空缺,我們不能等到所有的管理層到任才開始變革,現在放的外部資源比較多。一兩年之內,我們應該會陸陸續續減少資源投入,只派一兩個關鍵的專家來幫助李寧即可。
《21世紀》:董事會接下來想找一個什么樣的CEO?有沒有什么特別看重的品質?
李寧:未來的CEO是能夠領導這個企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人,他要有多方面的能力,對體育有感覺,知道怎么運作品牌,懂得供應鏈管理和體育營銷,有較強的運營能力等等。
《21世紀》:金先生曾經當過廣匯的執行董事兼總裁,他有沒有可能也在李寧出任CEO一職?
金珍君:我不太可能,因為我管整個(TPG)中國區,所以還有其他的項目,但是我們很重視李寧這個項目,所以李寧公司需要我們多長時間,我們就會幫助多長時間。對于TPG來說,時間太長了就會影響我們其他的業務。
李寧:本身來講,TPG的進入是要完善已有的李寧團隊。
(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