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騰訊龐大的互聯網帝國版圖中,有一塊屬地一直旁落他人。電商,在這個中國互聯網業異常激烈的競爭領域,騰訊一直是個“低調”的玩家。
但最終,這個相較于互動娛樂、即時通訊而言的“新兵”,卻被馬化騰選作騰訊二次重組的“試驗田”,單獨拆分為騰訊電商控股公司(ECC),并有望通過“獨立上市”的手段尋求下一次增值。
日前,騰訊電商控股公司CEO吳宵光在“獨立”3個月后,首度接受南都記者專訪,詳解騰訊電商的探路者角色。
內部架構仍需“改革”
騰訊一直意圖在電商領域大展拳腳,卻一直舉步維艱。
2006年,騰訊C 2C平臺騰訊拍拍上線。經過6年的發展,騰訊電商并沒有像其他領域一樣,輕易地以“流量優勢”在短時間內重新割分地盤,占據有利地位。而在這六年里,淘寶崛起,進而延伸出B 2C平臺天貓,購物搜索比價平臺一淘,團購營銷聚劃算,后來者包括京東、當當都已獨當一面。
“騰訊發展到今天,我們內部看來主流業務的各個環節,研發、推廣、支付等都能在騰訊內部消化,但電商無法靠自身力量解決。”一位騰訊內部的高管向記者透露,這種“挫折感”成為后來電商分拆的萌芽點。
而在騰訊電商內部的獨立大會上,馬化騰對電商表達了一種類似的看法:電商完全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做起來。“我們看到這個產業鏈比我們過去所看的新的業務產業鏈更長,如何更有效地管理電商的物流、倉儲、線上人員和線上業務,一定要靠產業鏈的合作伙伴能力合作才能成功。”
這種業務上的獨特性,從長遠來說需要在管理機制上有“獨立性”,擁有更大的自主權,而這最終演變為電商“控股公司”的模式。
吳宵光向南都記者表示,電商拆分對于集團來說有兩個重要作用,一個是在管理機制上的創新。騰訊第一次以子公司的模式來管理一塊業務,從資本、組織、激勵上授予充分的靈活權。“當公司越來越大、業務越來越復雜的時候,電商如何處理這種復雜的業務管理模式?未來騰訊會有更多的業務需要這種新模式來做。”
在他看來,“獨立后最大的改變是,電商已經從一個B U(業務線)的產品變成了公司的產品,有很多決策現在上升到集團層面了。”
從內部來說,騰訊電商控股目前的架構基本是從原有業務線平移過來,其中包括負責B2B2C平臺搭建的電商平臺部,負責充值繳費、旅游電影等垂直領域的虛擬服務電商部、生活服務電商部等共計13個部門,超過1000名員工。
但吳宵光認為,內部需要重新建設更加適合電子商務的架構。“先把業務方向明確,你去看矛盾和瓶頸在哪兒,未來我們有很大的架構設置的靈活度。”
電商是流量變現必經途徑
而對騰訊電商分拆的另一個作用,在馬化騰看來是抓住電商發展的重要戰略。
上述高管稱,馬化騰在內部講話中傳達出一個很重要的思路:任何一個互聯網公司,他即使不是直接做電子商務,未來他的流量也會變現賣給電子商務公司和電子商務平臺,這是不可忽視的產業發展結果。
作為隱藏在騰訊強大“流量”背后的富礦,電商成為騰訊不得不攻下的城池,而他首先要面臨的則是業務架構的調整。
目前,騰訊電商旗下有拍拍、Q Q商城和Q Q網購三大平臺,其中商城采取收費,廣告系統也在盈利,而剛剛成立的Q Q網購在年內對商戶免除進場費、廣告費、扣點等在內的全部費用。
但在外界看來,騰訊電商的品牌形象仍然非常混亂。在上周四舉行的首次Q Q網購開放平臺商戶會議上,一個美容類的商家問道:“究竟Q Q商城和Q Q網購的選品有什么不同?”
對此,吳宵光向記者表示,未來騰訊電商發展的側重點肯定是Q Q網購。“我們會把商城升級到Q Q網購,有的能進來就進網購,進不來的就在拍拍。我們會繼續讓拍拍維持傳統C2C的價值,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生態系統,有很強的生命力。”
但即便如此,Q Q網購作為騰訊發力B 2C開放平臺的主戰場,眼下可謂是前有天貓、京東等先行者,后有亞馬遜中國、當當等后來者,要趕上速度,不得不采用“快打”的做法。
過去的兩年,騰訊已在電商領域展開了大規模的收購,其中2010年9月收購易迅,完成自營項目建設;接著投資好樂買、藝龍等垂直B 2C企業,通過投資打通各個電商品類的資源。上周,Q Q網購再次宣布,通過邀約制引入300家商戶,采用的標準是“在每個大的類目里面,Q Q商城做得比較好,淘寶上也表現比較好,那就先進來”。
吳宵光認為,騰訊內部的團隊強項是技術和產品。“我們有用戶群,我們可以打造開放平臺,投資和控股的B 2C要讓他們不斷地演進物流、支付、交易等基礎設施。比如,我們希望易迅物流體系的布局和全國核心城市的配送都具備了以后,反過來也能服務好開放平臺的商戶,這是我們現在的思路。”
對于盈利,吳宵光認為短期內沒有辦法說是什么樣。“集團并沒有提出盈利的要求,而是在未來三到五年建立起有競爭力的平臺。
相關報道
品牌商如何選擇開放平臺:
吸引流量靠搜索而不是活動
在今年的派代年會上,劉強東不忘借機搶奪淘寶賣家,表示:“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如果一個賣家90%的銷量都來自淘寶,你的面前總會站著一個馬大爺;如果在京東,淘寶各占一半,你在馬云和劉強東面前永遠是大爺!”
和兩年前相比,今天出現在商戶面前的開放平臺已經不再是一家獨大,天貓、京東商城、Q Q網購、亞馬遜中國、當當網都在搶占地盤。騰訊電商運營部總經理侯艷平向南都記者表示,交易額背后的平臺競爭,是天貓攜客戶優勢通過提高商戶準入門檻向B2B2C模式演進,并通過etao與物流寶兩個項目向入口優勢和服務優勢延伸;京東商城通過供應鏈開放與業內共享服務優勢并向客戶優勢延伸;傳統渠道商攜服務優勢、新浪與百度攜入口優勢成為潛在進入者;此外,移動技術對電商行業的未來具備變革可能。
但無論是上述的哪一種,今天Q Q網購300家商戶的入駐數量看起來都非常小。
“一開始我們少的原因,第一是希望建立標桿,第二是希望每個商戶都可以獲得足夠多的生意。”吳宵光眼中的標桿,一是以易迅自營探索物流等電商基礎設施的優化,另一種則是“趨向于越來越簡單的購物”,即縮短購物決策的流程,根據地點、特征等要素優選出商品。“我們要重新抓住新一波的消費需求升級的趨勢,重新構筑這個生態圈。”
作為賣家,唐獅常務副總戴成其向記者分析,眼下在多個平臺上開店,一是是人力成本,第二類是貨品成本,這兩者的風險基本可控。“未來的策略應該是希望把每個平臺做大,而不是說做大這個平臺放棄哪一個平臺。在這個行業還沒有形成定局的時候,要抓住每一個機會。而長遠來說,單店增長也必然會遇到瓶頸,這個道理在線上同樣適用。”
無論是哪一種平臺,提供什么服務,在戴成其看來,首要做到的是將用戶固化到搜索里。“開放平臺應該像華強北一樣,夏天沒有事情我就去逛一下,看看有沒有什么需要買的,這已經固定了。而不是將流量基本上固化在活動上面,一個促銷進來過一段時間又沒了,品牌商并不是賺快錢的,我們希望的是一個越來越繁榮的平臺,持久地在這里做生意。”
(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謝睿 實習生 歐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