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個“黑匣子”,人們很容易看到產品和商業成功的結果,卻很難了解創新從想法到實現收益的復雜過程;人們可以學習創新理念,卻很少有企業可以將這些理念轉化為成功的商業實踐。
創新,是商業社會發展的永動力。
企業創新,從一開始都與技術和研發的投入息息相關。已位列全球行業第二的華為,是中國本土企業變身新興市場跨國公司的楷模—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2011年華為以15000項專利領跑中國本土企業,其在2011年的研發經費也以超過200億人民幣僅次于國有企業中石油。華為是中國市場的縮影,中國的研發開支已經占到了全球研發開支的12%。
創新的成果已無所不在,包括此前很少涉獵的服務類產品的創新,尤其在金融領域。這也是《環球企業家》雜志“2011年度創新產品”首度將金融產品納入評選范疇的理由。
然而,這種基于對創新的“粗淺”理解已經不再是全部,誠如我們在《環球企業家》“2011年度創新公司”中所看到的那樣,越來越多的創新都圍繞著創造性的商業模式,或者是極具創意的國際化路徑而進行的。蘇寧電器多年堅持“內生增長和后臺優先”的發展模式,已經為線上線下兩個蘇寧的生意打下堅實的基礎,甚至開始探索搭建云計算服務平臺的可能。復星集團則選擇投資FolliFollie這樣的海外企業以合作開拓中國市場。
創新是個“黑匣子”,人們很容易看到產品和商業成功的結果,卻很難了解創新從想法到實現收益的復雜過程;人們可以學習創新理念,卻很少有企業可以將這些理念轉化為成功的商業實踐。
《環球企業家》雜志自2005年起,強勢打造“年度創新公司”評選。我們倡導將在華外資企業和中國領先企業的創新綜合表現,進行定量化評價。通過此次評選,我們選擇10家年度創新公司并對其創新案例進行梳理,旨在挖掘創新理念與創新實踐;尋找將創新思維深入骨髓的企業楷模;尋找激蕩中國商業智慧的創新驅動力。(注:排名不分先后)
【華為】
華為依托創新開拓了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成功路徑。—復旦大學寧鐘
2011年,華為在英國市場推出了兩款智能手機和MediaPad平板電腦,并投放廣告“我們是誰?華為”。這只是華為國際化道路上的一個縮影—2010年華為實現了1852億人民幣的銷售收入,其中在海外市場實現的銷售收入就高達1024億人民幣;而在2002年華為只有四分之一的收入來自海外。
在全球化的道路上,華為的全面知識產權戰略正越來越顯示其威力。2008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將華為評為世界第四大專利申請人。自1999年在印度班加羅爾成立第一個海外研發機構以來,華為已經在包括美國和歐洲等9個國家設立了20個研究所以及20多個聯合創新中心,其海外專利申請數量已經接近10000個。
【蘇寧電器】
在毛利率極低的零售行業,蘇寧摒棄了本土企業單純跑馬圈地的粗獷做法,通過投資海外先進零售企業學習運營經驗,采用高科技手段夯實后臺,提升運營效率。蘇寧是中國企業向精細化發展的很好案例。—Interbrand周文
自創業之初,蘇寧一直堅持“以內涵式增長為主,輔以外延式擴張”的集約化經營模式。尤其是后臺信息系統和物流系統的建設,為其內部管理帶來了變革性的影響,不僅使其長期保持行業單店盈利能力最高的紀錄,更為重新定義了零售行業的商業模式提供可能。
這條差異化的競爭路徑,使蘇寧在2011年率先以傳統零售商身份發力電子商務,實現線上線下協同發展。更重要的是,這為蘇寧規劃包括在線交易平臺和服務外包在內的全新“云計算”商業模式奠定了基礎。
【復星集團】
復星創造性的“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模式,使在中國商業土壤上誕生一家多元化集團型的跨國公司成為可能。—本刊編輯部
2011年,復星集團投資FolliFollie并旋即在中國市場擴大分銷渠道及品牌宣傳。截止到9月,FolliFollie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增長了65%,并帶動其全球銷售增長5.2%,利潤增長14.4%。
復星集團2011年提出“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模式—選擇在中國市場有發展潛力的歐美企業,投資并合作開拓中國市場,利用中國市場的快速增長帶動全球發展。復星集團為中國企業借力中國市場消費升級帶來的巨大機遇而成長為全球化跨國公司,踐行出一條創新而可行的路徑。為實現這一模式,復星集團矢志成為不謀求控股的開明投資者,并引入華爾街人士以彌補自身在海外并購經驗上的缺口。
【UPS中國】
服務業的創新空間沒有極限。—香港科技大學徐巖
UPS相信,在如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物流就是對貨物、信息和資金進行復雜的全球化安排,以創造出競爭優勢。為此,UPS推出“我們(愛)物流”的主題品牌傳播活動,著重體現UPS致力于提供運輸和供應鏈解決方案,協助客戶駕馭物流并把業務成功推向全球。
通過該品牌活動,彰顯出UPS在過去十年來通過不懈努力和數十億美金投入而實現的成功轉型,及其如何在業界競爭中脫穎而出。UPS在中國市場的品牌推廣活動與全球同步,通過多種媒介展示其全新廣告,包括平面媒體、電視和數字媒體,同時也通過社交網絡媒體進行宣傳。UPS還推出了一系列的戶外宣傳活動,包括在北京上演的炫舞表演。
【通用電氣中國】
把自己定義為解決世界最重大問題的企業,并把創新作為企業血液中的必備因子。GE在創新實踐中作出了巨大的投資,并且創造了“綠色夢想”的品牌來傳播GE的綠色理念。—Interbrand周文
通用電氣相信,投資未來,以創新解決環境問題是企業發展之道。因此,通用電氣將“綠色創想Ecomagination”(ecology(生態)和imagination(想象力)的組合)設定為企業長期發展戰略,寄望于企業以創新、盈利和環境友好的方式實現發展,并幫助客戶解決環境挑戰,促進通用電氣業務的穩步增長。
這是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發展的鄭重承諾:在公司實現利潤增長目標的同時,致力于創造出針對環境問題的創新性解決方案,回報客戶和社會。5年來,綠色創想為通用電氣帶來數百億美元收入,有90種高能效產品及服務付諸實現。
【飛利浦中國】
這家歐洲老牌公司將技術隱身產品背后的戰略在中國十分奏效。—本刊編輯部
飛利浦的創新,首先來自對消費者和市場的了解。L-Prize燈泡就是這樣的范例,這款燈泡能達到白熾燈的照明效果,節電能達到90%,稱其為“LED家居照明技術的頂峰”也并不為過。
將節能環保的理念和技術充分投入到產品中,并非是這家老牌跨國公司綠色創新的全部。飛利浦在照明工程上的環保理念和技術,在上海飛利浦產業園2號樓體現得淋漓盡致—照明全部采用LED燈,配以燈光控制系統,能自動感應人員進入和離開,并啟動照明或熄滅。此外,原為舊廠房的2號樓改建設計,更是采用了因地制宜的方案,在整體架構和材料運用上無一不體現了綠色環保的公司理念,是全球幾百座獲得LEED金獎的建筑之一。
【淘寶】
作為一家本土的創新型高科技企業,它強調用戶的完美體驗,例如,與下游快遞企業合作,加快假日期間的送貨速度。其在用戶體驗上的創新無疑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標桿。淘寶在保持其C2C的模式上,又開發出了淘寶商城進入B2C市場。—普華永道蔡欣溢
從2009年開始,淘寶商城在11月11日推出“光棍節”網購狂歡,為電子商務線上營銷樹立的標桿之作,其借鑒了線下零售商的促銷模式,并在線上實現了爆炸性的增長。在跨入2011年11月11日凌晨的第一分鐘,就有342萬人涌入淘寶商城;淘寶商城在這一天實現了33.6億元的交易額,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
淘寶用如此規模宏大的營銷活動,從某種意義上促進了電子商務企業的流程優化和管理升級,提升了中國本土快遞行業的物流能力。
【萬科】
萬科通過將創新和對市場需求的深刻了解進行深度結合,為客戶提供獨特且實用的居住產品及設計。—波士頓咨詢利嘉偉
萬科用18平米,在房價飛漲到幾乎讓人難以消受的時刻,滿足了中國年輕人日常生活的全部需求。
這種對于全新居住可能的創新性探討,理念來源于日本和香港的超小型城市公寓,在有限的空間通過室內設計、智能科技和可變家具等元素,結合社區公共配套和物業服務,實現居住。萬科寄希望于,通過極小屋的設計理念,整合國內外建筑專家、網絡運營商、家電家具等制造商共同合作研發,探索一種針對都市新青年的多元化生活方式。這在帶來全新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必然帶動房地產行業探求全新商業模式。
【3M中國】
3M公司作為在中國最早建立本土研發中心的公司之一,將創新作為公司的靈魂,多元化的產品創新模式的成功是許多探索多元化成功公司的很好參照。—普華永道蔡欣溢
3M是一家將“創新”根植于靈魂的公司,其“15%規則”為企業文化鼓勵創新樹立了楷模。在3M,每個技術人員都可以用任意15%的工作時間來干“私活”,以通過對技術人員的充分授權,提供其所需要的資源,不過多干預的激勵方式來鼓勵員工進行創新。
3M堅信,創新不僅僅停留在產品上,創新在企業中無處不在。這一點,在今年微博驚現“摸奶門”時,3M汽車膜的極具創意和幽默的跟進廣告上,就可見一斑。當然,創新之于3M,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因為其致力于不僅要滿足客戶需求,更要超越客戶期望。
【微軟中國】
微軟致力于“立足中國,服務中國(InChina,For China)”和人力資本的投入,這都是非常優秀的戰略。這一創新為如何應對全新的、充滿挑戰的全球市場競爭環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卡斯商學院Dr.LiXue Cunningham
kinect幾乎創造了歷史,如果你在微軟“車庫計劃”中脫穎而出,就有機會獲得一臺這樣的微軟明星產品。在中國推行車庫計劃9個月來,微軟人的點子層出不窮—比如如何使用機器在節能省電模式下實現全天候訪問;如何改善Bing搜索結果的準確性等。
這是微軟內部鼓勵技術創新的項目之一。微軟亞太研發集團致力于構建開放的IT產業生態圈,與中國信息產業緊密結合,面向中國市場進行產品和技術開發,并在中國市場成立了其全球第一個云計算創新中心,助力中國云計算生態系統發展。
【2011年度創新公司評估價值構成】
國際化路徑創新
該企業在走出國門(對于在華跨國公司來說,即本土化創新)后,是否通過不同的方法增加了自身產品價值的形象。
商業模式創新
該企業是否以新的方式滿足客戶需求以及需求結構的變化;是否改變了價值鏈的關鍵環節或者通過跨行業整合資源對整個價值鏈進行了重組、整合。
品牌創新
該企業是否通過對品牌的重新定義或加強、對品牌文化的重新詮釋或加強,達到更高的品牌溢價能力,并增加品牌認知與識別度。
綠色創新
該企業是否在環保節能的方法和實踐上具有突破性和革命性,并取得了實質效果,走上了持續發展的道路。
營銷創新
該企業是否根據營銷環境的變化情況,并結合企業自身的資源條件和經營實力,在尋求營銷要素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系列上具有突破或變革性,并迎合了消費者的心理。
產品創新
該企業是否具有令人驚嘆又切實可行的新產品創意,或是延伸了現有產品及其特性,使其起到挖掘或創造顧客新需求的作用。
技術及設計創新
該企業是否掌握具有開創性或前沿性的新技術及新設計,并具有商業化的切實可行 性。
【2011年度創新公司評委簡介】
劉洲偉
《21世紀經濟報道》創始人、總編
《環球企業家》出版人
首都青年編輯記者協會副主席,2009年入選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全球青年領袖”。
1994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同年進入南方周末,曾任南方周末新聞部副主任、北京記者站副站長;1999年任南方周末經濟部主任,創辦《新經濟》版塊;2000年10月與同仁一道創辦《21世紀經濟報道》,任常務副主編;2003年1月出任《21世紀經濟報道》總編;2011年5月任《環球企業家》發行人。
利嘉偉
波士頓咨詢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
波士頓咨詢大中華區工業品專項總負責人,“最優成本國家采購”議題的全球領導人,在汽車、礦業、化工和消費品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幫助領先的中國本土企業和跨國公司解決戰略和運營方面的問題。
陳瑋
Hay(合益)集團東北亞總裁
過去十多年,陳瑋先生為眾多企業提供包括戰略澄清、企業管控與組織架構設計、變革管理、高層團隊有效性建設和領導人才選拔等領域的咨詢服務。從事顧問工作前,曾就職于多家跨國公司,是中國第一代營銷管理人員。
周文
Interbrand 北京董事總經理
北方市場業務發展與客戶服務負責人,同時負責Interbrand在華影響力和品牌知識的傳播工作。周文女士相信觀念的力量,她相信贏得商機的要訣在于理解客戶并以他們特有的方式與其溝通。
蔡欣溢
普華永道管理咨詢業務總監
15年行業和咨詢經驗,為多家集團企業提供財務轉型、運營優化、績效管理及信息技術咨詢的服務;領導多個交叉領域項目,從策略設計到落地實施,并成功實現項目的預期目標。
DR.Li
英國卡斯商學院亞洲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LiXueCunningham也是英國研究理事會成員,她專注于老牌跨國公司和新興市場跨國公司的業務和發展,尤其是這些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她的研究興趣還包括全球化人力資源管理、企業多樣性管理等。
徐巖
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副院長
負責香港科技大學中英雙語EMBA課程,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課程及中國策略,擅長技術與創新管理及電訊政策研究,為英國電訊、中國移動、香港審計署、香港中央政策組等機構擔任課題研究。
寧鐘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香港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牛津大學博士后、復旦大學博士后、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二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項,省部級項目十余項。專注于創新與創業、供應鏈管理和高績效企業管理研究。
(來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