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價格戰究竟降了多少是個疑問,但實體賣場的價格體系卻完全被打亂。隨著國美電器等家電賣場推行 “線上線下同品同價”,記者昨日走訪發現,島城家電賣場紛紛設立比價設備,標價高于線上的按照全網最低價出售。這不僅讓島城家電賣場剛實施一年的“明碼實價”的價格體系形同虛設,更讓家電零售重回“砍價時代”。
實體店不懼間諜入駐
近日,國美電器總裁高調向外界宣稱,對于京東商城派駐的價格情報員表示非常歡迎,并且愿意向這些價格情報員提供三餐。記者了解到,目前這批價格情報員已經高調入駐北京地區的多家國美門店。國美電器青島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也對記者表示,我們對京東商城過來的價格情報員表示完全歡迎。記者探訪了島城多家家電賣場發現,這些商家之所以不畏懼 “商業間諜”的到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許多家電賣場盡管對于各商品都有價簽,但實際成交的價格在價簽上的價格打折后還能再降,因此要想搞清楚一臺大家電的真正價格,對于價格調研員們來說確實是難于上青天。
討價還價成賣場常態
市民王女士打算買一臺三星PS43E450系列43英寸的平板電視,她在南京路一家家電賣場看到,該型號電視價簽上的標價為4499元,但店內的銷售人員告訴她,現在這臺電視在做活動只需要3999元就能買到,王女士希望價格能再便宜點,銷售人員則表示如果當天就能成交的話,可以再便宜100元錢,也就是說,經過討價還價后,這臺電視的最終成交價格為3899元,與價簽上的價格相差600元。隨后,王女士又在南京路上另外一家家電賣場看到,同一型號平板電視售價為標價4999元,但銷售人員告訴王女士,這臺電視現在在做活動,3999元就可以買到,而這一價格比價格標簽上的價格低了1000元。
記者發現,這種情況一般集中在平板電視尤其是洋品牌方面,50英寸以上標價過萬的平板電視,成交價與價簽上的價格相差一千元左右十分常見。而對于空調、洗衣機、電冰箱等家電,除去家電節能補貼外,最后的成交價與標價相差得并不大。一位賣場導購人員告訴記者,電視機的成本較低,所以降價的空間比較大,但空調、電冰箱等成本就比較高,所以降價的空間也不是很大。
(青島晚報 記者 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