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劉強東主動示弱,轟動一時的8月電商價格大戰算是畫上了一個句號。雖然國美、蘇寧等對手不依不饒,聲稱要把價格戰進行到底,其實那和劉強東之前的強勢高調一樣,都是虛張聲勢,撈取“輿”利。大家都明白,要動真格的,誰都玩不起。
今年以來,電商戰場戰事不斷。4月,蘇寧易購挑起價格戰,國美、當當、京東等電商宣布參戰。就在京東宣布6月18日店慶日促銷活動后,當當、蘇寧易購、天貓等競爭對手以“狙擊京東”的口號投入價格戰。遭遇圍剿后,京東在8月迎來了“復仇”的時機。
8月15日,財經作家吳曉波對這場雷聲大雨點小的價格戰給出了自己的判斷:“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測試戰’,是京東和蘇寧對各自的高流量沖擊力、物流承受力、制造商供應鏈、資本關系等能力的全面測試。這僅僅是一場規定時間、規定地點內雙方共同發動的戰役,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決勝時刻。最終,各方都將以自己的方式宣布勝利,其最重要的戰果是,消費者習慣的決定性轉移。”但冷靜觀戰的吳曉波可能也沒想到,這場京東和蘇寧之間的大戰,國美會從斜刺里殺出。
這家原本江河日下的企業在這次價格戰中,以大戰初期較大的降價幅度,贏得了關注。然而,消費者的習慣會不會如吳曉波所言,發生“決定性的轉移”?
顯然,京東是希望的,蘇寧已經做好了準備,而國美卻并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國美高級副總裁何陽青聲稱,“保持商品價格線下線上同價,是國美5月份就定下的戰略規劃,在這個時間碰到這件事,使得我們更加順理成章的、通過持續的營銷手段,宣傳我們的‘線下線上同價’的商業模式,使消費者回歸線下。”
京東要塑造中國版的“亞馬遜”,蘇寧打算成為中國的“沃爾瑪+亞馬遜”,而屢經大難的國美已經失去了進軍網絡的雄心與實力,滿足于模仿沃爾瑪的定位。只是,當下一次互聯網浪頭打來時,國美還能安全地站在岸上嗎?
戰資金 “軍火庫”
雖然京東、蘇寧、國美三家價格戰打得轟轟烈烈,口氣一個賽一個大,然而這三個參戰者誰都不是“高富帥”,這場價格戰,其實是一場屌絲之間的互毆。
2012年上半年,蘇寧凈利潤同比下降29.5%至17.4億;同店銷售額下滑10.38%,跌幅超過第一季度的7.24%。
7月24日,國美電器上市以來首次發出虧損預警,今年一季報顯示,國美一季度實現6739萬元凈利,如此推算,國美在二季度的虧損將超過6739萬元。
2011年京東凈虧損達13億元,毛利率僅為5.5%。據投行簡報,京東今年預計虧損加大至3.16億美元。
場外效應
A. 比價網站得利
賣電器的誰都沒贏,這場價格戰的贏家是比價網站。在劉強東挑起價格戰的8月14日下午,一淘網便推出了針對這場大戰的比價服務。各家電商對商品價格做出的所有調整,無論是大張旗鼓的下調,還是鬼鬼祟祟的暗漲,通過比價網站的實時監控,都一覽無遺地暴露在了消費者眼前。
B. 家電股集體跳水
8月22日前的10個交易日里,家用電器板塊的跌幅僅次于金融服務、房地產、交通運輸、建筑建材,跌幅高居第5位。然而,電商大戰帶來的家電熱銷,非但沒讓家電企業的股價受益,反而使其成為繼金融地產、采掘等強周期板塊之后,拋壓最重的領域之一。
分戰場 微博營銷 共贏
本次電商價格戰,微博分戰場硝煙彌漫。
8月14日上午,劉強東在微博上喊話,蘇寧易購副總裁李斌下午在微博上作出回應,價格大戰正式宣告爆發。其后雙方在微博上交戰多個回合。劉強東還參加了新浪微博的微訪談節目,唯恐事情不大、聲音不高,將這場價格戰炒得火熱。
據《南方周末》報道,京東這次微博營銷有專門的營銷機構NTA策劃指導。NTA一位不愿具名的負責人證實,NTA參與了此次微博營銷,他表示:“我們去年就開始給京東做微博營銷,今年正式有了合作,這次京東價格戰的微博營銷,我們只是配合,主角是京東,是劉強東自己。”
(來源:中國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