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北京市商務委發布的上半年零售業統計數據顯示,受全球經濟大環境影響,京城上半年零售業出現整體增緩,不少傳統百貨店也有客流減少、銷售增幅降低的情況。因此出現了不少質疑傳統百貨店發展前景的擔憂,甚至出現了“傳統百貨店正在消失”的言論。為此,《北京晨報·商業周刊》特別邀請了京城知名百貨店負責人、行業協會代表以及相關流通領域內的專家學者,針對近期有關傳統百貨店未來發展的幾大疑問進行答疑解惑,一同把脈京城傳統百貨店的未來發展方向。
疑問:單體百貨店正在消失?
專家把脈:當下也是煉金的好機會。
就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場中傳統百貨店面臨困境的問題,作為京城最早的高端百貨公司,北京燕莎友誼商城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們的銷售還是在增長之中。在百貨店集體銷售下滑的時候,我們的增幅雖有收窄,但是能夠爭取少降一些,就是最好的結果。這個時候往往最能夠考驗一個百貨店真正的實力。”
雙安商場總經理田懷亮在《商業周刊》此前的專訪中也表示:“去年我們花了很大力氣對商場進行擴容和品牌結構調整,在市場低迷的時候,我們完成了雙安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改造,為接下來的市場競爭做好了準備。”正是基于對市場的精準判斷和積極應對,雙安商場逆市交出一份相比去年同期增幅高達40%的傲人答卷。
北京商業聯合會副會長高波在采訪中表示:“早在幾年前,就有人說今年是百貨的倒閉年,明年是百貨的倒閉年。可是過了這么多年,傳統百貨店依舊存在,而且其中不乏有一些過得不錯的百貨店。上半年百貨業普遍低迷,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不單是傳統百貨店的問題。個別百貨店難免生生死死,然而傳統百貨店不會消失。”
百貨業在國外發展已有150年的歷史,在國內也已經是走過了百年,按照百貨業發展的階段來說,中國的百貨業已經進入到了第四發展階段——衰敗期。然而,在記者采訪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商務部內貿專家洪濤時,他告訴記者:“就國外的經驗來說,百貨業已經進入了衰敗期,可是我們可以看到實際的情況卻不是這樣。我們的傳統百貨業在進入21世紀后,還出現了‘青春期’。傳統百貨店正在用一些方法來延續百貨業的發展期、延續百貨業的生命力。傳統百貨業不會消失,因為消費者去商店在未來也是一種休閑體驗。”
疑問:單一的購物環境已經過時,吃玩逛一站式更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專家把脈:當下百貨店多為“1+N”模式。
當下,越來越多集購物、餐飲、娛樂等于一體的購物中心陸續出現,對傳統百貨業形成了不小的挑戰,甚至有觀點認為單體百貨店已經過時。記者就這個問題,采訪到北京市商業聯合會副會長高波,他認為:“新晉的購物中心、大賣場對傳統百貨業來講是一種挑戰,很有威脅,但是危機和機遇是同在的。北京不少的傳統百貨店開始引入餐飲、娛樂等等設施,開始講究感受式的購物環境。消費者在購物的同時,也對商場的舒適度提出了新的要求,體驗式的購物成為新的標準。”
而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商務部內貿專家洪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更明確指出:“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傳統百貨店已經不是二、三十年前的傳統百貨店了。它發展了很多新業態,形成‘1+N’的模式。比如百貨與超市相結合、百貨與專賣店相結合等等形式,都是傳統百貨業的新發展。”
疑問:不打折我就不購物?
專家把脈:不打價格戰,經營好顧客才是關鍵。
作為北京第一家高端百貨商場,北京燕莎友誼商城有限公司負責人明確表示:“燕莎商城不靠價格戰來吸引顧客。不同的商場有不同的定位,大家各自為戰也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燕莎商城的一些品牌,現在已經可以和歐美國家接軌,實現新品同期上市,這也就可以滿足消費者如今換季講究換潮流的要求。我們為卡友營造的是精致的購物體驗,而絕不僅僅是商品這一項。”
雙安商場總經理田懷亮同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面對市場低迷時期,經營好顧客才是關鍵。“通過我們的環境第一時間給顧客留下好的感官印象,通過服務的附加值來體現你服務的專業,讓來雙安的顧客感受到一種不同的感情服務。”
不打價格戰,將更多的心思花在塑造品牌影響力上,已經是不少北京市場傳統百貨店的共識。
疑問:實體店不如網購方便?
專家把脈:網絡購物不能代替商店購物。
談及網購對于實體百貨店的沖擊,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商務部內貿專家洪濤認為,網購雖然成為當下備受追捧的一種消費方式,不過其線上經營的特點也會形成短板。“網絡購物不能代替商店購物,它單一并缺乏體驗式購物樂趣的缺點是不可回避的。在未來,消費者去百貨店購物將會成為一種休閑的方式,而不僅僅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購物。”
■專家指路
特色營銷將成傳統百貨店未來發展方向
北京商業聯合會副會長 高波
傳統百貨店想要謀求發展,要做到以下四點。第一,商品的結構要合理化,商品的豐富度要提高,此外二者要相互結合。第二,要避免商品同質化的問題,要在商圈中錯開競爭,優勢互補。第三,傳統百貨店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明白你的顧客群到底在哪里。第四,傳統百貨店要提升自己的購物環境。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 洪濤
通過先進的技術變革,傳統百貨店也可以繼續延續它的生命力。我們可以看到,現在有不少百貨店都做得不錯。比如王府井集團、菜百首飾,它們通過連鎖店、專賣店等新的業態形式來發展。所以,我們可以說沒有傳統的百貨業態,只有傳統的技術。傳統百貨店要明確自己的定位,才能夠面對未來激烈的競爭。
(北京晨報 記者 李小娟 汪瑩 記者李木易/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