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原本應該是商家掘金的最佳時機,然而卻有一些業者無奈地在此“良辰”暫停了生意。
《第一財經日報》昨日采訪獲悉,西武百貨深圳店從10月起停業,而廣百百貨成都店也從9月底就開始撤離富力天匯Mall,其稱為“停業調整”。兩大知名品牌同時撤離異地市場的背后,是百貨業遭受電商等沖擊之下,又遭遇異地水土不服的雙重打擊。
黃金周撤退
西武百貨深圳店于10月1日起謝幕了。其門店人員昨日告訴記者,西武百貨原本在深圳有2家門店,數年前已經關閉了一家門店,從10月1日起,西武百貨另一家深圳店也正式停業,持卡消費者可以在近期到門店內辦理清算,但至于西武百貨此后是否還會重返深圳,就不確定了。
西武百貨是日本著名百貨公司,后被有“名牌王”之稱的香港商人潘迪生旗下的迪生創建取得海外經營權,之后在香港開設3家門店,深圳2家、成都1家、沈陽1家。其中深圳西武百貨成立于1993年11月,當時可以說是內地最早經營高檔百貨、國際名牌的百貨公司。然而隨著上述西武深圳店的停業,西武百貨等于告別了深圳市場。此前,西武百貨也已撤離了沈陽和成都市場。
與此同時,成都市場也有一位百貨巨頭正做著撤離,位于富力天匯Mall的廣百百貨成都店正停業調整,其工作人員昨日表示,現在已基本不正常銷售,盡管這幾天門店還開著,但主要是用于對持卡消費者進行退款結算等“善后”處理,且消費者最好盡快在這幾日進行清算退款,假如拖延到下周有可能趕不上“末班車”。
廣百股份董秘鄧華東日前對媒體表示,廣百百貨成都店是“停業調整”,原因是成都店經營不符合預期。
跨區難題
西武百貨和廣百百貨也并非是個案,此前在上海地區業績不錯的太平洋百貨也在北京市場折戟,最終撤出北京。這些知名百貨業者在某些區域經營得風生水起,然而一跨出自己熟知的地盤,“過江龍”卻都遇到難題。
首先是選址,區域龍頭對異地的不熟悉以及各方面不具備優勢,所以一般很難占據優質位置。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廣百百貨成都店的地理位置不佳,其所在的富力天匯Mall,客流不夠集中,且競爭對手強大,都成為廣百百貨的經營挑戰。
其次是招商。“我們看到很多在異地開店的百貨業者都會遭遇品牌招商難題,廣百百貨、太平洋百貨,包括以前試水北方市場卻遭失敗的百聯系都遇到招商難,每個市場的特點不同,要招到當地熱銷的品牌需重新定位,所有的架構、管理等都要符合當地需求,最困難的就是招商。中國市場與海外市場最大的不同是,大多百貨業者都沒有什么自有品牌,基本都依靠代理商引入各個品牌,但每個區域的代理商都不同,在本地招到好品牌,不代表在異地也能行,加之當地競爭對手的強大,異地做百貨招商實在很困難。”曾經遭遇過水土不服難題的一位百貨業者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廣百百貨成都店的招商遭遇巨大困難,很難招到適合品牌入駐,這讓其之后的生意十分慘淡。2011年11月8日發布的廣百股份報告中,廣百成都購物中心去年上半年銷售額僅為1400萬元,虧損約200萬元。
“現在整體百貨業還在遭遇電商沖擊,加上購物中心、社區店的搶灘競爭,傳統百貨業的處境已經越來越尷尬,對百貨業來說,其要么轉型成為融合娛樂、餐飲等為一體的購物中心模式店,要么就要在地理位置或自有品牌方面下注,否則利潤將逐年減少。但轉型也需要巨大資金和優質管理,也并非易事。”時富金融消費類分析師廉波認為。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樂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