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光棍節還是一個只在校園里流行的概念:11月11日,這一天日期里有四個“1”好像四根光滑的棍子,所以被稱為“光棍節”。剛開始“光棍節”多少有一些玩笑的意思,但是通過網絡等媒介傳播,逐漸形成了一種光棍節的文化——尤其是在被淘寶、蘇寧、京東等電商平臺利用之后,這個節日又成了購物狂歡節。
一、電商“雙11”大戰提前引爆:
不得不佩服電商精明的眼光:去年11月11日天貓首先推出了光棍節促銷,并且取得了當日成交33.6億元包裹量達到單天2200萬件的好成績;而今年天貓也推出了“1111購物狂歡節”,“雙11”當天促銷開始零點第一分鐘就有超過1000萬人涌入天貓,而去年同期是342萬;促銷開始僅十分鐘,支付寶總交易額2億5000萬;第37分鐘,支付寶總交易額超10億;第70分鐘,支付寶總交易額超20億……甚至出現由于流量巨大,部分地區用戶付款出現擁堵的現象。
當然,其它電商不會坐視天貓一家獨大:京東商城早在一個月前就推出了“工資不夠花,怎么辦?不發愁,京東沙漠風暴拯救你”的口號,表示將再讓利10億元。在PC領域,從11月9日11點到11月12日23點,京東推出了“電腦數碼裸價助脫“光”,瘋搶一籮筐!”的促銷活動,多款筆記本/超極本降價。
蘇寧易購推出了“巔峰72小時,電腦辦公十大王牌,一價到底”的促銷活動:從11月9日至11月11日,三天時間多款PC產品降價而且還可使用0元購返券,全場免運費,而且蘇寧還抽調了3萬多名蘇寧售后服務點的售后工程師加入配送大軍。據蘇寧易購執行副總裁李斌透露:從9日到10日兩天:蘇寧易購的整體銷售同比增長超過了預期的20倍,訂單總量近150萬單。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調研統計,收到反饋信息的近480家電商企業中,有317家商城表示在“雙11”期間將推出促銷活動,“搶紅包”、“秒殺”、“返現”等促銷招數屆時會同步使用。
二、PC領域電商“雙11”給力促銷:
在“雙11”當天,記者比對了聯想YOGA、戴爾靈越14Z、華碩S400E、惠普Pavilion 14、神舟K580S等數款筆記本/超極本分別在京東、天貓、蘇寧、亞馬遜以及本站ZOL商城的報價�?偟膩碚f,各家電商的確是有優惠的:以上幾款的降價幅度在數百元左右,不降價的產品也有返券或者送禮等促銷活動。
看上去似乎幾百元的降幅或者贈送一些小禮品對于一臺幾千元的筆記本/超極本來說沒優惠多少,但是PC類產品的價格相當透明,而且目前的利潤率普遍偏低,“雙11”電商給出的這些優惠已經是相當給力了。
“2012亞馬遜Z省周 七天歡樂購”促銷海報
三、天氣對于“雙11”促銷是把雙刃劍:
11月11日前后,全國大部地區都是雨雪、降溫天氣,再加上北方地區天氣寒冷,許多人不愿意出門,這就給電商促銷提供了機會:消費者只要在家輕點鼠標就能買東西,等待快遞人員送貨上門即可。電商如果能利用好這一點,迎接他們的將是不錯的戰績。不過在這種天氣下也有不利的地方:雨雪天氣行車困難、通勤效率低下,再加上集中購物訂單大增,影響到電商配送的速度,進而會給消費者不佳的購物體驗——本來承諾當日送達的產品,有可能拖延好幾天;又或者在快遞員手忙腳亂的送貨后,按時送到的產品卻在配送途中出現損壞的現象。
值得慶幸的是,在“雙11”前夕包括EMS、順豐、四通一達等多家快遞企業新增近3萬輛運輸車,新增6.5萬名攬收派送人員;中通方面僅北京地區就新增了兩成左右快遞員。申通也同樣在招兵買馬,在原有11萬人的前提下新增2萬攬收人員,快遞員接近13萬人。
根據中國快遞協會的數據顯示,國內十大快遞公司目前共有15.3萬運輸車,在此基礎上,為“雙11”促銷新增了近3萬輛儲備車輛;而通過提前改擴建和租場等方式,分揀場面積增加21萬平方米,提高了中轉場包裹吞吐能力。
四、關于“雙11”促銷的思考:
就像本文開頭所提到的那樣,光棍節本來是一個類似玩笑的節日,在網絡的推動下逐漸成為了一種文化。但是電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盈利,消費者買不買帳是另外一回事兒。尤其是在假日經濟光環越來越黯淡的當下,硬生生地在國慶節和圣誕節之間創造出一個“光棍節”,并且希望以此為借口讓消費者掏腰包,顯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兒。
開辟“雙11”促銷的天貓曾經在去年“雙11”當日吸引到一大批消費者,那么今年在眾多電商加盟之后,“雙11”當天的銷售情況還會像去年那么火爆嗎?而到了明年對于電商促銷已經疲憊了或者已經看明白了的消費者,還會有今天這樣的激情嗎?
消費者相當關注電商的配送速度、服務
此外,電商頻繁的促銷降價給供貨商帶來了壓力:尤其是電腦類產品,網上的價格相當透明,利潤率不斷下滑。促銷期間,電商平臺對于一款筆記本/超極本打出的報價往往低于實體店的價格,這其中固然有電商無需支付店面費用等原因外,還有一方面是電商平臺不斷壓低進貨價格,相當于壓榨供貨商的腰包來給自己造勢,長久以往必然會導致電商的供應鏈出現問題。
對于電商來說與其創造出一個個節日來吸引消費者,不如扎扎實實地提升服務和產品質量;與其為了掩人耳目推出各種花招(低價商品缺貨、先提價再打折、附加各種條款的購物返券、積分兌換、購滿一定金額返現),不如老老實實的“買滿多少立減多少”或者直接打折;與其壓縮供貨商的利潤,不如用心打造一條雙贏的供應鏈。
(來源:中關村在線 周霄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