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光棍節,更屬于電商。
191億元的日交易額,4億美元的海外融資,以淘寶、京東為典型代表的電商企業,再一次用驚人的交易數據以及頑強的成長力證明,無論你面不面對,電商時代已經來臨。
于是,“傳統零售靠什么抵御電商?”、“不做電商,傳統零售將成下一個柯達”,一些或為傳統零售支招、或為行業擔憂的報道接踵而至。
或許日銷191億元的數據有水,或許“傳統零售不做電商將成下一個柯達”是危言聳聽,或許在上與不上的問題上傳統零售商更多的是糾結,但僅憑能在本是行業銷售平淡的時期,依靠“光棍節”的噱頭掀起一場消費的高峰這一點,電商的營銷模式就值得傳統零售商反思與借鑒。
光棍節“神曲”
本是行業的銷售淡季,本屬于未婚男女祈禱“脫光”的光棍節,這些皆因電商的一支“神曲”而發生改變。
11月10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高調表示,“明天是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個信號,是新經濟、新商業模式對傳統商業模式的大戰,要讓所有制造業、貿易商們知道,今天形勢變了。目前的情況是對于傳統商業生態系統的一次革命性的顛覆,這就像獅子吃掉森林里的羊一樣,不是恨羊,而是生態的規律,游戲已經開始!”
果然,11日當天,包括12日,以淘寶為首的電商還真真兒就“風光”了一把。
相關數據顯示,全國20余家主要電商實現整體銷售額300億元左右,僅淘寶網支付寶總銷售額就達191億元,創造了中國零售新紀錄。而就在這幾日,幾個月來偃旗息鼓的京東商城又爆出成功獲得4億美元的第四輪融資。
業界人士預測,到2015年,中國網絡零售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升至10%以上。電子商務正以幾何級的速度不斷蠶食傳統零售市場份額。
對此,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表示,電商能在過去20年實現銷售額的巨大突破,主要得益于電商的活動力度大,特別是讓利幅度大,中國的消費者買東西看的還是價格,許多顧客認為可以從中占到便宜,所以擴大了銷售市場;另外,電子商務本身的便捷性又使許多人足不出戶,便可低價購物。所以這歸根到底是電子商務盈利模式優越性的體現。
然而,再優的盈利模式脫離顧客群也不會燃起電商“霸氣的火焰”。原當當網COO黃若告訴記者,電子商務吸引了大量的80后、90后主力消費群,這已然成為一股勢不可擋的的力量。80后已經三十歲,85后已經二十五歲,90后已經開始畢業并且走向工作崗位,這批人正在成為中國的主要消費群體。
據他介紹,淘寶購物平均年齡是26歲,當當網平均購物年齡是30到35歲,大量的80后、90后在線上購物,他們在這里多花一分錢,就意味著在線下可能少花一分錢。對傳統零售業構成威脅的是,一個新的零售業態把年輕族群切掉,這在五年后感覺就會明顯。電商已經逐漸成為零售業發展的潮流,過去看不出,現在不明顯,但是十年后,可能會讓所有零售商咋舌。
無疑,電子商務正在使人們的消費方式發生變化,而這種改變將給未來零售業帶來很多機會,當然現在更多的是挑戰。比如,目前大多數電商都在“燒錢”,盈利雖只是時間問題,但對于大多數傳統零售商來講,問題也就出在“耗不起”。
實體玩不起?
相關數據統計,天貓在本月11日價格相比10日平均下降48%、當當網26%、京東商城25%、亞馬遜20%,蘇寧易購17%,降價幅度最低。許多傳統零售商們不理解,如此降價促銷,是否有利可圖?
對于電商的“財大氣粗”,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多數傳統零售企業表示目前還沒有做好如此豪爽的切實準備。
天津勸寶超市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楊景奎告訴記者:“我們正在對部分員工進行一些電商知識的培訓和學習,以備未來所用,但目前來看,電商還處于‘燒錢’階段,所以企業并沒有具體涉足這塊,如果今后電商轉虧為盈了,我們自然會迎頭趕上。”
對此,四川省富江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善富的解釋是,電子商務是未來零售業發展的一大走向,但考慮到市場還不成熟,加上自身也并沒有十足的競爭把握,所以在電商方面還沒有做進一步規劃。
云南玉溪市日新達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晶祥則認為:“電子商務方面,主要是針對一些有特殊產品的企業,目前對我們意義還不大,所以沒有做進一步規劃”。
北京超市發總裁李燕川表示,電商是今后的發展趨勢,企業一直在關注。但目前電商對百貨、專賣店沖擊較大,對超市影響還不明顯,所以還沒有進軍電子商務的打算。
“電商對實體店的沖擊很大,今后這一沖擊還會加劇。”北京華冠商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肖英說,“作為實體企業,我們不排除針對會員實行網上銷售”。
好好多連鎖超市董事長曾志廣則認為,電子商務的風險非常大,大家不能一窩蜂上項目,但利用互聯網來為公司業務增值是非�?尚械霓k法。
“我覺得電子商務不做是不行的。”西安紅葉超市總經理葉希霞表示,“我們之前在其他網站上進行過產品的銷售,但效果不明顯。今后我們打算做自己的電商網站,銷售自己的優勢產品。”
高門檻、高風險、高收益,對于剛剛成長起來的尚處于不斷完善實體經營模式的傳統零售商來講,這些或許是他們在電商面前糾結的根本。
“逆襲”有機會
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零售業態,電商正在合適的時間、在合適的場合、用合適的營銷方式頻頻將奪取市場份額之手伸向傳統零售商。
“市場消費能力是有限的,線上交易多了,線下購買自然會減少。”業內分析者認為,雖不能一蹴而就,但傳統零售商對此至少應該有一種危機感。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表示,傳統零售企業應該看到電商已經成為一種發展潮流,在未來必然會進一步分流線下銷售,所以應該迎頭趕上,而不是被動坐等。“許多傳統零售企業在涉足電商時,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將線上和線下對立起來,而不是結合起來。傳統零售企業應該立足自我優勢,在產品‘上網’時,有機的將線下優勢結合進來。”
對此,賴陽認為,中國的電子商務,實際上多數是傳統商業在電子平臺上的復制,在未來零售業的發展上,特別是傳統零售商,必然要經歷重新整合洗牌的過程,如何探索網上的銷售方式,如何發揮傳統零售商獨有的優勢,尋找到更優的盈利模式?核心價值重構是關鍵。
比如如何創新科技,降低成本。如何創設門店特有氛圍,增加顧客體驗效果,傳統零售在未來的發展上,“觸網”是必然的途徑,但是更需立足自我優勢,把握已有資源,“體驗升級”是其很好的發展方向。
黃若表示,傳統零售企業在“試網”時,首先要把握好已有條件,線下超市的商品最大特點就是重復性購買,而線上最大問題就是顧客留不住。超市商品的重復性購買,是很容易吸引顧客忠誠度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傳統零售企業如果涉足電商領域,有很多好的條件,而且機會很多。
�。ㄖ袊虉�·超市周刊 實習記者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