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特約評論:奧康近日勝訴歐盟反傾銷案,歐盟高等法院判決歐盟委員會賠償奧康上訴法院的訴訟費折合人民幣500余萬元,與奧康有貿易關系的進出口商可從歐盟有關方面退回6年來被征收的反傾銷稅。可喜可賀。
2003年,中國第一位自費赴歐洲,向歐盟交涉撤銷其針對中國的打火機業技術貿易壁壘法規、應訴反傾銷,并取得勝利的企業家是溫州日豐打火機公司董事長黃發靜,他是奧康董事長王振滔的溫州老鄉。溫州乃至中國著稱世界市場的皮鞋、打火機業,受到成熟、保守地區的相關質疑,不少中國企業已經懂得并且能夠應對,這令人欣慰。
恰逢《溫州一家人》電視劇熱播,媒體記者去采訪王振滔和康奈董事長鄭秀康等溫商。王振滔很喜歡這部電視劇,因為在主人公周萬順身上找到了影子,“經歷過(1987年杭州武林門)燒鞋事件的溫州人,就會永遠記得那時的痛。做生意一定要誠信經營!”
而溫州鞋業的第二把火發生在12年后的1999年,還是武林廣場,不過這次是燒別人的鞋:溫州奧康集團王振滔和溫州時任副市長冒康夫一起,燒了2000多雙假冒奧康品牌的鞋子。
這一次則是國際官司,是溫州作為“中國鞋都”多年,并在歐盟中低鞋業占有重要份額的時代,而且還贏了,在今年國內有多個行業如光伏等遭遇歐美市場反傾銷提案的時期顯得尤為醒目。
從某種程度上,我發現,中國民企經濟效益和市場品牌增強的同時,其綜合實力及法務應對等都達到了新階段。在改革開放初期創業并擁有成功事業的溫州企業家多被認為出生草根,受教育程度低,但他們中的杰出代表卻恰恰擁有許多其他商人不具備的家國與行業情懷,如王振滔,還有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溫州日豐董事長黃發靜等人。
不久前參加某高峰論壇,從會場出來,和王振滔同乘一部電梯。有其他企業家問,王董,你現在是溫州市政協副主席、工商聯主席吧?王振滔招牌式憨笑,答,是的……工商聯和政協的社會職務,更大程度上是服務會眾企業,以及溝通政府與民營企業、企業家。付出大量時間精力,并不會對自己的企業有中短期利益,犧牲更多個人時間和精力、利益。
當然,長遠利益是有的,那是整個地區、行業、產業健康發展帶來的增長紅利。比如此次歐盟反傾銷訴訟,幾年前聯合訴訟的其他四家鞋業公司早在2010年初審敗訴后退出,但奧康堅持(它當時的歐盟外銷占公司整體銷售的10%),而今后的相關法律依據和判決效應,都會為中國鞋業出口歐盟市場提供保障和有效案例。
不過,被反傾銷了,中國鞋業也需要認真思考幾個問題:低成本是否能夠以及為何繼續存在,發展模式該如何轉型升級,以科技創新和員工更好薪資作為核心競爭力躋身歐盟鞋業市場是否重要?而奧康勝訴,不代表其他企業都能或應該豁免,彼此差距在哪里?聞過則喜,是最可寶貴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歐盟法院的秉公處理體現了法治尊嚴和對商業秩序的有效尊重,而孕育法治的歐盟國度同樣值得尊重——盡管它們在當時發起該次反傾銷時或有考慮不周。
讓我們再次祝賀奧康,為它的專業堅持和品質。為執著、有為的王振滔鼓掌。
(聯商網特約評論員林尚玉/文 博客http://blog.linkshop.com.cn/u/28134/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