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杭州是百貨店立足浙北市場的樹木根基,那么現在,這棵大樹開始枝繁葉茂。上周日,杭州解百位于金華蘭溪的購物中心正式開業,對于解百而言,這不僅僅是一次戰略擴張,更是在為未來規模拓展和連鎖經營塑造“范本”。
麥肯錫的一份調查報告中稱,“隨著城市化的推進,二三級地縣市的消費將接棒一線城市。”靈敏的百貨業顯然是嗅到了其中的奧妙,杭州大廈、銀泰百貨、杭州解百這些大佬們已在著手布局明后年的對外擴張。因為,從今年“十一”之后杭州市貿易局公布的數據來看,主城區百貨和地縣市百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前者銷售下滑,而后者強勁增長,還會對前者形成補足效應。
解百蘭溪店開業,更多連鎖百貨布局明年
上周日,杭州解百在金華蘭溪的購物中心正式對外營業,除了購物中心本身3萬平方米的營業面積,周邊還有五星酒店、大型超市、家電賣場、電影院、KTV等配套,形成了總體量16余萬平方米的商業綜合體。
在品牌選擇上,解百蘭溪購物中心引入了周大福、KAKO、愛步等200余個知名品牌,必勝客、知味觀、DQ、恒記甜品等輔營項目的入駐也將為商場留住更多的客人。
“蘭溪購物中心根據當地的消費水平以及習慣進行調整,想要為后續規模拓展和連鎖經營提供范本。”商場相關負責人表示。顯然,落子蘭溪并不是杭州解百對外擴張的終點站,連同早先在義烏開出的百貨店,杭州解百未來對連鎖百貨的經營雄心勃勃。
不僅是解百,杭州有更多的百貨店,已在著手布局明年的對外擴張。
杭州大廈有限公司總經理童民強透露,蕭山LSE城市生活廣場經營得不錯,所以杭州大廈方面有意向在蕭山尋找更大體量的綜合體;而銀泰百貨也傳出明年將在紹興越城區、柯橋、湖州、海寧等地開出新店的消息。
地縣市百貨的強勁增長,將填補整體疲態市場?
事實證明,各大百貨店在二、三線城市的默默擴張是有跡可循,也有據可依。
今年“十一”過后,杭州市貿易局公布“6家商場累計銷售額同比下降8.68%”,而從銀泰百貨今年10月公布的營運統計數字來看,1至9月份,位于杭州主城區的“老大哥”武林店銷售同比下滑3.9%,寧波老店東門店下滑0.9%。
主城區百貨店經歷著陣痛,但地縣市的百貨卻意外顯現了強勁的增長。從銀泰百貨公布的數據看,1至9月份,杭州富陽店同比增長27.2%,杭州臨平店增長8.8%。同樣,義烏解百在今年1至10月份實現了全增長,“增速保持在10%至15%。”杭州解百高層透露。
主城和副城,中心城市和二、三線城市,兩者巨大的對比不得不讓人聯想:百貨店頻頻在地縣市開店,是不是因為地縣市百貨正扮演著“填補疲態市場”的角色?“關鍵還是要看其發展規模,如果只有一兩個地縣市百貨店,補足效應不會那么明顯。”業內人士說,拿銀泰來說,地縣市門店的年銷售額也許只有2億-3億元,但當這些門店的數量達到10家甚至20家時,就相當于再造了一座武林銀泰,此時對一個集團的業績而言,就不可或缺了。
不同消費層級發生轉變,百貨業擴張駛入“快車道”
向地縣市“新店”的瘋狂布局,從銀泰百貨歷年的開店記錄上就可以嗅到。
2007年銀泰百貨新開的4家店全部位于省內;2008年的擴張迅速增加到7家,枝蔓觸及湖北、陜西省;2009年新開6家百貨店,出現了大體量的“銀泰城”業態模式,而近幾年,購物中心、會員折扣店的模式相繼引入。
此外,杭州大廈LSE城市生活系列“超市+快時尚+餐飲”的模式,以較強的可復制性,試水蕭山、紹興市場,而杭州解百則對蘭溪購物中心的商業綜合體模式寄予厚望。
“百貨店入駐地縣市,面臨的同行業競爭相對較小,容易形成商業壟斷,在主店增長呈現放緩或下滑時,它們的補足效應就特別明顯地體現出來了。”業內人士分析。
無論是多么精心的商業布局,一定需要相應的消費市場來支撐,地縣市百貨銷售的增長也印證著對于它們的顧客而言,這盤“大餐”正合口味。
麥肯錫的《消費升級報告》中,特別調查了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居民的消費變化,它指出,城市化的進程直接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升級”,一線城市的消費者從購買式消費轉向體驗類消費,而二三線地縣市的消費者則開始爆發購買類消費。“經濟環境也間接影響了人們的現金流,主城區顧客的消費結構正從'購買'轉向'體驗',地縣市顧客則正成為購買式消費的主力軍。”零售業內人士分析。
(來自每日商報 見習記者 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