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毗鄰廣東的港澳地區,實體百貨依舊是一枝獨秀。相關數據顯示,香港去年零售銷售額逾4000億港元。而尼爾森公司調查顯示,去年香港整體網上購物市場僅為148億港元。即便在今年感恩節,電子購物增速雖已超過傳統百貨,但目前只占零售比重的一成。
澳門
百貨貴賓日多為內地客
11月7日,澳門新八佰伴百貨公司迎來了年內的第二個“貴賓日”。雖然商場10點鐘開門,但早上8點,排在商場外,等待搶購打折的人群長龍已經至少有2公里,從商場門口一直排到了周邊的賭場和馬路上。
由于等待年度折扣日的顧客多,商場不得不采用鐵柵欄等限流措施。有不少顧客在烈日下撐傘苦等。到了上午11點,還有排隊2小時沒能進場的顧客,而隊伍僅縮小了不到100米。這樣的長龍,一直排到了下午4點半,多數內地旅游大巴的集合時間后才減小。
而商場內是另一番搶購景象。八折、五折、三折的商品隨處可見。由于不同類別商品采用不同的收銀處,場內交錢的隊伍大排長龍。記者買了6件商品,就分三次排了將近2小時的隊。而不少品牌專柜也在當日雇用了大學生做臨時工,專門替顧客站著排隊。一名學生說,他從上午10點,一直站到下午5點,連廁所都沒上過一次,報酬是500元澳門幣。
據介紹,近年來,內地客流已超過一半,人均消費過千元,化妝品、行李箱、家電及床上用品等最受內地顧客歡迎。
香港
團購電商銅鑼灣設實體店
而在香港,由于“購物天堂”一直以極其便利的線下購物為百貨業核心,因此網上購物并不十分發達,并未形成非常強勢的本地電商平臺和物流平臺。
相關數據顯示,香港去年零售銷售額增加至逾4000億港元。在內地游客喜歡去的購物地點——香港海港城,其2011年銷售額超過271億港元。而尼爾森公司調查顯示,去年香港整體網上購物市場僅為148億港元,約為海港城年銷售額的一半。
由于物流成本和購物習慣,香港電商也大多實行O2O(online to offline)的模式,依托實體店進行網絡銷售。例如騰訊最近開通的香港人在內地網購服務,就依托的是遍及內地城市的OK便利店進行提貨。
11月16日,全球最大的團購網站高朋在香港銅鑼灣新開了Concept Store實體展示店。在這家店里,顧客可以購買、提取、試玩試用在網上看到的商品。商品主要包括電子產品、化妝品以及celine皮包等奢侈品。
高朋香港行政總裁兼創辦人楊圣武表示:“我們發現,部分顧客喜歡在一個方便的地點挑選甚至領取產品,而并非送貨服務。”
美國
光棍節網購創10億紀錄
在美國,感恩節是一年一度零售采購的重頭戲。根據美國零售聯合會發布的調查稱,今年感恩節假期內,美國零售額預計達591億美元,比去年上升了近13%。其中,網上購物成為零售行業的一個亮點。
數據顯示,在今年“黑色星期五”(11月23日)的網購銷售額增加26%,至10.4億美元,大約62.4億人民幣。
雖然目前電子商務占美國消費比重不到10%,然而,隨著消費者受到價格便宜、運輸快捷和選擇廣泛等因素的吸引,電子商務的增速遠超實體店購物。
(廣州日報 記者王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