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商業地產未來幾年將呈現出巨大體量供勢,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除去開發規模、資金鏈條等方面面臨著巨大競爭壓力,恒隆地產、萬達集團、嘉里建設等外來商業地產巨鱷的到來,也無疑為昆明本土商業地產企業成長帶來生存壓迫感。對于剛剛走在起跑線上的云南本土地產企業而言,挺進與退出已經成為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加油,快跑!不只是一句口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不會成為下一個被吞并的小魚,或才有可能成就昆明本土的商業地產大亨。
商業地產迎來“戰國時代”
“昆明商業地產正處在‘戰國時代’。”昆明風之鈴市場調查研究咨詢機構CEO石遠這樣形容昆明商業地產的基本格局。在他看來,隨著大量城中村改造項目的不斷推進及城市攤大餅的發展模式,讓商業地產項目遍地開花。這也讓昆明商業地產在商業價值還沒有被完全挖掘的情況下,體量巨大、并且不可評估的商業風險等利劍就已經擱置在昆明樓市的上空,令人十分擔憂。
除去商業地產開發規模方面的風險,商業地產項目還面臨著區域分布不均的詬病。云南財經大學不動產投融資研究中心主任周大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商業地產項目的運作,國際上有一套自己的標準及體系,但目前昆明很多商業項目的開發體量與其可服務或者是輻射的區域匹配不合理,也很容易造成區域性的商業地產危機。”
同時,商業資源匱乏與缺乏運營經驗,也很容易導致危機出現。就昆明目前的情況來看,商業項目運營成功的企業屈指可數,也因為這樣的現實,目前云南很多本土商業地產項目的調研、策劃、招商等環節都不同程度地出現“分離”,大多開發商外聘智囊團,進行項目開發,但開發商外聘整合的團隊,是否能夠把項目做得出色,還是一個未知數。
另外,一位昆明本土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體量上的巨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商業規劃或者是定位的千篇一律,很容易將商業地產做死。而從昆明近幾年商業地產項目的發展情況來看,一旦項目做死,想要起死回生就非常困難。
不但如此,很多開發商的短視行為,也很容易造成很多商業地產項目發展空間的提前透支,很多中小租戶或者買主,就將很受傷。
大鱷擠壓 本土房企發展空間
11月28日,備受矚目的原市政府地塊終于迎來開工,這也就意味著人們期待已久的恒隆廣場正式開建。除去恒隆地產,2012年內,萬達集團、嘉里建設等商業地產大鱷都在昆明落子。大鱷來了,對于正在轟轟烈烈開展商業地產項目建設的本土企業來說,與這些地產行業大鱷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不差錢的來了,差錢的自然得往后靠。”某國行投資項目負責人對于地產大鱷的到來這樣評價。在他看來,“從拿地環節,我們就可以看到本土地產商與外來大鱷兩者之間的區別,大品牌在拿地環節,舉牌的底氣十足。而一般的商業地產項目對于地段的依賴很大,好的地段又意味著高的價格。暫且不論運營經驗上的差距,單是資金實力上,兩者的差距就非常大。”
商業地產對于現金流的要求更高,一般都需要經歷較長時間的養商期,對開發商企業的實力要求很高。外來地產大鱷很多為上市房企,其融資渠道及融資能力等方面的優勢也就十分明顯。同時,在該國行投資項目負責人看來,很多一線地產企業的品牌聚合效應明顯,商家資源豐富、項目落地哪里商家資源也就跟到哪里,企業一線城市的商業運營經驗,也將為其在昆明的商業地產營運帶來巨大的優勢。外來地產大鱷的這些優勢,對于很多初入商業地產的本土企業來說就是面臨的挑戰。
與此同時,周大研也表示,除去大鱷們先天具備的自然優勢,地產大鱷們落子昆明,大部分地產企業還享有“最惠國民待遇”,即一些優惠的拿地、稅收等政策。但同時也不能夠排除一些一線房企可能面臨水土不服的情況。為此,普通投資者,對于很多外來企業也不能夠盲目樂觀。
支招
新手上路
理念和制度建設同樣重要
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夠更好地應對來自外界的競爭。
在業內看來,昆明本土的商業地產企業,大多都是新手。
(來源:昆明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