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登錄淘寶網,你看見的頁面可能不再是貨架式陳列,商品背后配了場景和內容;明天,京東的快遞到了,打開門,你看見的可能是一位身著白色短裙、肩披一對翅膀的“愛心天使快遞員”。
“雙11”之后,電商火速拋出了“雙12”的概念。但這一次,線上賣家們不再滿足于“價格戰”,而是捧起小清新的“時光機”,在頁面上打造出逛街式的場景,出動美女親手奉上“關愛禮物”。實體零售商引以為傲的“體驗牌”、“互動牌”,被移植到了屏幕和鼠標上,但消費者未必買賬。
“雙12”主打:不賣“便宜”賣“好玩”
“雙12”賣什么?淘寶強調由用戶決定。在“愿望清單”中,用戶點擊產品左下角的“求優惠求動力”按鈕向賣家示好,點擊的人多了,就能刺激賣家給出更多的折扣;在“時光機”中,用戶可以寫下自己的淘寶經歷,上世紀80年代的糧票、90年代的郵票等“偏門”商品,也由此被挖了出來。
“12”諧音“要愛”,京東商城也強調趣味性,趁機推出“天使送愛”——由美女配送員組成的“京東愛心天使送貨團”,會員訂單中有一定比例的概率享受該服務。
“‘雙12’主打的不是降價,而是好玩。”淘寶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淘寶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1日上午10時,1212總報名商品數達到1200萬,報名賣家數超過110萬,買家求優惠數546萬次,賣家響應寶貝數393萬次。
淘寶網市場總監夏季稱:“淘寶網將營銷活動的主導權徹底地交給了賣家,賣家第一次實現了與消費者之間的零距離溝通;從消費端來看,過去的大促銷制造緊張感,讓用戶來搶。而‘1212’打造的感覺是‘逛’,讓一切都慢下來。”
但記者觀察到,不少網站仍選擇以“低價”競爭。如當當網標明“終極大促,名品5折”、“60萬種圖書5折封頂”;天貓給出家紡、家飾、箱包等“年終大促、全場5折封頂”。
本地商場:不會跟風又一輪電商營銷
盡管“雙12”的規模遠不及“雙11”,但各快遞公司還是不敢怠慢。
“我們基本把‘雙11’加派的快遞員全部召回來了。”申通快遞副總裁熊大海告訴記者:“全國大概增加了上萬人,現在已經到位了。”
而關于怎樣保障支付流暢?怎樣保證賣家優惠承諾不打折?各家電商并沒有給出針對性措施。淘寶人士稱,賣家一旦選擇“響應優惠”,就必須改價;而記者在淘寶平臺看見,其規定“雙12”活動期間付款的商品,賣家需在2012年12月21日23時59分前發貨,否則可以投訴。
對于打到家門口的又一輪電商營銷潮,武漢本地商場仍選擇“不應戰”。記者昨日走訪了武廣、中商等百貨,除個別柜臺自行做了“1212”活動外,商場都沒做整體營銷。
“大家對網購的印象,就是便宜,如果是為了溝通、體驗,更愿意來實體商店。”某商場負責人稱:“我們不會跟風網購,而會專心把自己的區別性購物體驗營造出來。此外,圣誕、元旦來臨,各大商場年底促銷馬上開始,且打折貨品都是當季貨,網上則多是過季款。”
消費者:對頻繁造“節”有逆反心理
從“價格戰”向“訂單式消費”轉型,把線上信息與線下消費勾連起來,被認為是電商不得不進行的轉型。而今年不景氣的宏觀環境,逼迫電商加快轉型腳步。
電子商務觀察員魯振旺指出:“過去,電商都很樂觀,一般冬天占據整體銷量四成左右,這是由于新增購物網民紅利和冬天消費力增加雙重因素。但今年,整體消費乏力,新增購物網民峰值已過,電商大佬都陷入訪問量無力的局面。”
但上網買“體驗”,消費者一時半會兒或難買賬。
家住硚口的胡先生說:“網購就是要的價格實惠,所謂注重體驗,我認為只是為了吸引眼球”;網購達人小希在逛了一圈網站后,有些失望:“‘雙12’東西不便宜啊!為什么我一直用的化妝油價格漲了,優惠價比我平時買的還要貴呢?”
對于電商頻繁造“節”,有些消費者已有逆反心理。29歲市民靳女士告訴記者:“‘雙11’我買了13件衣服,從毛衣到羽絨服,已經提前支付了今年的年終獎。本想撿個便宜,現在看來是白囤貨了。要是電商總促銷,降價就是常有的事情,以后就不再湊熱鬧了。”
(長江日報 記者蔡木子 見習記者曾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