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喝著星巴克熱咖啡走在長春街頭,也許現在還是夢。但再過幾天,這個夢就會成為現實。
不過,雖然它帶來了新的休憩地,但其高昂的價格也讓很多市民稱之為“奢華之地”。
為什么?
圍擋撤下那一刻有市民拍照
18日8時許,在長春市西安大路的新世紀鴻源廣場前,寒風不時吹過。
上班族們用急促的腳步奔向單位。不時有幾個人看幾眼廣場正門前的一塊藍色圍擋。那里,三五個工人忙碌著,“那邊小心點。”他們互相提醒著。
幾分鐘后,這塊圍擋許久的藍色塑料布被這些工人撤下。
幾個白色大字:“STARBUCKS COFFEE星巴克咖啡”和一個綠色圖標,顯得格外搶眼。
李女士是附近一家公司的職員,這一刻她恰巧路過這兒。她略作停留,從挎包里拿出手機,走到星巴克店面前拍起了照。
接著,幾個路過的人也將手機攝像頭對準了星巴克,按了幾下。
“我很期待星巴克的開業,畢竟是長春第一家,我沒去過其它城市,但是星巴克的到來使長春又多了一個休憩地。”李女士說。
像李女士一樣,市民趙先生也說出了他的理由:“星巴克來了,拍下來傳給朋友,讓他們一起來這里享受‘小資’生活。”
為什么?
圍擋撤下后很多人進進出出
陳先生是一名快遞員,9時許,他開著一輛白色小解放車停在了星巴克正門。
下車后,他踩過剛剛撤下的圍擋布,然后打開了星巴克大門走了進去。
他是給星巴克送貨品的,這已經是他第三次來到這里。
“貨品來了,劉店長在嗎?”陳先生把一大堆單據從衣服口袋拿出來,四處打量著。
話音剛落,便從樓梯的拐角處走出來一位女士。
她就是這家星巴克的店長劉女士。
“裝修挺快啊,上次來這些設備還沒擺上呢。”陳先生說,這次是160件食品。
“30日就對外迎客了,最近得調試下這些設備。”劉女士說,這是長春第一家店,要做好“爆棚”準備。
就在劉女士簽收貨品的同時,又陸陸續續進來了20多位年輕男女。
“一會兒再上樓培訓,先來卸貨。”劉女士指揮著這些青年。
為什么?
星巴克國外價格低于國內
星巴克目前已成為不少小資鐘情的品牌。不過在國外,星巴克只是一個平民飲料品牌。
長春市民蔡先生5年前搬到加拿大,由于工作需要,他經常往返于美國和加拿大,“在美國,星巴克非常平民,就相當于在中國喝一瓶最普通的飲料。”
不過,這個在美國相當于平民的“飲料”品牌在中國卻賣著高價。
蔡先生也提供了美國星巴克咖啡報價。
記者對比星巴克在中國與美國銷售的拿鐵、摩卡、焦糖瑪奇朵等多款經典咖啡的價格。
結果發現,美國一杯12盎司的咖啡價格折合成人民幣約為20元,比國內一杯叫價30元的要便宜10元。
一杯星巴克美式咖啡,在美國僅約合人民幣12元,在國內要賣21元。
“星巴克這樣的洋品牌來到中國,抓準的就是中國人消費不成熟的心理環境。”博納睿成戰略營銷咨詢分析師卓智華說,根據市場對產品的需求,星巴克更善于營造產品形象,加之人們的“面子需求”、消費習慣和消費態度,也會催生這些實際是國外的二線品牌,到國內就變成了人們心目中的頂級品牌。
其實并不是中國人“不差錢”,“而是在中國人心中,已經‘高看’了這些洋品牌的定位,導致被人家鎖定了心理價位,抬高‘身價’。”卓智華說。
(來源:東亞經貿新聞 記者 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