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觀調控政策毫無放松之意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和開發商正在把精力轉向商業地產尤其是購物中心。
德勤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共同發布的《2012中國購物中心與連鎖品牌合作發展報告》指出,中國購物中心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來自城鎮化和服務業增長,并最終體現在消費升級上。在宏觀調控下,限貸限購導致住宅市場萎縮,地方政府傾向利用商業地產提升當地稅收、就業和城市形象進而化解“土地財政”難題,同時打造升值潛力更大的商圈,提升周邊地價。
截至2011年年底,中國新增276家購物中心,使全國開業購物中心總量達到2,812家,累計商業建筑面積達1.77億平方米,預計未來將以每年300家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總量將達4,000家。
“2010年住宅市場開始調控后,商業地產投資增速達到30%,高于房地產行業的平均投資增速。以今年8月的低點為例,商業地產增速仍然達到了25%,而房地產平均投資增速為15%。”德勤中國兼并及收購稅務咨詢合伙人龔兵告訴和訊網。
不過,德勤中國全國房地產行業主管合伙人何錦榮則指出,購物中心背后有一些不應怱略的開發及投資風險,如地方政府是否能在后續的交通、配套、住宅和人口安置等方面提供足夠的支持,將是決定購物中心實現預期運營目標的關鍵因素。
“自2009年起,購物中心開始在二、三線城市快速蔓延,到了今天,部分二、三線城市出現購物中心建設過熱,或是居民的消費能力、消費觀念還尚未達到大型購物中心的要求,開發者與運營者必須審時度勢、量力而行。”何錦榮說。
德勤中國研究與洞察力中心屈倩如告訴和訊網,日本、韓國人均購物中心面積約為1平方米,香港約為1.5平方米,但中國內地的一些二三線城市人均面積已經達到或超過了2平方米,購物中心建設過熱的勢頭已經顯現,行業即將進入兼并整合的時期。
上述報告同時指出,一、二線城市購物中心的增長動力將逐漸從開發為主進入注重商業運營和零售渠道功能的時期。購物中心的開發者和運營者正在商業定位、業態組合、經營和管理模式等方面進行調整,以適應購物中心的發展規律和消費需求的變化。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有關專家指出,對于剛剛進入商業運營的開發商而言,未來將面臨很大挑戰,他們需要從重開發、輕經營的模式上轉變到商業運營的模式上來,而國內相關人才的儲備顯然無法跟上每年300家購物中心的需求。
“互相挖人將成為一種常態,但人才總量短缺是無法避免的,企業可以考慮從香港、新加坡等地引入。除自身團隊建設外,幫助商戶銷售創新,提供展示、營銷、人員培訓方面的支持,才是購物中心創造長期價值的根本。”德勤中國消費行業主管合伙人龍永雄說。
(來源:和訊網 作者:陳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