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勢追趕行業龍頭
去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的增速跌入七年來的最低谷,沃爾瑪等零售巨頭甚至直言未來將放慢在中國開新店的速度。不過,永輝依然以全年新開47家店、凈利同比增長7%的業績,實現了開店速度和門店質量的平衡。
2011年永輝的銷售額是177億元。2014年銷售額實現500億元的目標意味著公司的銷售額要在三年中增加近兩倍;截至2012年底,公司門店為247家,要在2014年達到350家的門店數,永輝今明兩年要保持年均新開50家店的速度。2011年和2012年永輝分別新開門店49家和47家。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賣場領域,永輝開出的直營店數量已經連續兩年超過家樂福、沃爾瑪和大潤發,直追快消品連鎖百強老大華潤萬家。同時,永輝開店范圍涉及16個省市,超過物美、農工商、聯華超市等區域龍頭企業。
依靠生鮮優勢
“生鮮是生活必需品,消費需求旺盛,永輝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彭華生坦言,永輝把自己定位為生鮮超市,不僅抓住了消費者對于安全、鮮活食材的需求,也是對抗電商競爭的有效方法。
去年12月的三亞交流會上,永輝高管就曾透露,旗下門店的生鮮比例高達40%,其中近70%為全國統采和區域直采。每新進一個區域,生鮮在1-3個月內就可以俘獲周圍的消費者。“某外資超市在全國的生鮮采購人員只有幾十人,但永輝卻有近800人。”
對于外界“生鮮優勢不可復制”的質疑,彭華生表示,北京地區的成功經營證實了永輝的生鮮模式是可以復制的。據了解,2009年永輝進入北京的第一年虧損700萬元,但第二年就扭虧為盈,2011年的盈利達1500萬元。“如果在北京都能立足,那么在全國復制就沒有問題了。”
據彭華生介紹,目前北京大區(京津冀)已有26家門店,去年的銷售額達到36億元,今年預計銷售額將超過50億元。永輝2011年收購韓國易買得在北京的門店后,銷售額也增加了5倍。
期待流通減費
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生鮮產品的流通費用占總成本的70%,比國際上高出20多個百分點,這其中又以新鮮蔬菜銷售最為典型。對此,國務院辦公廳剛剛發布了《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綜合工作方案》,給予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多項優惠措施。
彭華生表示,目前消費者在生鮮超市購物的比例也在逐漸增加,而且生鮮超市的自采比例很高,同樣面臨著流通費用過高、流通效率低的困擾。因此建議相關部門未來把生鮮超市也納入到扶持范圍中。“我們也期待免征流通環節增值稅的范圍可以擴大至水果和水產類的農產品。”彭華生說。
(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 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