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疆破土馬蹄疾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便利店,便利店正在青島市遍地開花。隨著第二家外資便利店7-ELEVEN的進入,青島便利店的擴張腳步再次提速,不少便利店還在區域選擇上實現了突破。內資企業澤雨超市將延續去年以平均每個月新增6家的發展態勢擴張,今年將發展至300家,并打破原有區域,向開發區及即墨市延伸戰線。
據悉,青島市商務局今年將繼續打造“8分鐘居民消費圈”,規劃在城鄉結合部、高校園區、新建住宅區、石化項目生活區、造船廠生活區及其他搬遷安置區等區域的25個社區加快發展中小型超市、便利店等8種必備性業態的連鎖網點。
對此,青島迷你島便利店有限公司中方總經理楊毅認為,目前青島便利店處在大超市和小賣部的夾縫求生存的階段,不到一定規模的便利店都是在虧本經營。“便利店要達到100家至150家才有可能盈利。”楊毅說,目前各家還是以搶占地盤為主。
各家術業有專攻
每家便利店根據其區位的差別對貨品種類、購物環境等方面的定位呈差異化趨勢。
內資便利店最初的開店選址按照“小超市”思路,多數選在社區附近。而最近幾年,進入島城市場的外資便利店完全按照流動性大的選址原則選擇開店市口,這樣,外資便利店給人的視覺沖擊力就相對比本土店大。
友客、可好兩大便利店進入青島市場較早,因此店鋪最多,均在百家以上,遍布在青島市的各區。而2009年才進軍青島的迷你島,主要集中在市南區和市北區的高檔小區、商務區等,門店數量現在保持在40家。這反映出該便利店的定位,對消費能力較高的要求。
不同的經營定位滿足了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但是便利店一個共同的需求就是一定的客流量,這是其選址的主要依據。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便利店將營銷眼光定格在讓利、低價上,將難以贏得高端流動人群的青睞,進而損失不少客流量。
內外競爭拼“內功”
有業內人士指出,便利店巨頭頻頻發力的主要原因是,經過這么多年的市場培育,青島市民已經開始習慣了便利店這種業態和它帶來的新生活方式。
在友客、可好等便利店,消費者可以輕松地采取多種方式繳納手機費、水電費等。在費縣路的7-ELEVEN,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在供應快餐的基礎上,還將陸續提供無線上網、沖洗相片,代售郵票、音樂會票、飛機票,酒店預訂等便捷服務。
除了在服務上全方位滿足顧客,各便利店也在經營管理上苦心鉆研。“未來島城便利店將從競爭走向競合,通過整合品牌、門店數量、供應商、人力資源等多種要素做大做強。”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另據了解,青島三家本土便利店品牌可好、友客、優同實現了合并,未來將統一以友客品牌面世,門店總數將達到310家。
不論競爭模式如何變化,競爭加劇對市民來說始終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優化的是青島市的商業結構,方便的是青島市民的生活,提升的是青島市整個商業服務水平。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