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旺集團(AEON Group)并未勒緊褲腰帶。在全球經濟持續降溫,沃爾瑪和家樂福這樣的歐美零售巨頭紛紛退守在華業務時,這家亞洲最大的零售商卻意外亮出了新底牌—再造一個永旺。
在華業務的迅速擴張是這一愿景的核心內容。早在2010年10月,永旺宣布的未來三年的中期戰略重心就已轉向了日本市場以外的亞洲地區。“亞洲轉移的重心是中國。”永旺中國區首位總裁兼永旺(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辻晴芳對《環球企業家》表示。永旺集團第八代傳人、現任CEO岡田元也對他的囑托是,“你要去到中國,把中國業務努力做到跟日本一樣大”。
事實上,永旺在日本勢頭正勁。2003年,永旺集團收購了日本國內一家銷售額過萬億日元的大型連鎖超市麥凱樂。2007年,永旺一連收購法國零售商家樂福在日本的8家店鋪,并且將沃爾瑪血拼成銷售收入負增長。今年3月,永旺擠掉沃爾瑪奪得大榮連鎖超市控股權,一舉登上了日本零售冠軍的寶座。
但永旺在中國卻遠非成功。恰恰相反,在中國市場永旺是起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早在1987年,永旺就進入中國香港,并在1996年與沃爾瑪同期進入內地市常但與后者394家在華分店的數字相比,永旺區區41家的百貨超市及其中國事業營收只占其總營收的2%左右,實在不能相提并論。
更為不妙的是,一些中國本土零售企業正在精準狙擊。中國市場研究集團的高級分析師卡文德(Ben Cavender)表示,許多跨國公司現在面臨著更強勢的本土競爭者。他們不僅會跟在外資巨頭后面苦苦追趕,而且還在學會如何智勝這些對手。例如擁有4100家門店的華潤創業以及正圖謀布局全國的永輝等地方品牌。
不能不說,永旺的目標有些大膽—2020年,在中國開200家購物中心,總店數達到1000家,中國地區的銷售額在2011年1200億日元的基礎上實現3兆6000億日元的收入,增長30倍。
辻晴芳能完成任務嗎?這可不只是嘴上說說那么簡單。
龜速
永旺在日本可謂家喻戶曉。其歷史,最早可溯及到1758年以“貨郎”形式起家的“岡田屋”。1969年2月,永旺的前身—佳世客又稱日本聯合商店公司誕生。
1987年,永旺在香港設立分公司,音譯為“吉之島”,于太古康怡廣場開設首間百貨店。1994年2月,在中國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后,永旺的中國戰略逐漸清晰。隨即其在廣州和青島分別成立公司,并采用了不同名稱—廣東稱“吉之島”,青島則叫“佳世客”。
但彼時在中國市場更為知名的是隨日本電視連續劇《阿信》一同火爆的八佰伴。戲劇性的是,2000年3月,八佰伴被永旺收購并易名為東海株式會社。2001年,岡田元的父親岡田卓也,將沿用了30年的佳世客改名為永旺,目的就是希望借更名來推動創新和變革。
令人費解的是,永旺的中國市場始終找不到感覺。可以佐證的是,其在進入廣東的6年里只開了6家門店。2000年前后,永旺在上海的首家門店因定位超前而折戟。到2008年底,永旺在中國才只有18家門店。
事實上,永旺對中國市場垂涎已久。由于日本經濟多年的持續疲軟,本土零售業的競爭已呈過度飽和狀態,永旺從2008年首次踏入北京市場起,就意欲轉變以往的做法,亦希望能在中國有更大作為。2011年初,時任永旺中國總代表的田中秋人在接受《環球企業家》采訪時,曾提出希望在2011至2013年每年新開設15至20家摩爾型購物中心和綜合百貨超市。
最大的問題是選址及配套設施的標準。了解永旺的人都知道,永旺向來喜歡在相對偏僻的郊區開店。同時還要求標準綜合百貨超市店裝修后的高度須有5米左右的凈空,并配備相應數量的停車位。如每當賣場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時,永旺會按照每個家庭有一臺車來估算客流容量,保證3000個左右的停車位。
各自為戰也是個重要原因。彼時,永旺在山東和華南分屬不同的子公司,相互間獨立發展,沒有太多經驗的交流和共享,也沒有一個整體規劃。辻晴芳對此并不諱言。他說:“那時候我們在中國一年也就僅能增加1至2家門店。”
局面即將改觀。2011年12月26日,永旺在北京成立永旺(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永旺集團中國總部),并在去年2月底正式對外宣布開始運作。“總部是投資公司,可能不做具體的發展,但今后其他子公司的各個項目都可以與總部人員溝通協調。”辻晴芳表示,現在中國總部的人員大多是在日本有著豐富經驗的人派駐過來。
還有一個好消息。為統一作戰能力,從今年3月1日起,永旺將其在中國的綜合百貨超市JUSCO全部統一更名為AEON永旺。此計劃已在日本本土和東南亞實際上完成,中國是最后一站。
多業態經營
毋庸置疑,統一品牌確實是個良好的開端。但請注意,零售業的好名聲并不只能依靠廣告宣傳。多業態經營呼之欲出。
值得關注的是,永旺最拿手的是其位于日本郊區的摩爾型購物中心和綜合百貨超市的商業形態,現在又拓展了食品超市、專門店、便利店和綜合金融等業務。這讓永旺有了更大的周旋空間。
由于日本人口增長率一直呈下降趨勢,并且向東京、大阪等大城市集中轉移,這與永旺店鋪選址相左。因此,永旺成功的本土策略是一方面不斷收購其他同行,另一方面則在東京市中心大力拓展其食品超市和便利店業態。
“要實現該目標,只用永旺早先的綜合百貨超市(GMS)顯然是不行的。”辻晴芳說。事實上,他上任后即開始推動將更多業態引入中國,親力親為地聯手日本最大食品批發商三菱食品,將永旺旗下食品超市Maxvalu引入中國。今年1月,廣州CBD珠江新城太陽新天地店成為Maxvalu入駐中國的第一家店鋪。賣場面積在2500平方米左右,陳列有15000至18000種蔬果、肉類等品等。據了解,Maxvalu將以廣州為據點迅速展開在珠江三角洲的事業,其在蘇州和青島店鋪也在籌備中。Maxvalu的計劃2014年度以后每年開出30家以上的店鋪,在2020年實現開店鋪數100家的目標。
不難看出,夢樂城項目是永旺在中國計劃的重中之重。作為日本首屈一指的購物中心運營商,永旺夢樂城已在日本創建了53家大型購物中心。2008年3月,永旺夢樂城(中國)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是由日本永旺夢樂城株式會社獨資投資,以大規模占地面積開發購物中心和租賃商業設施為主營業務的獨資企業。而永旺在北京昌平北安河的“永旺北京國際商城購物中心”正式營業,宣告了其登陸中國市場的開始。
布局行動相當迅速。2012年12月14日,永旺以底價購得余杭53號地塊,這標志著永旺夢樂城,正式落戶杭州。今年1月,其在中國第一個購地自建項目也已在蘇州奠基,預計2014年建成營業。此外,永旺夢樂城還在武漢、無錫和廣州等地有了拓展計劃。他們計劃從2012年開始,實現在中國十年百店的目標,每個店都是10萬至20萬平方米的商業綜合體。
據介紹,永旺夢樂城項目從選址到建成開業一般需要四五年時間,總投資則需要6億元左右,而一家綜合百貨超市的投資通常只要5000萬元左右。
一張多維度的永旺中國戰略遠景圖已躍然紙上—美思佰樂主要負責食品超市業態,服務半徑在1公里以內;永旺超市則專注綜合百貨超市業態,覆蓋范圍在5公里之內;夢樂城則作為永旺在商業地產的主要載體,主力開發輻射半徑為20公里的大型購物中心。
這還不算完,在其他層面永旺也有詳細的規劃。在商品類別上,永旺借去年總部成立之際,也正式將其自有品牌TOPVALU(特慧優)引入中國。涉及商品均以生活基本用品為主,有中國家庭生活必需的花生油、深受孩子們歡迎的果凍、甘栗,以及與中國住宅情況相符的厚底拖鞋、襪子等商品。TOPVALU是永旺自有品牌,從1994年開始在日本銷售,目前品種已達到6000多種,年銷售額超過5000億日元。據介紹,TOPVALU在華的品類到去年底已達到580個品種,到今年底則將擴充到1000個品種。
(來源:環球企業家)
附件下載區: 鼠標左鍵單擊文件進行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