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位于原嘉興汽車西站地塊的嘉興八佰伴商業中心破土動工。該項目是一個集休閑健身、商業購物和餐飲娛樂等于一體的綜合性項目,總建筑面積近18萬平方米,預計2015年竣工并對外營業,今后將成為嘉興城市的又一個“消費地標”。
而在4月上旬,嘉興萬達廣場項目正式簽約落戶嘉興國際商務區。該項目由大連萬達集團投資建設,項目總投資60億元,集購物、文化、休閑、娛樂于一體,總建筑面積68萬平方米,2年內竣工并開業。該項目也將成為嘉興高端現代化商業的新亮點。
近年來,已有數十個規模商場、超市和綜合性商業項目落戶嘉興,在為市民提供服務便利的同時,也見證了嘉興這座城市的變遷和商業的繁榮。
人們在欣喜的同時,產生了新的思考——當前的商業項目是多了還是少了?嘉興商業還有多少羹可以分?未來城市將出現怎樣的競爭格局?本土企業又該如何突圍?
商超
進入“戰國時代”
在“東拓西進、北控南移”城市規劃理念的支撐下,嘉興城市悄然變大了。城市規模擴容,各類商業項目也接踵而至,一個個大型賣場、超市在嘉興“遍地開花”。
1988年6月,嘉興首個大型綜合商場江南大廈正式開業;
1999年12月,戴夢得購物中心開業;
2000年11月,大潤發超市入駐嘉興;
2003年11月,嘉興國際中港城項目啟動;
2005年9月,易初蓮花嘉興店開張;
2006年8月,沃爾瑪正式開業;
2006年9月,江南摩爾正式開業;
2006年10月,麥德龍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商場正式開業;
2007年12月,嘉興歐尚南湖店開業;
2009年1月,戴夢得體育中心店開業;
2011年1月,家樂福嘉興中山店開業;
2012年10月,嘉興樂天瑪特超市開業;
……
事實上,10多年來,不斷開出的賣場、超市遠不止這些——陽光購物中心、三江超市、農工商超市、好又多超市、世紀聯華……不同規模的賣場、超市如同雨后春筍一般在嘉興“落地生根”。
來自德國的麥德龍、出自美國的沃爾瑪、由沃爾瑪控股的好又多、臺灣的大潤發以及誕生于法國的歐尚超市、家樂福等外資零售企業巨頭在嘉興高密度集聚;以農工商、三江超市等為代表的國內零售企業佼佼者不斷在嘉興擴容;江南大廈、戴夢得等本土企業也加速布局,通過連鎖形式編織新的銷售網絡。
此外,房產行業的“領跑者”也在加速商業綜合體的建設。以江南摩爾、中港城、旭輝廣場為代表的城市商業綜合體引領嘉興消費新時尚,新業態催生了市民新的消費理念。
而隨著城市有機更新的加速推進,未來嘉興還將建成多個城市商貿綜合體,填補區域空白:位于市區勤儉路上原嘉興市衛校地塊的鹿都國際廣場項目正加速建設,將建成具有嘉興市地標性質的商業廣場;嘉興賓館原地塊,除了建設五星級酒店外,還將建設百貨商場;原嘉興市第一醫院地塊也將開發建設,建成嘉興標志性的商貿綜合體;老城隍廟地塊將借鑒上海城隍廟的模式,打造集觀光、旅游、廟會、購物、辦公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放眼嘉興,類似的商業綜合體項目和商場、超市仍在“加速度”,與嘉興城市發展“賽跑”。江南大廈、戴夢得、家樂福等商超的老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越來越多的巨頭盯上了嘉興商業這塊蛋糕,商超的“戰國時代”已經到來。
市場是飽和了
還是可以不斷“做大”?
面對一個個商場、超市和綜合性商業項目接踵而來,眾多消費者都有著共同的疑惑——嘉興目前各類商場、超市、商業綜合體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商業市場是飽和了,還是可以不斷“做大”?
嘉興學院商學院副教授吳興陸分析,嘉興城市的規模和人口增長有限,商圈的輻射范圍也有限,目前嘉興商業中心已經超過了城市容量。“嘉興市各個商業區都面臨著商圈重疊的問題,但是主打中高端消費的商業中心很少,若是開發新的商業項目需要考慮市區人口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習慣。”
市政府咨詢委委員、浙江大學金融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湯鐘堯認為,賣場、超市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應該讓“市場說了算”。每個商業項目落戶,應該綜合考慮城市的布局和交通出行、停車等因素,同時充分借鑒民間智慧,正確定位,做好自己的特色,讓其與城市發展和市場需求相適應。
市工商聯相關負責人稱,市場蛋糕是做出來的,在競爭中,必然有企業黯然退出,有新的商家登陸嘉興,從而提升嘉興零售業的檔次,推動嘉興商業中心、副中心、社區、農村等多層次的商圈建設。
家樂福嘉興中山店店長張振華認為,整個嘉興在發展,城市不斷擴容,人口不斷增加,他們選擇嘉興,主要看中了嘉興無限的商業潛力。另一家外資賣場負責人對此也有同感:“大家都是看準了嘉興未來的前景,而不是目前的商業規模。”
嘉興天虹百貨總經理張亞萍表示,雖然嘉興目前商圈林立,甚至有重疊的現象,但都屬于良性競爭,可以相互促進,博采眾長,共同促進嘉興經濟發展。“購物休閑的去處多了,消費者擁有更多的選擇,這也是城市發展的趨勢。”
如何在新一輪競爭中突圍?
10多年來,不少商場、超市扎根嘉興后不斷做大做強,比如大潤發、歐尚等,但也有一些在競爭中悄然“出局”。
上世紀80年代,位于建國路和中山路交叉口的商業大廈在競爭中“黯然失色”;2006年9月,苦心經營8年的陽光購物中心正式關門停業,旗下14家連鎖店“轉嫁”給浙江江南大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4月,開了6年的易初蓮花關門停業……類似的商業“動蕩”還會不斷上演。
“一般來說,商場、超市的輻射范圍為3公里,因此未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張振華說,在市區眾多超市當中,家樂福的優勢在于進口產品種類多、分類全,今后家樂福將依托旭輝廣場的優勢,加快調整產品結構,做出自己的特色。而張亞萍則表示,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天虹百貨在不斷調整產品結構,消費層次轉向普通百姓,“最近幾年周圍小區的入住率提高了,人氣越來越旺,我們很看好未來前景。”
面對新一輪沖擊波,眾多商家都是未雨綢繆,商業巨頭——沃爾瑪在嘉興國際中港城再開一店,而麥德龍、歐尚、大潤發等在停車和服務等方面下功夫。
在競爭白熱化的態勢下,本土以連鎖形式出現的江南、戴夢得超市優勢又在哪里?江南大廈董事長朱照明表示,新的商場、超市、綜合體在帶來競爭的同時,也會給嘉興零售業發展帶來積極作用。作為本土最早的大型綜合商場,江南大廈的對策是差異化經營,揚長避短,一方面不斷向農村、社區延伸,方便居民就近購買,另一方面在市區拓展空間,形成3個大型綜合體。
“目前,嘉興的商業圈規劃比較混亂,但這也是商業發展的自然規律。只有企業做大做強,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戴夢得購物中心總經理汪勤認為,八佰伴等項目的落戶其實是一件好事,會對整個商業環境起到促進作用。戴夢得可以學習他們的成功商業經驗,在競爭中提升自己的內生力和競爭力。“我們是老牌本地企業,已經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的客戶。”汪勤告訴記者,今后他們的發展方向是擴大商場業務,減少酒店份額。
嘉興學院教授孔國保認為,嘉興經濟發展快速,潛藏著巨大的消費潛力,商家需走錯位競爭之路,否則將在洗牌中被淘汰或吞吃。商家競爭的加劇將對商業發展、商貿流通帶來極大的促進作用,市民也能得到更多實惠。
(來源:南湖晚報)
附件下載區: 鼠標左鍵單擊文件進行下載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