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面積是普通大賣場的三分之一、選址在市中心、專注于餐飲專業客戶的“餐飲通”,是德國麥德龍集團2010年在滬試水的全新門店模式,但這一模式的發展并不如麥德龍當初設想的順利。記者日前獲悉,麥德龍位于淮海路附近的餐飲通門店已經關閉。據稱,關店理由是這一業態“仍離消費者不夠近”。
商報記者日前看到,位于西藏南路永銀大廈的麥德龍餐飲通門店也已經關閉。據了解,該店營業面積2100平方米,約為傳統麥德龍門店面積的三分之一,是麥德龍現購自運在中國的第46家門店,商品中90%為食品,其中生鮮商品的比例高達45%,以餐飲類專業客戶為主。
當時麥德龍曾表示,餐飲通是麥德龍在中國的全新嘗試,即便在德國本土也沒有先例可循。這一占地更小更為靈活的新業態如獲成功,或許能成為其中國業務的一個有效補充。
不過,餐飲通的發展并未向麥德龍所預想的方向發展。餐飲通開業的目的是貼近那些不愿前往上海中環外購物的餐飲經營者們,但是如今關店的理由卻是,麥德龍認為這一業態“仍離消費者不夠近”。
“我們在今年3月就關閉了餐飲通門店。”麥德龍中國市場部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對于關門的原因,麥德龍在其聲明中稱,“麥德龍現購自運中國公司管理層決定停止餐飲通模式,由于過去兩年的試點顯示對于我們的目標客戶而言,與個人消費者不同的是,距離對于餐飲業大廚來說意味著送貨的速度和質量。”
聲明還表示,“麥德龍承諾將盡全力減少由此對客戶和員工帶來的影響,憑藉擴大的商場網絡和改進的送貨服務,我們堅信會更好滿足客戶需求。作為負責任的雇主,我們的首要優先任務是在日漸擴大的商場網絡中安置餐飲通員工。”
一位業內人士曾表示,對麥德龍中國來說,西藏南路一線高端餐飲扎堆,餐飲通不愁找不到他們想要的顧客。但假如絕大多數餐廳仍舊停留在去農貿市場貨比三家的階段,它的復制和推廣就會遇到障礙。
麥德龍中國CEO何哲偉表示,即使將門店開在飯店旁,客戶仍無時間,也不愿意自行運送貨物。對于此類客戶來說,真正的“接近性”意味著麥德龍需將貨物送至店內—不僅送到店內,最好還能幫用戶放到倉庫的架子上。這一需求決定麥德龍的“現購自運”模式無法在中國存活,對專業客戶來說,專業配送才是最關鍵最迫切的服務。
據了解,自2012年3月起,之前僅限上海地區的配送服務已覆蓋全國門店,麥德龍總部專門為此配備了4至5人的管理團隊,每個門店配送服務團隊多達7至10人,通過IT系統及第三方物流公司配合,麥德龍去年配送業務已實現高達41.2%增幅,企業客戶的90%銷售均由配送完成。在上海,麥德龍已構建城市級配送平臺,使其配送服務更趨專業。
麥德龍表示,公司今年的四大戰略優先點分別為大型企事業單位福利采購、食堂業務、餐廳業務,以及滿足熱衷于高品質生活的消費者的需求。麥德龍的現有策略是以大品牌形象覆蓋多渠道,其整體的渠道策略是以專業配送覆蓋90%以上的B2B客群需求,以實體商場覆蓋B2C客群,針對B2B客人賣場只作為展示室和談判交流平臺。
據悉,去年麥德龍中國實現了18.9億歐元銷售額,整體業績同比增長近23%。到2020年,麥德龍中國區的銷售額還將翻倍至37.8億歐元。今年,麥德龍在中國的開店數量不會低于去年的12家。
(上海商報 作者:葉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