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樂購鎮寧路店宣布于本月底關閉,位于上海市中心靜安寺附近協和城一期商鋪幾乎全部陷入空置。周邊中介反映稱,目前一期商鋪已暫停對外出租。據業委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一期商鋪此前出租情況一直不佳,而此次開發商中國地產(01838.HK)打算將其外立面重新裝修,與未來面世的二期商業項目形成呼應。資料顯示,協和城拿地至今已有20余年之久,其二期項目至今尚未竣工。而早已竣工的一期項目也僅售出1/3房源,業委會相關負責人稱開發商“囤地”又“囤房”。
商鋪悉數關閉
位于協和城一期項目地下的樂購鎮寧路店近日被傳將關閉。記者來到鎮寧路永源路路口,走進玻璃大門,“感謝支持、熱情謝幕”幾個大字便映入眼簾。一側的廣告牌上則明確告知,“由于賣場租賃合約到期,所以經總部決定,樂購鎮寧店將于5月31日正式撤場關閉”。
記者沿著永源路往前走,發現除了樂購入口處的一家星巴克,協和城一期的沿街商鋪全部處于關閉狀態。一些殘存下來的“食八方”、“日本料理”等廣告牌,似乎還能看到當初的熱鬧景象。
協和城項目位于市中心,不遠處便是靜安寺,地理位置可謂相當優越,為何該處商鋪紛紛關門?記者就此事向協和城的開發商中國地產發去郵件,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答復。
周邊中介的一位置業顧問介紹,該處商鋪并非無人租,而是開發商從去年起便暫停對外出租。而協和城業委會相關負責人孫先生向記者透露,因為一期的商業部分租金一直不低,所以此前出租率一直不太理想,商家也是關了又開,而此次全部關閉是為了重新裝修。
在其2012年報中也透露出了部分信息,其中顯示其物業租金收入下跌23.2%至1600萬港元,是由于為商場發展項目日后的改善工程而終止若干租約。
記者查閱協和城的開發商——中國地產近幾年的年報發現,一期商業的空置率由2010年的30%上升至2011年、2012年的40%、40%。年報中同時指出該空置部分乃按策略保留作未來租賃用途,原因為本計劃重組租戶組合 。
孫先生告訴記者此前看到的公示指出,這些商鋪裝修后的外立面將與正在建造的二期項目相似,以此形成呼應。開發商可能會在樂購撤離之后開始動工裝修,但具體的完工時間他并未在此前的公示中看到。
協和城被指“囤地”又“囤房”
據報道,協和城的地塊最早由太平協和集團于1992年取得,后又于1994年和2003年陸續獲得鄰近數個地塊。
搜房網顯示,其一期項目于2004年便已開盤,目前仍在銷售中。網上房地產顯示,上述房源的網上參考價為98000元。公司從2010年到2012年的年報則披露,二期項目則數度延期,至今尚未竣工。
記者在二期北地塊的施工現場看到,其商業項目的主體結構已經完成,已有一部分玻璃幕墻安裝完成。而一路之隔的二期南地塊則僅搭建了數個工棚,并無動工的跡象。
中國地產2010年報顯示,協和城二期項目將于2011至2013年竣工。而2011年報的竣工時間則變成了2012至2014年,2012年年報則是2013至2015年,開發商一再拖延竣工時間。
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認為,在南京西路稀缺性地段物業升值的背景下,協和城二期拖延竣工的做法,固然有中國地產對現金流及項目進展的節奏把控的考慮。但深究其過去對這一項目一直采取拖延的態度,亦不能排除其借拖延竣工的方式來“粉飾”公司財務業績的嫌疑。
中國地產近幾年的業績持續下滑,其2012年權益持有人應占利潤為17.57億元,較2011年減少12.1%。不過其總資產卻逐年上升,由2011年底的580.67億港元增加至606.83億港元,協和城項目可謂功不可沒。
孫先生告訴記者,協和城一期住宅部分,在早年售出1/3房源之后,便一度停止了銷售,對房源重新做了調整,改為小戶型的酒店公寓,借此長期“囤房”。記者從網上房地產上查得,名為“協和城麗豪酒店公寓”的項目,總套數為222套,其銷售時間自2004年6月至2005年8月,不過僅售出7套。
而去年曾傳出協和城會以較大折扣開盤,但最終該傳聞并未兌現。薛建雄指出,該項目要賣11萬元/平方米,遠高于市場所能承受的價格,要打6折以上才能賣得掉。如果這樣的話,開發商損失又太大了,買賣雙方僵持不下,所以至今未見成交。
(每日經濟新聞 實習記者 顧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