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遲遲沒有動筆的一篇文章:生鮮電商,最近有朋友問我,什么是生鮮電商?說起來很簡單:簡單的理解就是把菜市場里面的東西放到網上買,僅此而已。
生鮮電商在2013年是真正被引爆,引爆的根源很簡單國家政策對于農業電商的支持,讓一直默默無聞的生鮮領域變成電商爭奪的新戰場。2012年京東商城一顆西紅柿一炮而紅,中糧的我買網、1號店加入生鮮領域,一下子把生鮮領域推向前臺。至今生鮮領域的十家比較有名的生鮮電商:有我買網、順豐優選、本來生活、甫田網、沱沱工社、優菜網、多利農莊、正大天地、易果網、依谷網,依舊在爭奪市場。
越來越多人關注生鮮電商,也有不少的生鮮電商成功的案例,但是生鮮電商困境依舊是存在,很多人都在說生鮮電商:貴在鮮,觀點很正確,生鮮電商的賣點就是新鮮,讓你足不出門就能夠在家里享受新鮮電商的好處,而且網購的模式也讓購買者得到保證,有著退款退貨的保障,消費者就能夠放下心來接收生鮮電商,不會擔心新鮮的問題,而也是生鮮電商受關注的一個點。市場對于生鮮電商現在是一遍悲哀,前段時間優菜網的尋售,雖然最后又得到的解決,依然生存下來,但是在未來的幾年內又是如何,生鮮電商是否會面臨集體倒閉的狀況,也是困擾著很多生鮮電商的從業者。今天筆者黃嘉榔就來分析下生鮮電商的四大困境以及四大出路,望借鑒:
四大困境:
(1)鮮背后隱藏的速度
前面已經提到過生鮮電商貴在一個鮮,但還是埋了個點,就是速度。網購我們都知道一般是三天左右的時間能夠收到貨物,而對于生鮮而言,三天收到貨物,那是不行,生鮮電商需要的是當天下單,當天貨到的服務,這也是京東一開始推出生鮮電商宣傳噱頭之一。生鮮電商與速度的矛盾就成為生鮮電商最大的困境,既要速度又要生鮮,就把生鮮電商局限在本地化的電商里面。但是本地化垂直型電商未來也是必定會被綜合型電商壓得透不氣來,這也是目前很多生鮮電商們所苦惱的地方,未來必定會遍地哀歌。如何做好速度上面的匹配就成為存活的關鍵。
(2)產品 成本
大多數生鮮電商網站都沒有穩定的貨源。單一農場不能滿足電商的需求;新發地采購無法保證質量;多個農場供貨,采購量小,物流成本高,其一;其二是產品種類小,依靠單一的渠道是無法滿足用戶的要求,造成每個單子量小,但是配送成本高,整體生鮮電商的盈利就會下降。
(3)盈利模式
生鮮電商的盈利模式都是電商網站的模式,找不到一個核心的盈利模式,被模仿被超越是正常的,所以生鮮電商要找到屬于自己的盈利模式才能在整個領域里面打滾,才能走得很好,不管現在的生鮮領域未來如何,現在做好自身網站盈利才是根本,才有更好的底氣去戰斗。現在做電商的企業,都是看到未來如何如何就開始瘋狂的進入電商領域,連自己的產品特性是否合適、選擇怎樣的平臺、怎么的定價、人手、盈利等等都沒有考慮清楚就一股腦的進入,最后傷痕累累的出來,就開始抱怨電子商務了。
(4)用戶習慣以及信任
生鮮電商用戶習慣的改變比起其它更加的困難,生鮮的購買者都是需要來做飯吃,需要的是快新鮮,而且用戶習慣是線下購買生鮮,線上購買人群匹配會少很多,造成了生鮮電商單子分散多,造成配送困難。另外一個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不讓人放心,電商本身不誠信問題很多,涉及到食品就更嚴重,即使是電商保障仍然讓很多人不信任,衣服等其它商品出了問題還能夠解決,而食物的問題就是很大的問題,一旦出現了問題補救都不行,尤其是對于生鮮電商,更是如此,包裝類食品還有產品認證,而生鮮的產品都是從生鮮電商企業過手,倉儲、配送、運輸等都是問題,信任度再次下降。
四大生鮮電商的困境有些是目前很多人都在討論,有些是一些人所忽略,只關注大的問題,而對于小的就忽略,其實對于電商而言每個問題都是影響的。下面將為各位分享下個人思考的一些生鮮電商的出路:
(1)區域合作(本地聯合)
因為現在很多的生鮮電商都是做本地化的電商模式,此模式的聯合是指本地區域類的聯系,比如廣州的生鮮電商跟深圳的生鮮電商網站進行聯合,產品不分區域,而配送區域化的形式。此種形式的聯合能夠把物流運輸的時間以及成本能夠最大程度的節約,生鮮電商的成本就可以降低,而用戶的等待時間就能夠降低,但會有另外一個問題:服務是否一致,所以就需要聯合的電商企業能夠雙方做好商量或者協議上協商把服務的細則讓每個消費者都能夠知道了解。區域性的合作是生鮮電商擺脫區域性限制的一種手段,至于手段上面是否真的適合這個需要市場去檢驗。
(2)本地+農場對接
大多數的生鮮電商的模式都是農場跟電商企業的結合,生鮮電商企業找到一個農場的資源渠道就可以很好的把產品方面做好,但是這種模式就讓產品成為單一,而這里的觀點是生鮮電商推廣的或許不是產品,而是農場,把附近農場推廣出現,讓當地的人通過網絡能夠購買到產品,這樣子的形式其一,而電商企業做的就是讓農場登陸電商;其二是通過農場的聯合,電商企業就能夠有著源源不斷的產品渠道,不用擔心產品資源會斷裂。
(3)借綜合電商平臺勢
生鮮電商流量以及用戶不是很多,就可以登陸大型的綜合電商網站:淘寶、京東、當當等進行流量的轉移,通過綜合電商網站把自己的品牌打出去,自身的電商網站就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當年當當入駐淘寶就是如此的打算,網站流量的下降直接導致銷售額的下降,這也是為什么那么多產品選擇綜合型平臺的原因,因為它們占據著網購流量的80%,做好里面產品的排名以及吸引與轉化就可以,而且需要的成本也是比較低以及降低人員成本。
(4)變形的O2O模式
最近聽到某網站說道餐館是做生鮮電商O2O最好的一個行業,其實不然,餐館的供應也是決定于渠道商,餐館電商能夠用到O2O但是不能用到生鮮電商,生鮮電商對于餐館而言成本太高,他們不會為了賣一個原材料的錢,而忽略成品的消費,做餐館成品才是它們盈利的大頭,賣這種原材料能夠賺得幾個錢,所以他們是不會做這種嘗試。
而筆者黃嘉榔認為生鮮電商O2O其實除了跟農場合作,還可以跟菜市場合作進行O2O的嘗試,當地的菜市場在網上銷售,而生鮮電商網站就把他們的產品進行展示,一旦有貨,就能夠及時同時到菜市場進行配送,而這種形式的配送依然會存在三個問題:生鮮電商網站無法保證菜市場的生鮮;二是跟菜市場合作的過程中,菜市場是否會有單方面拋開生鮮電商,而自己做O2O的也是需要考慮;其三,菜市場對于此意向度如何,因為此形式的合作會浪費他們很多時間,他們或者選擇還是直接做回當鋪而不去接觸,這就需要生鮮電商網站們的努力。
(作者:黃嘉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