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去年“跨界”后投入運營的首家購物中心被認為“慘不忍睹”,中國飲料行業巨頭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娃哈哈)創始人兼董事長宗慶后在國內開設100家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店的設想仍未改變,只是準備更多以合資模式來運營。
昨日,娃哈哈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 宗慶后介紹了娃哈哈商業零售業務的進展,重申公司計劃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在國內開設100家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店。娃哈哈將采取哪里有機會就到哪里干的辦法,一、二、三、四級城市齊頭并進與多方合作,盡快形成規模,將采取自建、租用商場及與商場和商業地產主聯合招商的方式,以集國外精品商場、兒童專用商品商場等吃、喝、娛樂、健身、文化、購物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形式,配合國家城鎮化建設步伐,快速推進娃哈哈零售業擴張。
不過,去年底在杭州錢江新城開業的首家購物中心娃歐商場所遭遇的顧客不足、招商困難的問題,已讓宗慶后認識到此前運營購物中心的模式似乎行不通,昨天的發布會上,宗慶后提到了“合資形式”。他稱,娃哈哈目前運營一家購物中心,計劃今年再開設兩家購物中心,同時計劃通過合資形式在國內再開設19家購物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娃哈哈高調宣布擬開百家商場的計劃之時,正值淘寶為代表的電商橫掃零售市場。不過,宗慶后認為,網上交易不會取代零售業,只要改變經營方式,零售業能逐步奪回市場。他說,如果除了上班就留在家里上網,那還有什么生活樂趣呢。
宗慶后高調“跨界”之舉在零售業界并不被看好。昨日,接受記者采訪的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其為“邊緣玩家”,更多以“看笑話”的心態,冷眼旁觀這位靠產品起家的個性富豪,是否真有勇氣在零售行業上“散盡錢財”。
宗慶后“招商親自上陣”
去年年初,娃哈哈成立進軍零售業的旗艦公司娃哈哈商業股份公司,定位為歐洲精品商場項目,首期投資17億元。去年6月,宗慶后帶領娃哈哈“招商團”輾轉歐洲多國,成為數百個歐洲品牌的中國總代理,并宣稱未來5年計劃在全國開100家連鎖商場。
“單靠飲料產品,娃哈哈已很難獲得增長,所以多元化發展成為必然選擇。”永樂家電創始人、原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陳曉如此分析宗慶后進軍零售業的動機。2012年娃哈哈集團的營收出現負增長,顯示中國飲料產業的整體景氣度下滑,而傳統零售業對利潤的擠壓正不斷威脅娃哈哈的主業。
宗慶后曾表示,他的目標是娃哈哈早日進入世界500強,“要想進入世界500強,就要突破千億元銷售大關”,但“要跨過這個門檻,單靠原來的主業很難實現”。因此,零售板塊被宗慶后視作實現這一計劃的一翼。
宗慶后“跨界”的第一步不算順利。去年11月29日,由娃哈哈投資的娃歐商場在杭州開業,這是娃哈哈進入終端零售業的首個百貨零售商業項目,商場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主要經營歐洲精品家具、高級鐘表、珠寶飾品、高端服飾等,品牌大多來自歐洲。
然而,開業之初,寓意為“娃哈哈歐洲”的商場名稱首先遭到外界嘲笑。之后,門可羅雀的經營狀況又讓不少品牌望而卻步。一家運動品牌的經銷商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娃哈哈的第一家購物中心,這位人士告訴記者,娃歐商場確實引進了一些此前沒有能力進入國內的歐洲二三線品牌,但整個商場顧客稀少,他去的當天,營業員和顧客的人數比例大約為10比1,一些品牌商說一個星期的營業額大約只有二三千元,“我們不是來看品牌秀的,沒有銷售額怎么能行。”
顯然,宗慶后也認識到原來的方式存在問題,他開始想引入合資伙伴一起發展。宗慶后昨日透露,娃哈哈已初步確定在天津、貴陽、宜昌、南陽、新鄉自建城市綜合體,且正準備與中國臺灣遠東百貨、新加坡來福士、英國阿蘭澤(Allanzia)投資公司等業界同行洽談合作。同時,娃哈哈還購買了長沙泊富國際廣場的商場,租用了株洲神農太陽城及聯合了貴陽、太原、南昌、呼和浩特、杭州、余杭、富陽、湖州、衢州、錦州、南陽、南通、宜昌、馬鞍山等地18家商場進行聯合招商,商場提供店面,娃哈哈提供品牌廣招加盟商,將這些商場變成有特色的國際精品商場進行差異化競爭,同時,也可以吸引年輕人來店進行創業。
“宗慶后是一個極有個性的企業家,連招商都自己親自上陣,擺出一副誰都不相信的架勢,包括他自己的女兒。”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零售業內人士表示,基于宗慶后的性格特點,他個人對娃哈哈的合資模式是否能夠順利開展持懷疑態度,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缺乏專業零售團隊的支撐,娃哈哈僅靠自己的招商能力以及運營能力肯定行不通。
優勢僅是充裕的資本?
與業界的質疑相反,宗慶后卻認為和做產品相比,零售很容易,“在我看來,商業零售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其實就是把東西買進來再賣出去。這要比做制造業容易多了,制造業還要懂設備、懂運營等。”
據媒體報道,今年上半年,宗慶后又親赴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國,與各大零售商及品牌商接洽,宣傳娃哈哈開業不久的歐洲品牌精品商城娃歐商城。宗慶后曾稱,娃哈哈將通過兩種業態培育零售業:吸引歐洲廠商直接在其投資的商場設專賣店;由娃哈哈作為歐洲品牌在華總代理,吸引全國加盟商在各城市設加盟店。
宗慶后昨稱,娃哈哈集團將引進國外精品,直接給國外廠家做中國市場的代理,縮短通路,降低采購成本。對于自建的商場綜合體,娃哈哈將直接招工廠來開店,使產品從廠家直接到零售減少了中間環節,而且力求降低廠商的銷售成本,按月結賬,改變目前零售大商場亂收費、亂扣費、不及時結賬的不良風氣,并通過不斷擴大規模,逐步做到包銷工廠的產品,使廠家降低銷售費用,降低成本。
宗慶后希望通過直接從國外廠家進貨,改變國內傳統商業模式。他還介紹,充足的資本以及娃哈哈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是其進軍零售業的優勢。
宗慶后昨日表示,要改變傳統的商業模式,需要為加盟商代墊大量的資金,娃哈哈有這個資金的優勢,同時,娃哈哈在全國各地有七十幾個生產基地,可以為商業配送提供服務。娃哈哈在全國還有近萬家經銷商,有一萬多名銷售員活動在全國各地,信息比較暢通,同時亦方便監管維護好市場秩序。他還說娃哈哈在國際上享有比較高的知名度,國外廠家愿意與娃哈哈合作,并有信任感與安全感。
應當說,宗慶后目前相對的優勢就是充裕的資本。此前宗慶后在接受采訪時曾說:“商場開始是租,接下來就會自己建,這方面成本可能會比較大。不過現在我們集團兩個省(浙江和湖南)的經銷商都簽了字,如果商城有需要,每個省的經銷商都會出錢投資,而且銀行也給我們很大的授信,因此資金不是問題。”
據介紹,娃哈哈將于7月25日至28日在杭州娃哈哈國際精品商場召開看樣定貨會。娃哈哈提出,將采取統一采購、統一清關、統一商檢、統一配送、統一定價、統一形象、統一宣傳、統一促銷的“八大統一化管理思路”。考慮到此次引進的品牌是首次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一二線品牌,娃哈哈還提出了支持政策:例如,零加盟費,國外品牌商現場陳列布置指導,指導測算成本,加強銷售技巧培訓,對宣傳品、宣傳報道的支持,統一設計,專業團隊現場指導布置,歐洲總店實習與總店委派專業人士現場培訓結合等。
業界:做產品和做渠道是兩回事
宗慶后數次高調介紹其零售藍圖,而零售業內人士似乎在“看笑話”。
英國《金融時報》曾援引分析人士的看法稱,宗慶后繞過傳統中間商的經銷渠道,選擇直接面對外資品牌商,計劃吸引一批在中國并無代理歷史的二三線歐洲品牌入駐自己的零售體系。質疑難免接踵而來:國際零售商們是否真愿意合作?國內消費者對宗慶后引進的洋品牌是否買賬?
一位業內人士稱,他相信娃哈哈的實力和現金流絕對沒有問題,但是零售不是就靠自身資源聯系廠商,引進一些自身沒有能力獨立進中國開店的品牌,就可以做成功的。做產品和做渠道完全是兩回事兒,外界如果對娃哈哈進軍零售業有些興趣,那也更多是在冷眼旁觀,這位中國首富是否真有勇氣在零售行業上“散盡錢財”。
陳曉同樣認為中國傳統零售模式導致終端價格畸高,但是他認為宗慶后的想法很好但不現實,操作起來有不小的難度,因為要想打破長期以來已經形成的區域壟斷和行業壟斷,絕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百聯集團的一位高層昨日則對娃哈哈開設購物中心一事表示“不了解”。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娃哈哈是“邊緣玩家”,零售業界對其關注度并不高。“或許通過長期運營,娃哈哈可以培養出自己的團隊,最終投資零售可以等到盈利的那一天。但問題是,急脾氣的宗慶后已經67歲了,他愿意等待十年那么久嗎?”這位人士如此問道。
據了解,此前談及企業多元化的問題時,宗慶后曾提到臺灣統一企業的例子。上世紀80年代,以生產食品飲料為主業的統一嘗試向零售業轉型,并在臺灣大范圍鋪設賣場和便利店,但隨之而來的是長達6年的持續虧損。
英國《金融時報》的記者曾問宗慶后對虧損是否有足夠的心理預期?宗慶后的態度比較樂觀:“我想我們不會經歷這么久的虧損。開始可能會交點學費,但不會是太大難題,應該說娃歐商城現在的進展還是比較快的,做生意道理相通,我們在國內信譽好,做事情比較方便。”
(東方早報 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