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連鎖企業背后的人
《店長》雜志總是講一些零售企業管理和經營的情況,但是他們背后的人——零售服務類企業,尤其像我們這樣的零售咨詢企業自身的管理經營內容很少講,其實這個行業的企業和從業的人員也不少了。反正今晚睡不著,干脆就把納爾森的一些經驗奉獻出來,權當拋磚引玉吧。
2013年,我41歲了,創立納爾森并且從事零售業咨詢已經第五個年頭了。我起初離開世界500強,創立納爾森的基本的一些想法——為本土連鎖企業服務,依然沒有發生過任何動搖。這個在納爾森叫做“聚500強智慧,服務本土企業”。
1994年,我在陜西一家國營進出口公司工作,當時從報紙上看到深圳有了個瑪爾斯平價商場,是中國第一家按照國外現代模式經營的超級市場,我就借出差深圳的機會,專門跑去看。
1996年,我被進出口公司派往上海辦事處工作,辦事處經理帶我去了開業不久的麥德龍(真北店),我被震撼了,一排排的汽車輪胎,一臺臺的傳真機,商場開架售貨,顧客各取所需,門口停滿了滬、浙、蘇各種牌照的汽車,顧客用平板推車推著雙開門電冰箱等商品滿滿當當的往外走,就像不要錢似的。我立即認識到,這個商業模式必將在中國大行其道,越是貧窮的地方,越是需要(彼時中國的零售業基本上是國營控制,毛利還是很高,價格比麥德龍貴多了)。
說來有意思,當時我們上海辦事處的一個主要業務,就是為瑞典H&M公司加工和出口圍巾、帽子、手套一類服飾。通常一個集裝箱的貨,就要發五六個國家港口,經理告訴我,這是一家國際性的連鎖店。那時候我們中國連國內性的連鎖店都沒有。
這就是我對于連鎖超市、連鎖零售最初步的認識。
隨著國營外貿企業的垮臺,我進入了內貿零售業,并且先后辦了幾個門店。陰差陽錯,當我個人的第三個公司辦失敗以后,很偶然的機會,我進入了連鎖零售業。和多數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不同的是,90年代中期瑪爾斯、麥德龍留給我給我深刻的印象,所以我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入行的。
在外企,我不怕臟不怕累,專門挑別人不愿干的事情干,就是為了學習。通過在外企的這段時間,我認識到外企管理經營的先進之處,而這些地方,正是國內企業缺乏的。2007年,就是我第一次光臨麥德龍11年以后,我離開麥德龍和百安居,創立了納爾森。我帶著在外企學到的一些新知識,嘗試能否把它們賣出錢來。
當時有兩條路要走,一條是零售培訓,一條是零售咨詢。其實在我之前,西安有很多從大型連鎖超市出來的人去做咨詢,那時候他們所謂的咨詢,簡單說就是幫別人開店,幫那些不懂超市又想投資超市的人開店。
我聽他們說這個錢蠻好賺的,我不是不想賺,但是我仔細一考察研究,我賺不來。第一我剛開始找不到這種生意,第二我騙不了人,第三我覺得做不大。
我想想,教育是個循環產業,是可以做大的。隨著連鎖企業的擴張,我在工作中也強烈的感受到人才的缺乏,尤其是初中級管理人員。當時因為大學連年擴招,學生也不好就業,我就想,利用我們學習的知識,招收年輕學生,加以培訓,為連鎖零售企業提供青年管理人才,最終發展成一所真正的零售商學院,可能是一條既能做大,又能賺錢的路子。
我們依托中國商業聯合會店長資質培訓,聯絡西安的高校,特別是有商科的,搞起了培訓班。第一期只招了4個學生,我們卻有3個老師,就這么3個職業經理人老師教4個學生。學費是800塊錢一個人,完了還要包實習、就業分配。人家收了幾萬塊錢學費的大學都不包分配,我們卻包,也確實連鎖企業需要人。
培訓班辦到了第五期,我們居然招收了幾十名學生。更另我激動的是,沃爾瑪的一位人力資源總監打電話給我,說可以考慮和我們合作辦沃爾瑪大學一類的機構,給沃爾瑪培訓后備干部,而且下個月專門來西安和我洽談!我好像熬出頭了,很興奮!結果不到一個月,08年全球金融風暴來襲,包括沃爾瑪、麥德龍等在內的所有零售企業普遍裁員,在職的都保不住工作,還招聘什么呢,別說沃爾瑪大學,連我的第五期學員如何就業都成了問題。
好歹把第五期學員塞給企業了,我想這個培訓事情弄不成了。全世界都不需要人了。我的創業資金也耗完了。所以到今天,我對于培訓這個事情都不感興趣,對于講課有強烈的抵觸情緒。我把培訓叫“賠訓”,除了去年年底接受邀請去北大的總裁班講課,其他講課一律拒絕!納爾森不做培訓,不講課!
零售培訓做不成了,零售商學院的夢想泡湯了,把公司的雇員都解散了,讓人家各自逃命去吧!下一步怎么辦?自己也沒有太多主意,期間亦有來高薪邀請做職業經理人的,想想我從24歲創業,有很多夢想,但是就缺一個職業經理人的夢想。
晃蕩多半年后,一個偶然的機會,甘肅一家企業需要做一個賣場改造,朋友介紹我。我這會兒生存要緊,再不賺錢家里快揭不開鍋了,試一試吧。兩個月做下來,改造還是比較成功,到現在幾年了,這個賣場還是在增長。
期間有這么個好笑的事情,他們的董事長,本來是要請我改造一家賣場,但是和我談了話之后,想請我替他改造整個公司。我那時候一是第一次做,有點心虛,怕做的不好影響太壞。就只答應人家改造一家賣場。謹慎和認真,這個和我的性格,以及在德國企業工作的經歷可能有關系。不過有錢不賺,成為后來納爾森接咨詢業務的一個特點。
從第一件咨詢業務,我就為納爾森立下了一些規矩,包括:一、只賺咨詢費,不拿臟錢;二、不介入委托方人員和資金的使用調配;三、只作為第三方團隊提供企業教練式輔導;四、手把手教,真抓實干,不做教師爺;五、以企業的成功作為自身成功的標準。六、專注于連鎖企業整體改造,不接單獨的開新店業務。
并且依據這些原則,我親自擬定《納爾森咨詢師守則十四條》,這就是今天納爾森的鐵律。這十四條,都是從實際工作中總結出來的,有些是其他人的教訓。比如:不得與委托方的人員發生任何形式的戀愛或者曖昧的兩性關系。這就是其他咨詢業同行的教訓。我寫的比較通俗,很多人看來會笑話。但是在我看來,世界上最真實的道理,都是簡單的。
我從500強企業出來開始搞咨詢,其實是不自信的。我們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把500強的經驗和本土企業的實際相結合。但是今天看來這個問題已經基本解決。我分析兩個原因,一個是我本人就是從國企出來,反復創業,當過小老板,理解民營企業的生態環境。第二個就是納爾森團隊的不斷學習。
比如:納爾森的咨詢師每個月都要交論文給我,《店長》雜志這個專欄本來是我個人的,我經常推薦我們的咨詢師去發表文章,而且這些文章我都親自修改過。
任何企業都有所長有所短。比如外企,管理水平非常高,和我們民營企業是有代差的。但是我們民營企業的創立者,往往都是經營天才。我們在給民營企業做咨詢的過程,本身就是自身不斷學習、融合、提升的過程。如何把外企先進而復雜的體系,簡化和民營企業的實際相結合,既保持體系的完善,管理水平的提升,還能保留民營企業的靈活性、并且進一步創新,這是我們一直堅持和追求的。
從大賣場出來的人,一般都強調專業性和分類。看到民營企業綜超、標超、便利店、百貨、商業地產等多業態混合經營的模式,會很頭疼。但是我們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摸索,發現這里面有很大的挑戰和空間,不但適應了,還有了新的發展。
我們根據營銷學的基本原理,提出顧客、商品、門店三位一體的理論,并且根據這個理論進行連鎖店改造。
比如1000平米的賣場,通過我們改造和管理經營連續提升,年銷售額做到5000萬,創造出單日高峰60萬銷售額。
我們在超市里搞會員專場,搞會員之夜,結果創造出比春節銷售高峰還高的銷售額, 平均客單價從平時的50元,提升到了160元。
我們根據中國便利店發展的實際,結合城市化的進程,提出生鮮加強型便利店的概念。以前日均銷售額2000元左右的便利店,經過生鮮化改造提升,連年增長,現在平均每家門店年銷售可以達到600萬元。
這些辦法里面,有外企學來的東西,也有從本土企業學來的東西,更有自己發展創新出來的東西。每一家企業的改造,都要有不同的亮點,要有新鮮的東西。不能指望靠外企的舊船票,登上今天我們零售業發展的客船。時代不斷變化,不可能總是濤聲依舊。外企不創新進步,也得被淘汰。
作為一個第三方團隊,我們一直堅持,既要幫助企業培養出企業自己的團隊,還要保持自身的獨立客觀性。即使對于委托方投資人、老板的錯誤,也要指出來。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制約企業發展的往往不是經營水平,而是管理水平,當經營水平上升到一定階段,遇到了管理的天花板,甚至是委托方企業老板自身。這些市場經濟大潮的弄潮兒,社會上的成功人士,有的誤區是自己看不見的,而他們誤區,往往就是企業發展的瓶頸。遇到了怎么辦?面對于這個問題,職業經理人是不好講的,我們作為第三方咨詢團隊,必須指出來。否則就是最大的不負責任。
所以改造連鎖企業,往往也是在改造連鎖企業的老板。也有老板會不愿意聽的,不愿意聽怎么辦,多講幾遍,變著方式講,實在不聽怎么辦,大不了不做他的生意了。有人說納爾森強勢,確實有那么點。我們沒有一個業務員,而且凡是委托方老板不親自來西安請的,我們絕對不會派人去考察。
原因很簡單,我們每天接到各種要求我們去考察企業的電話,而我們又沒有那么多的人,每個企業都去考察,就不要做別的事情了。第二,民營企業當家的往往是老板一個人說了算,如果不是老板要改革,其他人說了也不算,去了也白去。第三,凡是找咨詢公司的,必然是企業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就如同病人找醫生,你不來醫院瞧病,打個電話等醫生上門出診,估計還是病得不厲害,這樣的病人什么醫生都沒有辦法的。
去年我們率先在咨詢業提出來同比增長低于20%不收咨詢費。就有同業打來電話說我們在斷大家的生路。我說不是斷大家的生路,是要凈化咨詢行業的空氣。我們作為吃這個行業飯的,不能讓李鬼把李逵的名聲給搞壞了,應該站出來,也有責任站出來!
人家都說咨詢業缺乏標準,我想還是應該有一個的標準。管理水平提升這個很難標準化,銷售額提升是個硬指標。20%年增長率這個標準不算高,我們本來準備定30%的,后來怕同行說閑話,折中了一下。2012年很多零售企業銷售、利潤下降,我們輔導的都不低于20%增長這個標準。這是得到委托企業贊成的標準。
我們堅信做好咨詢服務,做好成功連鎖企業背后的人,納爾森自身也會成功
更多精彩文章在www.ncc-hk.com
TONYPOOH- 該帖于 2014/8/27 9:5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