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后,百全超市中國一號店(河南新鄭市薛店鎮店)仍在等待被消費市場認同
披著郵政綠,流著美資血,下鄉墾三載,只賺一鞋“泥”
一賠三年,資方稱,還將繼續“試錯”
核心提示
沉寂3年后,堪稱中國零售業超級“混血兒”的百全超市,近期有了“低調”的新動作:兩大合作方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郵政)和美國地平線投資集團(以下簡稱地平線),就此項目進行了二次簽約。但恰在簽約前夜,百全超市卻被媒體接連爆出“長年巨虧”的消息。
3年前,百全超市空降河南,曾橫刀立馬稱要造中國鄉村版“沃爾瑪”,如今是否遭遇重大困局?雙方二次簽約背后,有著何種利益訴求?
百全超市,進軍農村碰壁
百全超市河南門店的非盈利狀態,是其全國整體虧損的縮影。
據本報調查,截至目前,百全超市在河南共開設29家直營門店,6月份銷售總額為225萬元。“加盟店數量約4000家”,是來自百全超市河南運營中心的說法,但其由加盟系統所獲得的收益則不詳。
百全超市在河南的經營成色,或由其新鄭市薛店鎮店進行解析則更具標志意義。
3年前,百全超市由此誕生了“中國一號店”,橫刀立馬,宣誓造出中國鄉村版“沃爾瑪”。另外,在百全超市河南全網中,該店銷售業績堪稱“一哥”。
2010年9月開業的百全超市新鄭市薛店鎮店,經營面積約300平方米。今年上半年,該店的月均銷售額約20萬元。
在省內零售業同行看來,“這是令人難以啟齒的經營水平”。有人算了一筆賬,按照行業平均毛利率15%計算,百全超市新鄭市薛店鎮店的稅前收益約3萬元,除去一般經營稅、水電雜費、人工費用、正常損耗后,單店虧損概率很大。
客觀地說,業內按照常規超市指標預判百全超市經營現狀有失偏頗,因為依托中國郵政體系,百全超市可享受超然“待遇”及諸多資源,比如,它的經營物業是由各級郵政機構無償劃撥的。
當然,百全超市的經營利潤率不會很高,是不爭的現實。在超市業,商品銷售價格與入店客流量成反比。更何況,記者在新鄭市多家百全超市所見,門店貨架缺貨普遍,而進店客流量也常弱于周邊競爭對手。
“周邊競爭太激烈。那些在大賣場懶得排隊的顧客,急著回家做飯,通常會到店里拎走油鹽醬醋。”百全超市新鄭某店店長對入店顧客結構與消費單價做如上表述。
百全超市還存在令人意外的現象。記者調查中發現,其部分加盟店的經營收益遠高于直營店。而在超市業,一家公司的直營店通常是加盟店的形象標桿與業績表率。
但這,并不代表百全超市可從加盟店獲取更多收益。
如鞏義市某百全超市加盟店店主稱,該店與百全超市的合作,僅限于部分經營商品的采購,并不向其繳納加盟費或管理費。
“久虧”陣地,兩巨頭卻二度歃血
7月22日,美國地平線中國區副總經理劉薇接受本報采訪時坦言,百全超市全國渠道的經營狀況確為非盈利狀態,步履蹣跚。但是,絕非此前報道的“巨虧4億元”。
“具體的虧損狀況,需經由董事會同意才可對外披露。但可以肯定,地平線作為單一投資方,3年投資額總計只超過了1億元。”劉薇稱,合作雙方對百全超市經營現狀不是很滿意。
據了解,2010年4月成立的百全超市,并未按原定計劃向全國擴張。目前,僅在河南、江西、山東開設直營門店98家和加盟店6000家。較于當初“要在鄉鎮開1萬家直營店”的目標,頗顯寒酸。
在百全超市5月末被爆“久虧”之后,6月28日,中國郵政與美國地平線在京又一次簽約“中郵百全連鎖超市”項目。包括美國駐華政要在內,雙方出席代表規格之高,與受媒體關注度之低,形成鮮明對比。
對同一項目“二次簽約”,劉薇稱:頭回是“試婚”,這次是“領證”。
“中國郵政是央企,與外資合作非常謹慎。美國地平線在等待中國郵政確認合作,同時也在審慎研究百全超市的投資可行性。”劉薇稱,此前的3年,雙方構架的百全超市運營系統,實為合署辦公的項目組。此說法似乎是說,百全超市運營3年,中國郵政與美國地平線沒有明確分工?
“管控力度上的確存在責權不明的現象,我們曾有擔心,但客觀來看,雙方融合相當不錯了。最大的誠意在合作。”劉薇稱,正基于此,雙方邁入了實質性合作階段,對項目前景有足夠的信心與戰略共識。合資公司有望在年底注冊完成,“未來百全超市,只需要聽‘合資公司’一個聲音說話”,雙方持股比例或為5∶5。
這是否意味著百全超市已找到擺脫困局的良方了呢?
劉薇稱,直至目前,百全超市仍未找到可匹配農村市場連鎖化發展的盈利模式,未來較長時間內,項目或仍處于“試錯階段”。
超級“混血”,碩大體格隱藏先天頑疾
美國地平線稱,百全超市在“試錯階段”,是基于其3年運營實效做出的總結,“發展難度超出最初預判,既有經驗,也成了‘絆腳石’”。
而百全超市設立之初,曾被業內調侃稱“強大得令人發指”。據了解,中國郵政在全國約6萬個郵政網點,70%在農村。而美國地平線是一家“零售技術輸出+投資”的公司。其集團主席威廉·比爾·費爾茲是與沃爾瑪創始人“并肩扛槍”的角色,而中國公司運營團隊均來自沃爾瑪、卜蜂蓮花等成熟企業。
試想一下,如果中國郵政全國網點均開一家超市,植入沃爾瑪專業運營“芯片”,那簡直無敵了。這就是百全超市計劃的初衷。
但當百全超市被爆連年虧損,它“不接地氣”的頑疾也浮出水面:從選址、單店投資額、回報周期、采銷機制,到商品結構設置、門店自控靈活度,頑疾或貫穿該項目的全部。當然,也有中國郵政與美國地平線文化不兼容的問題。
比如,百全超市薛店鎮店從貨架到空調,是清一色的沃爾瑪標準,僅門頭裝修就耗費8萬元。
比如,中國郵政在鎮級市場的營業網點雖然位置絕佳,但其物業在早年設計時不可能考慮未來會嵌入零售店,因此劃撥給百全超市的經營面積極其有限。因此,新鄭市百全超市被大個頭個體超市與小夫妻店“圍打”。
投資標準、物業只是小問題,商品結構與管理機制更是“軟肋”。
有媒體曾報道,進口紅酒與進口曲奇餅干是百全超市一大經營特色。這不禁令人費解,它的目標客戶究竟是誰?
這是硬套沃爾瑪思路的結果,更是其3年中“撒胡椒面”式門店布局結構,得不到供應商支持的縮影。
“一百個人每人買一個蘋果,與一人買一百個蘋果,誰拿到的價格更低?”省內某超市老板稱,百全超市貌似實現了統一采購,但“連而不鎖”的規模化并不能提升其對供應商的話語權。
記者還了解到,百全超市運營管理權限在“天臺”,門店既無采購權,更無調價權,僅有上報建議權。可想而知,當新鄭某店期待總部“炮火支援”,急著買醋做涼拌黃瓜的消費者早閃人了,并對百全超市的不好印象進行定格。
農村戲臺,正規超市遭遇“唱戲”難
患難見真情。能在“久虧”的陣地上最終聯姻,彰顯了中國郵政與美國地平線的合作決心。
更重要的是,在中國零售業探索“農村市場跨省發展連鎖超市”,他們奉獻了不可磨滅的“試錯”經驗。
曾有業內人士認為,百全超市的失誤是綜合性的,但根本問題是農村市場“尚未成熟”。這集中體現在,農民消費的品牌意識不強,過分計較價格,購買力較弱,地域廣闊而松散,且假貨橫行等。因此,照章納稅、硬軟件正規標配的連鎖超市,無法與中小夫妻店抗衡,“從經營起步的成本控制上,就先輸一著。”
但市場“不成熟”,并不能阻礙傳統零售業的“下沉”大勢。上有城市市場競爭階段性飽和、“低增長”經濟周期購買力疲軟,前有電商“天敵”,后有房東漲租,只有“向下”相對安全。
7月23日,尼爾森(中國)發送本報的“二季度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報告”中提到,當中國二、三線城市七成消費者計劃將可支配現金存入銀行,四線城市(縣、鎮級)消費者卻正忙于消費,尤其是添置新衣。
“百全超市的失敗有普遍性因素,但更是‘用直升機犁地’的經典個例。”鄭州豐匯商業咨詢管理公司董事長顧春強稱,中國不缺“連鎖超市鄉鎮店”的成功案例,四川的紅旗超市、福建的永輝超市、鞏義市的金好來,雖各有所長,卻也能總結出一些共性特點:區域集中布點,大賣場業態,自營生鮮或特色熟食、服裝。更重要的是,他們找到并不斷發掘適合農村消費者口味的商品。
記者獲悉,中國郵政與美國地平線二次簽約后,雙方或已擬訂了2013年下半年新店開發計劃。其中,河南區計劃直營門店擴展到100家,加盟店發展到6000~8000家。
而劉薇卻稱,這并不是官方對外披露的準確信息,截至目前,百全超市仍在積極探索“盈利模式”,“拓展數量”與“單店實現盈利”孰先,仍舊是個討論話題,暫無定論。
(大河報 記者 楊霄 實習生 鄒建波 王筱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