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好消息,7月,我家豆豆出世。一個新生命的到來,讓人手足無措的同時,又心中歡欣鼓舞。
作為一個父親,給孩子想了無數名字,然后一次又一次否決。開始考慮孩子的將來,要準備他的奶粉和尿不濕,準備給他一個好的生活環境……
也許現在的大環境是銀根緊縮、物價飛漲、房價不停攀升,金融危機論、樓市泡沫論等大行其道,但這似乎并不影響一個父親想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環境的信心。
再回頭看零售業,眼下的零售業正迎來全新的發展契機,新的消費群體和消費模式的到來,給零售業帶來陣痛的同時,也同樣給零售帶來無限生機。
電商價格戰沖擊零售體系、租金、人力等成本提高所帶來的零售困局、外資企業關店潮等或許是那陣痛;然而線上和線下購物體系的大融合、90后新生力量的崛起、買賣雙方市場的徹底轉變、第二代零售人的接任、以及三、四線市場的開發等卻也讓我們看到零售未來的無限可能。
這個時候,我們似乎應該為零售的未來接班人們做些什么。
談起零售,多數零售人最大體悟是又愛又恨。而現在的90后大學畢業生,即便面對“畢業=失業”,愿意到零售業打工的依舊十不存一,相比較起來網店更受他們歡迎。現在的小學生的理想里,長大以后估計有想當咖啡店店長的,但絕對不會想成為零售店店長。
在許多人的認知里,零售店就是曾經的雜貨鋪,雜貨鋪并不是個浪漫的地方。與之相對的,管理雜貨鋪的人似乎也不會是浪漫的人。然而,零售業卻是個服務行業,它應該是制造愛的地方,它為滿足人們需求而存在。我們有必要借這個時機改變它臟、苦、累的形象,同樣有必要改變當下許多大學生待業,無處謀生,而零售企業卻依舊面臨勞工荒和人才危機等問題。
90后,今年22-24歲,正是普通大學生開始正式工作的前兩年,而10年、20年后,他們將成長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前衛的思維能力,他們的未來更具備可塑性。他們是我們的接班人,而我們則是他們的領路人,為他們鋪架更好的環境和機遇,是我們這一代零售人的責任所在。
我們面臨一個全新的時代,還有什么比這更好的時機去規劃零售藍圖,重塑零售形象?請遙望20年后,屆時我們留下什么?誰來代替你我?
文/易齊源
- 該帖于 2013/8/1 12:30: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