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昆明已擁有大小超過20個綜合體,但能夠持續帶來現金流的商業地產仍舊吸引了大量開發商競相角逐。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商業綜合體”競賽中,我們不禁要問:就昆明本身的城市消費水平而言,是否有這個商業承載能力?
不少城市綜合體均出現“社區化”現象
事實上,多年來,昆明城市發展脈絡已從百年商業腹地“三市商圈”成發散式延伸并觸及八方。隨著一個個新建住宅樓盤的興起,“社區商業體”正憑借著自身“小而全”的優勢,逐步受到市民的歡迎。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昆明在建的綜合體項目在對外宣傳時,大多自我標榜為“城市綜合體”,從各個項目自身的體量及定位分析,其中不少項目并不具有稱之為“城市綜合體”的特質,冠以“城市綜合體”的名號,已經成為少數開發商提升項目品質、增強投資者信心的“第一板斧”。
正如昆明風之鈴市場調查與研究咨詢機構CEO石遠所說:“社區商業體、區域商業體與城市級商業有根本的屬性區別,這可從地理位置、輻射范圍、規模體量與物業價格四方面來體現,不建議將社區商業體、區域商業體與城市級商業體三者混為一談。”
就昆明的實際情況而言,很多被標榜為“城市綜合體”的項目,其實就是社區商業體。與動則投資數十億、體量超百萬方的城市綜合體項目相比,這一類商業地產項目其實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就其項目定位和相關配套而言,也更加“親民”,但地產商們對“社區商業體”這一定位依舊避之不及,究其根本原因,昆明理工大學房地產開發經營教研室主任鄧曉盈認為:昆明主城區土地稀缺,使得地價趨高,土地開發運營者若簡單地開發一種物業形態譬如純住宅,很難支撐起高昂的拿地價,因而通常集住宅、商業、寫字樓等物業形態為一體開發,多功能產品也層出不窮。
其實無論是大型城市綜合體抑或是區域內的社區商業體,對開發商而言,最重要的還是如何精準定位、合理規劃業態布局,正如云南財經大學房地產與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張洪所說:“一個城市綜合體有沒有必要建設,要看周邊的目標人群有多少。建設好的綜合體在經歷了‘跑馬圈地’的起步過程后,也應根據周邊客戶的需求,重視精細化管理,否則發展會受限,甚至最終落到無法經營下去的境地。”只有實現了良性運營,才能最終吸引投資者的目光。
短評
社區商業:其實也精彩
隨著近幾年來城市綜合體在昆明街頭的頻繁崛起,有關昆明商業走向的討論已不乏見。這些討論基本有一個共同的結論——昆明商業不能全是“又高又貴”。
顯然,只有充分考量具體消費支撐、市場客觀情況的商業規劃才是合乎城市發展的。當下的昆明,當城市綜合體高端品質化商業屢見不鮮時,很多業內人士都指出,現代商業的另一種模式——社區商業很有亮相、發聲的必要。
成為周邊居民不可或缺的商業配套其中亦大有商機可尋,這是屬于持有者的精彩。由于“近水樓臺先得月”,社區商業與社區居民有著天然的聯系,其對接生活需求的緊密便捷很容易左右居民消費習慣,成為穩定的客群支撐。與此同時,社區商業具備規模小、成本低的經營靈活優勢,可避免持有者、投資者承擔過大風險。
社區商業發展至今,與其他商業形態一樣,都經歷著升級更新的過程。現代社區商業已褪去此前圍攏小區四周的平房鋪面形態,開始同樣注重消費體驗、商品品質及便捷程度,甚至有的大型社區中,社區商業并不簡單等于超市+底商的形態,而是規劃動線流暢的商業街區,引入超市、零售、服務業、早餐店等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商業業態,以提供最便捷日常生活為基礎,逐步發展承擔周邊社區活動溝通交流的場所,凸顯人情味。同時,也將實現刺激、支持本土連鎖店與品牌的發展。
有人笑言,社區商業興許就是城市綜合體的“退一步,迎來更多的精彩”,有時,敢于選擇并不華麗卻符合市場實際的商業業態是種智慧。
(來源:昆明日報)
附件下載區: 鼠標左鍵單擊文件進行下載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