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京城涌現出了無數烤鴨店。眾所周知,以平價烤鴨為招牌的“金百萬”以及“大鴨梨”一改貴族范兒,走進了社區,走上了百姓的餐桌。兩餐廳均以“京味”為主打,兼以豐富的家常菜,贏得百姓的厚愛,每日座無虛席。這兩個品牌,在老百姓的心中似乎無太大的差異,但,雙方餐廳經營的背后卻是暗藏玄機。今日,我就跟大家來分享一個故事——兩個品牌,同樣在營銷活動中收獲了2000萬,背后的數字卻是大型徑庭。
金百萬玩的是儲值營銷。在去年十一期間,該企業做了一個轟轟烈烈的“儲值送自行車”活動,有力的宣傳加上龐大的顧客群體,不到50天便使金百萬儲值收入達到2000萬元。用180元成本的自行車,帶動了如此高的儲值額度,而后亦將“儲值”客戶的消費均黏在該店,大大提高忠誠度。而大鴨梨,卻轟轟烈烈地做著團購,與“大眾點評網”合作。合作方式如下:“大眾點評團”預付大鴨梨2000萬元,以每張75元的價格“引入”大鴨梨100元代金券,而以81元的價格在該平臺售出,不限購買張數,可疊加使用。顧客一看,哇,不錯,直接8.1折。
從資金的角度來看,兩家餐飲企業分別收入了2000萬元的現金流。但是,用詳盡的數據記錄仔細對比分析,我們會發現,效果有著顯著的差異。
我們來用如下幾個緯度比較:
一,客戶群體不同。儲值用戶一般屬于“高忠誠度”客戶,并且對該餐飲品牌有足夠程度的認知,最起碼也要消費一段時間后對該品牌有足夠的好感,而且一次儲值意味著會多次消費,至少會帶來兩至三次后續消費。團購用戶則屬于價格敏感型客戶,在腦海中,已經將商家的此折扣作為常態,如一恢復原價,基本不會到店,認為商家漲價,轉向選擇同類價格便宜餐廳。
二,折扣力度不同。金百萬的活動策略是,儲1000元,送自行車,成本只有180元,相當于82折。而所有的活動宣傳媒介中卻并未顯示直接折扣,而是采取了額外贈送,既讓客戶感覺到驚喜,又沒有進行明折明扣。金百萬董事長鄧超經常表示“明著打折,傷害優質客人,吸引了價格敏感者。你把優惠都給創造20%利潤的客戶了,創造80%利潤的客戶就會覺得很不爽而離你而去。”而大鴨梨團購?按照“進價”是75折,按照顧客買入價是81折,長年累月的做著折,漸漸的大家會認為兩個品牌會不在一個層次上。
三,資金沉淀率。所有的客人,大部分都不太可能儲值后一次性消費掉,況且金百萬的儲值后首次消費是有限額的。因此,按照規律,儲值以后都會有部分資金沉淀不被使用,到活動結束時,即50天儲值到2000萬之時候,沉淀1055萬左右,沉淀率為53%,沉淀率越高,企業融資效果越好,現金流越充分。而團購的資金沉淀率呢?幾乎為0吧。大家都是隨時團購,隨時用餐,幾乎沒有人事先把錢預存。有些人可能認為,花81元就可以買“100元”的券,那么我花了162元買了兩張100元的券,200元,結果消費了195元,這5元不就沉淀給商家了嗎?大錯特錯,因為點評早已將2000萬付給了商家,這5元,屬于多出來的差額。這些差額全讓點評賺了,怎么可能再返給到商家呢?不但商家沒有得到任何沉淀,還為點評拉了大量的會員。
四,帶動客流。這次我們先說大鴨梨。正如前幾日某知名烤魚連鎖CEO所言“我不知道是互聯網給我帶顧客,還是我給他們帶顧客。我們這好多顧客坐在店里現去搜索優惠,這能算互聯網帶給我的顧客嗎?”該團購終端系統只可驗券,商家得不到客戶的準確信息,因此,帶動客流無法統計。點評的平臺會或許會識別出商戶重復消費了幾次,但絕不會告知商戶。而金百萬有屬于自己的營銷系統,一目了然,儲值客戶在此平均消費2.54次,20000個客戶儲值2000萬,最終帶動客戶消費次數總體超過5萬,數目驚人。而這5萬次的用餐中,至少會有超過10萬的陌生顧客通過此類儲值客戶的介紹,光臨了金百萬。原來,口碑傳播只要忠誠客戶基數大,會變得如此簡單。
五,拉動額外收入。對于金百萬這類適合多人聚餐的餐飲企業,很快會把1000元儲值消費掉,于是會產生額外的消費。據統計,截止到12月底,這些儲值會員拉動1166.3萬元的額外消費,加上事先預存的2000萬元,在不到四個月,就為金百萬貢獻了3000萬元以上!而對比大鴨梨的團購用戶,大部分都屬于“團多少吃多少”,一般情況都巴不得消費得恰到好處,多一分都不情愿出,點餐的時候,生怕超過購買的總額度。因此,產生的額外消費只占很少的比例,最終大鴨梨在活動結束后可能還是開始預付的那2000萬元。
此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金百萬做儲值營銷活動,會將所有的會員發送短信告知,成本低,效率高。大鴨梨做團購活動是基于大眾點評,點評絕不可能單獨群發短信給大鴨梨的會員,他們是一個廣告平臺,幾乎不會為某個餐廳單獨做“會員定制”活動。這充分表明了“數據所有權”的重要性。由此可見,金百萬與大鴨梨對于“2000萬”的角逐,相同的資金,誰的營銷更勝一籌?一個幫企業本身拉動收入,一個是幫助點評積累人氣。其實,哪種營銷更有效,對于企業來說,一切應由數據說話,才可清晰認知。我們且不談這些數據,單從獲得客戶的價值等級,金百萬就可以“完勝”大鴨梨。餐飲企業的客戶每日絡繹不絕,當我們分析研究這些具體的客戶時,會發現“價值體現”在客戶與客戶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性。企業若想永續經營,應做好高價值客戶的營銷。
餐飲企業若想做好品牌,做好會員數據營銷是必須的。沒有一個準確的數據分析,就不能很好的跟蹤客戶的變化,不能提前推測出客戶的發展態勢,甚至一次常態的營銷活動,都難以判斷出效果優劣。當一個餐飲企業告訴你,他們準備拉客人到店,但是他只是指望有人到店就行,或者,當一個餐飲企業告訴你,他們上座滿,翻臺率高,不需要關心誰來用餐……說明,這些企業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客戶是誰。做好數據營銷,才能解決“對誰營銷,如何營銷,何時營銷”,將營銷效果最大化。餐飲企業最高級的營銷,就是要實現“用最低成本,去撬動最有價值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