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鐵鳳起路商業街
昨天中午11點,售貨員小如百無聊賴地坐在店里,從前天開始起,店里就沒有賣出去一件衣服,而到昨天中午,仍然沒有“開張”,小如心焦如焚,但又無可奈何。她的店,就在曾經被許多商家看好的杭州地鐵1號線鳳起路商業街上。
鳳起路地鐵商業街8月8日開街,這條當初被視為充滿商機的商業街,為何開張一個多月就如此蕭條?
昨天,記者走進這條地下商業街,一探究竟。
品牌男裝店
一天沒賣出一件衣服
昨天中午,正是附近白領走出寫字樓覓食,順便逛街的時間點,但位于地下一層的鳳起商業街,除了餐飲店比較火爆,其他店鋪,卻是門可羅雀。
“聯邦歐詩蘭”是溫州的一個男裝品牌,在溫州、臺州等地小有名氣。而在鳳起商業街的這家店,是他們打進杭州的第一家品牌形象店,但是開業后,生意卻是越來越淡。
“剛開始有一些促銷活動,生意還稍微好點。”該店店員說,“但現在生意越來越差了,早上9點開門,直到晚上9點關門,顧客只有個位數。”
店員告訴記者,前天一整天,沒有一個人進店消費。“我們在溫州的店,一天的營業額能超過1萬元。”店員說,“這里的店就開張的前兩天好一點,每天的營業額有3000元左右,這段時間都不好,最高只有1300元,平均下來每天只有幾百元進賬。”
商業街上的兩家品牌飾品店也向記者反映了同樣的情況,“我們店的盈虧點在日均3000元。”以賣民族風飾品的店鋪負責人說,“但現在每天的營業額只有1000元左右。”
“今天上午一共賣了36杯飲料。”商業街“都可”茶飲店員說,“這還算是人多的,到了晚上7點,幾乎看不到人。”
整條地鐵商業街共34家店鋪,記者問了一圈,大部分商家目前都處在虧損的狀態。“雖然做好了虧損一段時間的思想準備,但在高租金壓力下,長時間虧損是很難支撐的。”百斯頓褲業老板娘說。
目前,商業街店鋪的租金約為30元/天/平方米,也就是說,一個稍微大點的店鋪一年的租金為60萬元左右,這幾乎相當于延安路上一個旺鋪的租金了。
商品定位有問題
商業氛圍不濃是硬傷
記者了解到,當初商家之所以選擇進駐到地鐵商業街,都是希望能夠打出自己的品牌,讓杭州市民都能認識,但開業一段時間后的異常冷清,卻讓商家們始料不及。
“前段時間天氣熱,大家都涌入地鐵站納涼,所以那幾天營業額都比較高,但是現在天氣轉涼后,來逛商業街的人明顯減少。”一家飾品店的負責人說。
商品定位也有問題。銀時代的店員告訴記者,他們明顯感覺店內商品定位層次偏高,來坐地鐵的人大多只是進店轉一轉,很少有人會下決心,掏兩三百元的買飾品。
記者觀察發現,商業街上生意最清淡的,以飾品店、服飾店和美發店為主,買東西或做頭發,都需要細細挑選,很耗時間,因此雖然鳳起路站有著日均1.3萬人次的高客流量,但都是匆匆過客,專門來逛街的少之又少。
“地鐵商業街還沒有形成濃厚的商業氛圍。”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這條商業街才300米長,一共30多家店鋪,逛一圈,10多分鐘就夠了,實在沒必要專門來逛。消費層次高的在武林廣場站下車去逛杭州大廈、銀泰了,淘便宜貨的在龍翔橋站下車,逛龍翔、工聯去了,過濾到我們這里的客流就少之又少了。”
另外,商業街并不是人們坐地鐵的必經之路,這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客流,“我們賣的是快銷產品,相對其他店來說好一點,但是也不理想。”羅森便利店的店員說,“等到地鐵2號線開通后,這條商業街的人氣可能才會旺一點。”
商家各出奇招自救
部分商家對前景仍抱希望
多數商家長期虧損,到底還能撐多久?
部分商家表示,目前信心不大。不過,也有商家仍非常看好地鐵商業街的前景。
“我們快銷的都是些比較便宜的商品。”“跑碼場”的新理念二維碼購物店負責人邵經理說,“這符合地鐵人群快進快出,短時間做決定購物的特性,而我們價格較高的商品,都是以樣品的形式呈現,如果乘客感興趣,掃一下二維碼后,還能在出地鐵站后細細挑選,并有大量時間做決定是否交易。”
邵經理說,經過一個月的試運營,“跑碼場”賣得最好的商品為價位在百元上下的小東西,而價位在數十元的商品也蠻能聚集人氣,因此他坦言,即使目前仍處在虧損狀態,但對前景依舊看好。
為了熬過這段市場培育期,商業街上商家也正在出招自救。
商業街上的“喬治”美發店,目前正在推出團購活動,“我們現在做的客人,都是理發師帶來的熟客。”店長說,“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團購活動,培養熟客人群,讓他們能習慣到我們店里來消費。”
而聯邦歐詩蘭專賣店的店員透露,他們正在想辦法把該店做成特賣店,以適應消費人群。
飾品店負責人則告訴記者,他們會把杭州特色融入到飾品面,讓旅客覺得,這不僅是一件飾品,還是代表杭州特色的紀念品。
另外,部分商家也正在與地鐵相關部門洽談開通市民卡消費服務,以方便人們購物。
(來源:今日早報)
附件下載區: 鼠標左鍵單擊文件進行下載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