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4年的時間,富力旗下首個爛尾項目富力天域中心終于有了新進展。近日,富力在海珠的全新項目天域中心于近期正式對外開放銷售中心。
首涉爛尾項目
資料顯示,該項目是富力地產在海珠區建設的超甲級寫字樓,位于江南西路與江南大道中交會處,是該地區唯一的超甲級寫字樓,總共40層,總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
該項目定位為海珠區地標式商業中心,其中裙樓商業面積約6萬平方米,將建成大型一站式購物中心,裙樓上方規劃為超甲級寫字樓,總建筑面積約5萬平方米。
據富力地產相關人士透露,該項目的商業部分將采取只租不售的形式,意欲長期整體經營,而寫字樓部分或將分拆出售。該項目預計在2014年底前后竣工交付使用。
而說起海珠城廣場,業界的第一印象無疑是爛尾樓一棟,2001年前后,由于原開發商廣州市南誼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資金問題,廣州海珠城項目時建時停。
2005年7月,海珠城廣場建筑工地發生坍塌事故,造成多人死亡,隨后,廣州市政府一度將該項目用地調整為公共綠地。
由于海珠城廣場位于江南大道與江南西路交界西南角地段,處于廣州傳統商業區江南商圈的核心位置。2009年6月,海珠區政府政府向規劃委員提請恢復該地塊為商業辦公用途,并獲得批準。
4年之后,在2012年,富力地產以4億元總價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接手,欲將其打造為集寫字樓、大型商場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商業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超過10億元。
據市場分析表示,當年海珠城廣場規劃便是與天河城競爭的大型商場,盡管其體量不算很大,但鑒于海珠區并沒有一個類似天河城般的大型商場,相信富力奪得該項目發展前景非常看好。
爛尾樓收購利弊
而回溯富力的歷史可以看出,該項目是富力首個爛尾樓項目。
相關業內人士指出,不足3000元的樓面地價,以海珠城的位置來看可謂超值,這在很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成本。
從土地不斷上漲的趨勢可知,從公開的招拍掛方式拿地給企業所帶來的資金壓力不容小覷。例如,今年廣州的國際金融城地塊,從2月初的17761元/平方米到8月底的19078元/平方米,半年左右時間,增幅超過7%。
上述業內人士還指出,在土地政策調整、拿地越來越難的情況下,房地產企業都面臨土地緊缺的困境。但爛尾樓價格低廉,投資期短,且回報率較高,逐漸成為新的投資熱點。
除此之外,還有研究報告指出,現在富力于廣州珠江新城的項目漸成熟,也需要在重點區域外拓展新項目,以增加其在廣州市場份額。
出于公開拿地資金的壓力和重點區域外擴張的需要,或許未來通過爛尾改造來作為商業項目的補充也將是富力在廣州擴張的途徑之一,畢竟天域中心項目作為其首個項目,不排除未來將會有其他的爛尾改造項目。
從之前富力涉及過的項目來看,從早期廣州銅材廠、化工廠等舊工廠改造,到獵德村、同和村、楊箕村等城中村項目,富力在廣州市內與舊改淵源頗深。
如此看來,富力在處理爛尾樓上的經驗并不像其在舊城改造那樣來的那么豐富。
既然是爛尾樓,必定會涉及許多債權債務、銀行、土地、規劃等方面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投資“爛尾樓”不但沒高回報,反而還可能帶來一連串的麻煩。
例如,新國際大廈于上世紀90年代初動工興建,位于廣州市黃金地段東風東路。這是一座寫字樓,建建停停,停停建建,大約在2000年才建成為一幢完整的大廈。大廈建成后,二層裝修成一家酒樓,因經營不善,不久關門。之后,因債務問題被法院查封。整幢大廈一直閑置。
同時,不少“爛尾樓”爛尾時間已不短,個別甚至達到8-10年之久。無論是推倒重建還是添料加固,對于開發商而言都是一種考驗,如果單為節省成本,僅僅是表面改造,日后一旦出現工程隱患,后果也不堪設想。
(來源:觀點地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