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城市綜合體適合經濟發達的大都會和經濟發達城市,一般來說,酒店功能或者寫字樓與購物中心功能是最基本的組合。在以商見長的浙江溫州,資本已嗅到其中的機會,紛紛涌入這一領域。今年,全市掀起了一股大建城市綜合體的熱潮。
今年8月,世界500強正大集團屬下的兩家公司先后拿下溫州樂清市中心區的兩塊土地,計劃投資50億元。按照規劃,這個項目占地超過600畝,其中商業項目建筑面積40多萬平方米,建成后將是溫州目前規模最大的城市綜合體。
幾乎同時,在溫州龍灣區建成首個城市綜合體的萬達集團,又在該市平陽縣鰲江鎮啟動了第二個萬達廣場。蒼南縣龍港鎮和永嘉縣甌北鎮的城市綜合體項目也在快馬加鞭。在溫州市區,除了萬象城、大西洋購物中心項目外,溫州冶煉廠廠區、江濱路木材市場和市工人文化宮舊址都要建城市綜合體。
溫州在建和要建的城市綜合體目前有多少個?該市商務局商業發展處負責人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尚無統計,因為各個縣(市、區)的項目上馬都是自行規劃的。”
根據《溫州市城市商業網點規劃(2010-2020)》,到2020年,溫州市區的城市綜合體數量要達20個。根據布點,這20個綜合體全部建成后,個別區域不到2公里就有2個城市綜合體。現在,在建的已經超過10個,而且一個比一個大。
溫州人說,溫州的城市綜合體熱是由龍灣萬達廣場落地之后逐步發酵的。
入駐萬達廣場的“秋水伊人”服裝品牌溫州代理商告訴記者,其萬達廣場的門店業績與銀泰百貨業績相差不大,周末時還比百貨商場好。目前,萬達廣場的銷售業績每個月均超過5000萬元。據透露,今年整個銷售目標業績是7億元,實際可能會達到8億元。
市民小葉今年國慶節期間開車去了趟龍灣萬達廣場,感覺餐飲店真不少,選擇性比較大,同時停車方便,比到市中心好玩。他告訴記者,還會在周末經常去逛逛。
“現在買東西,誰還愿意上街去一家店一家店地逛?”溫州市商務局商業發展處負責人認為,百貨商場雖然比街邊店讓消費者體驗到更好的購物環境,但仍局限于購物。而城市綜合體卻不同,集吃喝與休閑娛樂一體,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產物。
業界人士分析溫州綜合體“遍地開花”的原因,一是城市綜合體的概念“熱門”。炒概念好賣,所以規模稍大一點的都冠以“綜合體”;二是政府為了土地財政,開發商用城市綜合體“拿地”成本較低;三是溫州人喜歡“跟陣”。比如萬達廣場進到溫州后,一些溫州資金便“跟隨”萬象城、華潤等外來品牌紛紛“入駐”,就連溫州本土開發商也建起了大西洋購物中心。
客觀地看,溫州的城市框架一直滯后,目前又正處于城市化“黃金發展期”,建城市綜合體,現在是在“補課”。但是,對目前一哄而上“大興土木”建綜合體的現象,也有兩種不同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就目前看,溫州有1個核心區、6個副中心和50個中心鎮。僅以中心鎮為例,小的有10萬人口,大的超過30萬人,而他們的配套城市功能很薄弱。按照核心區建20個,每個副中心區建2個、中心城鎮各建1個來算,溫州至少需要80多個城市綜合體,現在的數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而另一種意見強調,城市綜合體不能簡單地拼湊“住宅+寫字樓+商場”的模式,關鍵在于為當地居民提供生活便利。溫州城市綜合體遍地開花的后果,只會像一個身體虛弱的人吃補品,吃得過量反而會有危害。
現實的情況是,建一個城市綜合體容易,要把它經營管理好艱難。從溫州第一家也是目前惟一的萬達廣場看,開業至今10個月,除了餐飲外,其他業績一般。而由溫州巴西華僑牽頭開發的大西洋購物中心,房子已經建好,可是缺少有經驗的經營團隊,更缺乏人才,至今難招商。
針對溫州實際,該市商務局市場處處長孔令文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城市綜合體的開發建設要與城市發展人口消費總量相匹。從商業角度講,要錯開類型,比如本來一個社區有個超市即可滿足百姓生活的需求,就不必非上一個購物中心或者百貨商場。另外,還要考慮個性差異,盡可能挖掘出符合本地消費理念的都市化特色,以免步入“千店一面,千城一面”的同質化怪圈。
就此,溫州市最近已明確態度:要適度開發。無論如何,溫州目前最需要的應是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做好培養人才等,為將來的商業長遠發展做好準備。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