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百集團的控制權之爭出現了第三者!21日,上海寶銀創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崔軍發表公開信,稱寶銀創贏近日已與中百集團一些重要股東達成共識,目前寶銀創贏與這些股東聯合持股量已經超過第一大股東,將提議改選中百集團董事會。
公開信提議改選中百董事會
此前,崔軍曾發布公開信稱,上海寶銀創贏作為中百集團的股東和機構投資者,為了使中百集團掙更多的錢,實現全體股東利益最大化,呼吁中百集團全體股東聯合起來,把中百集團打造成中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公開信提議81.29%的流通股東共同選舉7位董事進入董事會,參與公司管理。公開信中說:“現在我們的持股不足10%,為了使我們的提議有效,呼吁全體股東支持我們,盡快與我司聯系,為了我們共同的利益,授權我公司實施以上提案!”
是中百集團兩大股東的公開“矛盾”讓崔軍發掘到了這個機會。2011年,浙江民營企業新光控股發動對中百集團的舉牌,至2012年11月,新光控股的持股比例達到10.22%,成為公司單一最大股東,此后持股比例繼續提高到11.38%。此后,隨著武商聯的一系列增持,其重新奪回單一最大股東之位。今年以來,雙方圍繞派駐董事一事產生爭執并將矛盾公開化,作為持股比例超過10%的第二大股東,新光控股最終沒能成功派駐一名董事。此事件曾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道。
那么,上海寶銀創贏所謂的重要股東是否就是新光控股?畢竟從持股比例來看,中百集團大股東武商聯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持股比例超過17%,如果沒有新光控股的支持,寶銀創贏領銜的股東陣營聯合持股量很難超過這個比例。
新光控股稱不知情
“不知道!”新光控股執行總裁栗玉仕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稱,已經看到崔軍的公開信,但新光控股沒有說要改選董事會,公開信也沒有說與新光控股有關系,“市場上的一些事情,我們只能說不知道。”
栗玉仕還進一步表示,作為第二大股東,派駐董事被否確實讓新光控股覺得很委屈,但新光方面和中百集團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溝通。據記者了解,中百集團的高管層確實一直與新光控股保持著較為密切的聯系,雙方的關系并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緊張。在今年6月中百集團的年度股東大會上,新光控股也全部投了贊成票。
新光控股的董事、戰略投資中心常務副總周義盛此前則向媒體表示,寶銀創贏已經跟公司聯系過,也提到了一些想法,包括聯手等核心問題,但由于相關事項可能對二級市場股價有所影響,所以公司將謹慎做出決定。
對于上海寶銀創贏的兩封公開信,中百集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對公司股東的行為不作任何評價,“只要是合法的、股東認可的,我們都支持。”據其私下介紹,寶銀創贏確實買入了部分公司股票,但目前的持股比例還不到5%,截至目前也還未與公司有過任何聯系,公司也無法判斷其真實動機。
數次“發難”上市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寶銀創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注冊資金2000萬,擁有上海寶銀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和陜西創贏投資理財有限公司的優質資產。公司的宣傳資料稱,要把公司打造成中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及準備在A股上市的私募基金。
有意思的是,這并不是上海創贏第一次對上市公司發公開信。早在2011年7月,崔軍給招商銀行董事長傅玉寧寫了一封公開信,意欲阻止招行配股,并建議公司向巴菲特增發H股。2012年8月,崔軍又發表公開信,建議興業銀行中小股東在臨時股東會上一起否決《用50億在上海陸家嘴中心區購置營業辦公大樓的議案》,并希望中小股東一起提出用這50億回購公司股票的方案。今年5月,崔軍再次發函提議華北高速進行股份回購。這些事件都曾在資本市場上引起軒然大波,但上述提案最終均未能實施。
(上海證券報 記者 覃秘)
相關報道:中百集團股權爭奪戰第二季:私募叫板武漢商聯
由于價值被低估,商業零售個股被產業資本爭奪股權的案例層出不窮,如大商股份 (600694,收盤價29.36元),鄂武商A(000501,收盤價14.31元)等。如今,湖北超市龍頭中百集團(000759,收盤價7.18元)也遇到了類似情況。
昨日(10月22日),上海創贏董事長崔軍發表公開信表示,已聯合中百集團部分重要股東,意欲入主董事會,并披露聯合持股數量已超過第一大股東武漢商聯,但中百集團方面卻對記者透露上海創贏的持股“不到2%”。
有私募人士分析稱,本次聯合發難大股東一事,可能是第二大股東新光控股與上海創贏達成了共識,但記者在新光控股方面并未獲得證實。
私募稱聯合持股超大股東
昨日上午,上海寶銀創贏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創贏)在其官網上,刊登了一封由董事長崔軍簽發的《致中百集團全體股東的第二封公開信》。文中指出,上海創贏作為中百集團的股東和機構投資者,近日已與中百集團一些重要股東達成共識,將聯合入主中百集團董事會,并披露目前合計持股量已經超過第一大股東武漢商聯。
但記者在中百集團的前十大股東持股明細中并未看到上海創贏相關產品的記錄。上海創贏官網顯示,目前公司發行的產品從創贏1號對沖到創贏17號對沖共計17支產品,。
昨日下午,記者電話采訪了董事長崔軍。“我們是從7月份公司股價最低點進去的,分了15個基金慢慢買入,目前我們的持股比例不到5%,持股很分散所以在前十大股東中看不見。”崔軍表示。
同時,記者也聯系了中百集團,據證券部工作人員透露,從交易所發來的前百大股東持股情況來看,上海創贏旗下產品持有的公司股票比例“不超過2%”。
中百集團前十大股東明細顯示,截至2013年9月18日,武漢商聯持有1.18億股,持股比例為17.4%排名第一,新光控股以11.37%的持股比例緊隨其后,武漢地產開發投資集團、諾安基金、摩根士丹利基金、武漢工業國有控股集團、武漢市工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武漢農業集團持股比例則從3.94%至1.57%不等。
“如果情況屬實,從持股結構來看,最有可能的還是新光控股和上海創贏達成了共識,因為雙方持股比例之和最接近第一大股東。”北京一位私募人士對記者表示。
當記者向崔軍問及具體聯手的是哪些股東,其表示不便對外透露。
大股東持股少惹資本關注
中百集團前身是武漢中心百貨大樓,于1997年登陸深交所,從2001年起公司轉型發展連鎖超市業務,目前基本確立了在湖北超市界的龍頭地位。
“公司旗下有1000家門店,股價從15.23元跌到7月份最低的4.84元,賬面上還有14億的現金,這非常有吸引力,價格也是低估的,大股東的持股也很少。”談及為何選擇中百集團,崔軍對記者解釋道。
由于大股東持股比例較低,且股權分散,因此也引來產業資本的關注。
2011年12月,浙江企業新光控股便以“看好公司綜合價值”的名義首度舉牌中百集團,此后通過二級市場不斷增持。截至2013年年中,新光控股以7743.8萬股的持股數量位列公司第二大股東,持股比為11.37%。
作為武漢國資委下屬公司,武漢商聯顯然并不想失去大股東地位,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也在不斷增持,截至2013年9月18日,武漢商聯以17.4%的持股比維持著第一大股東的地位,并與一致行動人華漢投資合計持有中百集團18.71%的股份。
此次,上海創贏的攪局無疑給這場股權爭奪戰帶來了更多看點。
記者致電新光控股,據相關負責人透露已看到這封公開信,但不清楚公司是否參與了聯合入主董事會一事。
崔軍提出五點建議
“我們入主董事會的唯一目的是為了維護另外81.29%流通股的股東權益,使中百集團擺脫國企的控制,并順利實施中百集團在10元回購股票等五點建議。”崔軍在公開信中表示。
從10月15日公布的第一封公開信來看,這五點建議分別為:發行2億優先股募資40億,20億用于回購;成立投資部,由上市公司和上海創贏共同管理進行理財;營業收入統一管理,提高資金回報率;實現公司賬面現金的穩定增值;改選董事會并修改章程。
同時,崔軍強調,目前公司產品還剩有大量現金可供增持中百集團,但順利進入董事會是現在最為要緊的事情。
“我們即將提起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提交7名新董事成員名單,同時保留第一大股東和公司管理層的6名董事成員席位,新董事會將成為真正的所有股東的董事會,結束大股東把控董事會的局面。”
崔軍指出,進入董事會后將保留公司高管原職位,并在中百集團每年業績增長超過30%或者2016年利潤增長超過4.13億 (2013年利潤按1.88億元、未來三年按每年30%復利增長計算)的情況下給予高管股權激勵,有貢獻的員工同樣享受股權激勵。
“聯合進入董事會后還能解決大股東的同業競爭問題,使大股東的三個關聯公司擺脫不能融資的困境;我們的入主還將使中百集團的總市值從33.1億增加到50.74億,市值增幅達53.3%。”
崔軍透露,這個建議得到了認可,(中百集團)董秘也表示將“按流程來做”,并且“比較歡迎我們進去”,進行“和平競爭”。
但中百集團方面卻否認了這一說法,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崔軍并沒有以本人的身份與公司方面就此事宜進行溝通。
“我們從5塊多開始買入一直到7塊多,目前賬面盈利40%,但我們不會賣掉,跌下來還會買,如果順利進入董事會,還將進行大比例增持,預計達20%至30%。”崔軍對記者透露。
(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 皇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