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7日,靈隱景區聚集杭城多家媒體的目光,靈隱休閑旅游購物中心(下稱靈隱購物中心)正式開業。當天,市委領導出席開業典禮并講話指出,建設靈隱購物中心是實施靈隱綜保工程的收官之作,也是杭州打造“東南佛國”的重大突破。作為杭州在旅游區建設購物中心的一次全新嘗試,經營方——解百集團信心十足,開業初入駐的商鋪迎來大師開光,為此,商戶們也把這里看成是“搖錢”寶地。
然而,時隔一年多,當初的“東南佛國”品牌之地今天儼然成了一座“冷宮”。進駐的商家接連搬遷,空蕩的商場內看不到游客的身影,僅有的銷售人員對著電腦打瞌睡,空曠的柜臺上落滿了灰塵,原本清凈的樓宇間,一直是電鉆發出的“吱吱”噪音。這里究竟發生了什么?是文化遺產“跪拜”給商業開發后的悲劇嗎?開光的“搖錢”寶地為何變成堆滿塵埃的儲藏室?記者展開深度調查。
寶地變“冷宮”金名片“金“在哪?
靈隱寺是杭州旅游版圖上一個繞不開的文化地標,每年440萬的香客從四面八方趕來,就是為了到“東南佛國”靈隱古剎,燒一炷香,祈福許愿。因此,這里也自然被賣香的商人看作是“風水寶地”,靈隱休閑旅游購物中心4號樓的徐先生,當初就是沖著掙“燒香錢”來到這里的。
2012年開業的靈隱休閑旅游購物中心,總共有5棟樓組成,4號樓在2003年前就已建好對外經營,而在2011年時,里面一大半的商戶都已經搬離。2012年新開業的1號樓、2號樓、3號樓、5號樓,則由杭州商業資產經營公司投資2000萬元開發,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委托解百集團進行經營。
“當初是本著走高端路線,所以,2號樓1層為'旅游商品館',3號樓1層是'金銀首飾館',5號樓1層為 '土特產館'和'名品專賣館'。”杭州解百靈隱購物中心有限公司業務主管孫曉競說,5號樓2層分別是“絲綢館”和靈隱法物流通處。1號樓2層為“靈運齋”,陳列各種書畫家、藝術家的作品,客人可以一邊飲沉香茶,一邊欣賞名家字畫。這個集購物、美食、演藝、停車場為一體的景區綜合體,被稱之為是杭州旅游的“金名片”。
按照孫曉競的說法,購物中心并沒有把4號樓列入其中。“2003年這里一開始營業我就過來了,前三年生意還好,現在就是混日子。”徐先生說自己是杭州本地人,一直對靈隱寺區域比較熟悉,2001年這里有一個停車場改造成開了一家市場,就租下靠門的攤位開始賣香。“那時候旅游的人沒有現在這么多,但是生意比現在好很多,可是現在這里都搬走了,沒人了啊!”
沿著徐先生的攤位往里走,筆者發現,一樓的商區里總共分南北兩個過道,將近有20多個商鋪。靠近北面的五六家全部沒有人,店內堆放著鐵皮和破舊木板,上面蓋滿了灰塵。靠近南邊的商鋪有四五家也變成一個雜物處,廢紙殼、塑料模具、嬰兒服裝堆放在一起,只有靠近門的拐角處,才有幾個婦女賣香。
徐先生說,由于這里的商鋪空了快有兩年的時間,搬走的地方沒有開燈,整個市場里是漆黑一片,游客看到里面黑壓一片也不愿前來。“一天連瓶水都賣不掉,不搬走就是在這里等死了。”徐先生吐露,從2013年10月底,市場管理部門未經和他協商,就把他從靠近門口的店鋪調換到了靠里面的位置,“這樣就更沒有人了,靠近門的那個人現在掛了四塊大黃布,牌子上箭頭把游客帶到外面去,根本進不來。”
穿過4號樓側面,在2號樓經營佛像和根雕人像的韓新青說,他的鄰居在上一周也因為租金到期搬走了,偌大一個市場里只有空柜臺,沒有人影。“我是自己會雕刻,有一部分技術才在這里勉強維持下去。”韓新青告訴筆者,他是從2012年靈隱休閑旅游購物中心開業以來,就入駐到現在這個攤位的,開業初店鋪也是被大師開過光的。但與徐先生相似的是,他這里的生意也做不下去,“我們去年的租金是6.6元每平方米,今年大家都鬧沒有生意,管理人就改到4.4元每平方米,我們也就這么撐著,你看整個商場里哪有人?我們就和坐冷宮一樣。”韓新青傾訴。
順著韓新青的指引,5號樓一層的名品專賣館里面已經人走柜空,二樓的絲綢博物館里只留下曾經的廣告牌,旁邊寫著“游客止步”。絲綢博物館旁邊的俱樂部上面也掛著大鎖,空曠的樓道里不見一個人影。耗資2000萬元,年接待量達到400萬游客的綜合體,為何沒有生意?
游客不買高端賬平民線縫補“金袈裟”
據調查,靈隱景區是國家級的風景名勝區,該區域的建設和保護工程都由杭州市政府嚴格管理,按相關法規定,靈隱景區屬于禁止開發區域。特別是靈隱景區位于西湖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區,更不能進行大規模的改擴建。
而在2000年,政府決定對靈隱景區實施保護工程,有關部門提出舉措,一是擴大規模,形成了以靈隱寺為核心,以法喜寺、法凈寺、法鏡寺、韜光寺、永福寺和佛學藝術研修苑為重點,以靈隱村改造、法云古村保護、休閑旅游購物中心為配套服務的“1+6+3”大靈隱景區格局;二是提高品質,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強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四高”方針,全面推進各項整治工程;三是改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景中村”改造都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大靈隱景區環境面貌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四是完善功能,進一步優化了大靈隱景區“吃、住、行、游、購、娛”六大功能,其中演藝餐廳、屋頂花園等項目更是填補了杭州空白;五是理順體制,進一步理順了各級行政管理體制;六是兼顧各方,切實落實“景區美、寺廟興、百姓富”目標,有效消除景區與百姓之間的矛盾,充分照顧各方利益。
被稱為這項保護工程的收官之作的,就是2012年3月7日開業的靈隱休閑旅游購物中心。開業后,這里既有現代時尚的超市、商場、專賣店,又有肯德基、素馨館、知味觀·味莊等美食,屋頂有近3500平方米的屋頂花園,還有頗具特色的演藝餐廳。可半年過后,2012年的9月,靈隱景區聚焦的媒體目光不單獨在杭州,“星巴克咖啡也入駐靈隱景區喝出什么味?”激起全國媒體關注,很多媒體人呼吁文化遺產被商業俘虜了嗎?靈隱景區也要成為謀取商業利益的工具嗎?
回看今天的購物綜合體,政府的充分照顧各方利益,本著“百姓富”的原則建設的綜合體卻讓進駐的商戶不但沒有富,反而在僵局中掙扎。除了占地面積不減外,人氣和客流量和當初的藍圖大相徑庭,絲綢城變空殼,紀念館里售貨員比游客多,賣香的商人比請香的人多。出現如此大的反差,孫曉競解釋,“按照當初的設想是把這里定位成高端消費群體,引進很多品牌商家,但是發現來這里的游客更愿意買那些便宜的商品,這也是我們現在要重新調整的一個原因。”
孫曉競告訴筆者,10月底正好趕上商戶一年租金到期,所以解百下一步的計劃是把這些大型商鋪拆分為20平方米左右的商鋪,重新招商后走平民化路線。“我們得承認當初是定位的問題,現在也正在調整。”
調查中發現,徐先生所在的4號樓雖然目前也屬于解百集團管理,但是4號樓所在的區域當時有開發商建設完成后就對外銷售,“當時是9個平方米30萬元的價格,很多都是有產權的。”孫曉競說,這也是給管理帶來的不便。
保護工程要擴大規模,功能定位是高端領先,綜合體才能給景區貼上“金名片”,景區土地被私人占有,未來的定位又是如何,人們還在期盼當中。商戶們都在盼望著解百具有起死回生之力,拯救“冷宮”中的這些商戶。防患于未然,當初建設時政府和開發商是否料到今天的局面?
(來源:市場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