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狂歡節,天貓一天350.19億元的銷售額,安徽網民一天花了10.25億元,幾乎達到去年的兩倍,其中通過手機支付的超1.6億元。已有實體店家表示,想關掉門店轉戰電商。在網購愈發瘋狂的背后,傳統商業到底路在何方?
商業地產是否會受到影響?
“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綜合體出現,這跟過去的單純購物店不同。”合肥學院經濟系教授房產專家寧建華表示,城市綜合體里有購物式消費,也有體驗式消費,比如唱歌看電影等。
在他看來,電商興起,可能會影響到購物式消費,而體驗式消費服務是網商拿不走的。“線下純粹購物式的地產,可能受到影響。”寧建華表示,實體商業不會因為網購消亡,只會在業態上產生變化。
350.19億元,雖然這個數字讓很多網店店主感覺很過癮,但對實體店而言,陣陣寒意來襲。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零售企業的經營報告顯示,去年,全國零售類企業的銷售規模雖達到1.87萬億,但增速放緩至10.8%,遠遠低于同期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逾30%的增速 。
省商務廳今年十一黃金周監測的數據也顯示,16家商場實現銷售額6.9億元,增長額僅為5.8%。
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今年“雙11”超億元店鋪,多達17家,遠超去年3家。
電商如此威猛,傳統實體商業路在何方?安徽大學商學院電子商務系系主任劉曉蕓稱,“雙11”活動是在一個較短時間內對消費的集中拉動,對于實體店, 不僅可以開網店,同時,可以開拓線上營銷聚集人氣,然后把買家引到店里來。
(來源:安徽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