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營業廳搬到地上商鋪,原店鋪改為波司登羽絨服專賣店,鐘樓廣場地下商業街內的通訊類門店均已遷走,原來規劃的北區通訊類商街被服裝、箱包等百貨門店“占領”。
緊盯大商場“流失”的客源
鐘樓廣場地下商業街呈“回”字型,8個上下聯通的通道口設在四周及中點位置。地下商街以延陵路為界點,溝通南大街和北大街。
整個街區,人流量最大的區域是從新世紀商城到泰富百貨必經的東區。“一到節假日,通道里都是在市中心逛街的客人。”劉女士在東區通道兩側有2家銀飾玉器店鋪,用她的話說,不少顧客是從商城“遺漏”下的。
對大商場商品望而卻步的顧客,在地下商街走一圈一般都會有所收獲。這部分客人也是店主最歡迎的,因為成交率高。“商場的東西品牌好價格高,而地下商鋪的商品相對便宜,所以不少客人逛完商場再比較一下這里的東西,買得都很爽快。”內衣品牌店主王小姐說。
這類客人會買幾千甚至幾萬元的商品。“我做到過兩單客人,一筆2萬多,一筆3萬多。”劉女士稱,如果是過路客人,購買的商品就較為固定:不超過百元的銀項鏈等。
超過40%為中檔連鎖品牌
按照管理方原來的規劃,地下商業街東區以經營內衣飾品類為主,西區是箱包服飾,南區為服裝,北區是通訊。但目前整個街區的箱包、女裝、童裝等商鋪比例超過4成,而不少店鋪出售的服裝、女包價格也接近千元。
“市中心幾個地下商街,這邊是消費檔次最高的,甚至可以超過一些沿街店鋪。”據管理方——文化宮廣場管理有限公司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地下廣場在品牌招商方面還是非常注意的,尤其注重引進全國連鎖的中檔品牌。目前在商業街的40多家商鋪中,超過40%是連鎖品牌,這些品牌對于一些中低端消費群有較大的吸引力。
現在生意有點難做
從去年開始,鐘樓地下廣場的生意就變得難做了。不論是品牌店老板還是管理方,對此都深有體會。
據了解,整個地下商街分成四個區域,1號口和8號口之間聯通泰富百貨和新世紀商城的東區,是租金最高的區域。而北區是4號口、5號口中間的通道,是單面商鋪,人流較少,租金也是整個街區最低的。雖然同地段同大小的商鋪,“地下店”比“地上店”便宜不少,但位置好的地下商鋪租金也不低。
東區大店鋪年租金接近7000元/平方米,30多平方米左右的店鋪年租金超過20萬元。而房租的壓力只是“難做”的因素之一。
此外,多家店主反映,地下商鋪容易讓人產生不信任感,有顧客會質疑店鋪的信譽度。“還有顧客問我,是不是有假貨,我只能說我們經銷的也是品牌商品。”某內衣品牌工作人員說。
(來源:中國江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