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百貨轉型必須依靠餐飲
1996年,上海的首家百盛購物中心在淮海路陜西南路開業。與此同時那一年,人們才剛剛開始用上家庭電腦。
然而十幾年后的今天,傳統百貨正處于嚴酷的轉型期。作為最早在中國經營時尚百貨連鎖的外企之一,百盛也毫不例外的面臨轉型。
依照慣例百盛每隔一年就會對某個樓層重新布局。尤其在生意相對清淡的六層以上,從最早的游戲機房、工藝禮品店,到電器商店、特賣場,再到大的中式飯館,進行過數次大整修。
之前,地下一層的大部分面積始終為百盛自有超市和一些煙酒、藥店、化妝品專柜。而近年來,該層面逐漸出現了一些簡單的外帶餐飲,如面包新語、久留米壽司、快樂檸檬、美珍香等,而超市的比例則隨之縮小。
近年,據《東地產財經周刊》觀察,這些餐飲店的生意十分紅火。尤其在下班高峰時期,從地鐵一號線陜西南路站出站的白領和學生都會購買一些食品墊饑。許多攤位前都排起了長隊,整個樓面非常擁擠。
在此次裝修后,百盛將進一步提升地下一層的餐飲比例。
中國城市商業網點建設管理委員會專家委員姜新國告訴記者,增加餐飲比例是百貨的趨勢。傳統百貨受到沖擊后,要么走高端路線,如果走中端路線,餐飲是必不可少的。這可使消費者能在購物過程中有更多的享受環節,也能增加了競爭力。
錦和投資集團品牌總監沙立松也認為,傳統百貨轉型少不了餐飲。
在電商發達的今天,傳統的商業集聚區受到了挑戰。而新興的商業區,如五角場、七寶、莘莊等的購物中心,生意都很火爆,這是由于他們的業態很講究,配置很科學。除了主力店外,還會有幾個樓面做成餐飲。百盛可能也是借鑒了七寶、莘莊店的經驗。
對于餐飲“積聚人氣”的作用,上海社會科學院商業研究中心主任朱連慶也表示贊同�!氨M管餐飲店的租金沒有服裝、化妝品等品牌入駐來得高,但能增加顧客體驗式、休閑式的互動。可以說是用犧牲一定租金的方式換取人氣。”
不過,朱連慶也指出,不是所有的傳統百貨都適合做餐飲,要看在整個商圈中所占的位置。且單個餐飲并不能起到作用,要引進多種口味的餐飲,才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留住客戶不能僅靠“吃老本”
位于淮海路商圈最西段,又占據陜西南路地鐵出口的百盛周末客流量一直較大,節假日搞活動時,更是人頭攢動。
朱連慶認為,百盛的生意較好是因為位于中心城區,與周圍已形成穩定商圈并以他為主體,也有固定的客戶群。
姜新國也表示,百盛的地理位置好,外加定位非常精準,能吸引到白領顧客。“百盛旁邊還有巴黎春天這只‘狼’,有競爭才能相互促進。”
百盛和對面的巴黎春天皆為中檔定位,其中百盛的定位相對更為年輕時尚,巴黎春天引進的品牌則更為成熟。
從最開始的ESPRIT、ONLY、ETAM等,到目前主打的CK、ARMANI JEANS、GUESS等,百盛引入的始終是年輕人心目中較為中端的品牌。
而巴黎春天生意最好的部分為一樓的鞋類專柜,再加上樓上部分適合40歲以上女性的品牌,和百盛除了競爭外,也有著良好的互補。
不過,這一“和諧”的格局,很可能隨著新鴻基開發的環貿廣場的出現被打破。
位于淮海中路(襄陽南路至陜西南路路段)的環貿廣場商業部分共有八層,預計年內營業,定位為中高端,營業結束的時間也比正常百貨晚數個小時。除了商業部分外,項目還包含了寫字樓和高級公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城市綜合體。
地下為地鐵1、10號線換乘,體量大,且距離襄陽路上的嘉華中心和淮海國際廣場更近的環貿廣場,環貿廣場的出現對百盛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沖擊。
沙立松告訴《東地產財經周刊》,環貿廣場一定會對百盛產生影響。和其他現在新建的商業廣場一樣,環貿的業態非常豐富。而百盛等一些傳統百貨在定位時都沒有考慮到業態比例,因此現在必須要進行改革,引入能形成業態互補的一些商業,著眼于客戶的需求,提供最好的服務。
(來源:東地產財經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