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南京地鐵站內雖然人流量很大,但是停留時間短暫,而地鐵商鋪租金昂貴,利潤高的快速餐飲消費成為不少投資者的首選;但同時作為商鋪管理方,為了維護良好環境,就必須對地鐵商鋪加強管理—如何平衡就成了一個問題。
新街口地鐵站 餐飲店有多少?
從新街口地鐵站的德基廣場入口處一直走到大洋百貨的出口處,300多米的通道內,共有85家地鐵商鋪,其中餐飲店有30家,此外主要集中在婚紗攝影、房地產、外語培訓、信用卡、手機貼膜、衣服鞋帽、化妝品、飾品、駕校培訓等行業;
2號線的商鋪中,46家商鋪中共有27家餐飲店;
僅從新街口地鐵圓盤到漢中路出口一段中,23家商鋪其中18家都是餐飲店,占比高達78%。
租金有多貴?
地鐵站內商鋪租金昂貴,自是不言而喻,據了解,目前新街口地鐵站的租金已經漲到了幾十萬一年。記者致電蘇寧地鐵商鋪招商中心了解到,地鐵商鋪的價格由于位置不同價格也有高低之分,例如大洋百貨出口處24平方米的商鋪,月租價格為7萬元,包括物業費在內,水電費要求承租者自理,這樣一年的租金就是84萬,租金價格確實不菲。
什么生意最賺錢?
一家奶茶店的服務員告訴記者,他們的租金是一年八十多萬,面積只有十幾平米,記者粗略算了一下,平均一天的租金為2000多元,還要加上水電費、物業費、人員工資等,一天的營業額至少要在4000元以上才能保本,以一杯奶茶8元計算,一天最少要賣出500杯奶茶才可以保本。對于記者的賬本,服務員笑道,基本可以保本,周末新街口的人會更多,奶茶的銷量還是不錯的。盡管利潤還是有的,但競爭也很激烈,記者數了一下,從德基出口到大洋入口的地鐵通道內,一共有11家奶茶店和2家麥當勞甜品站。
由于地鐵站內人流量大空間狹窄,附近商業中心林立,這就決定了人們并不會在地鐵站內悠閑購物,更傾向于奶茶、小吃等快捷性消費,記者走訪的過程中也注意到,餐飲店的生意要比服裝店、手機貼膜店的生意要好。一位服裝店的老板向記者抱怨,在地鐵站內開店根本不要想開價高,服裝生意遠不如奶茶店紅火,人們買衣服可以到萊迪可以去附近的商場,可是喝飲料吃小吃就可以直接在地鐵站內解決。
一位從業者分析,地鐵商鋪的高房租,使投資者只能經營相對高毛利的行業,奶茶店、小吃店都是利潤較高的行業,所以在地鐵站常見這類店鋪。超市的毛利只有2%,不能夠承擔高房租,蘇果、旺仔都曾在新街口地鐵站內開設便利店,但都以歇業告終,目前新街口地鐵站內并沒有便利店。
現狀背后
是利潤熱點,也是投訴焦點
高利潤的餐飲業成了不少地鐵商鋪投資者的首選,但隨之帶來的系列問題也讓地鐵餐飲商鋪成了乘客和市民的投訴焦點。
有關市民對地鐵異味的吐槽時常見諸網絡論壇,網友們甚至戲稱南京地鐵一號線是酸辣粉味,二號線是炸里脊味兒。去年6月份,新街口地鐵站甚至持續了個把月的臭味,經過調查后才發現,臭味的來源竟是地鐵通道內眾多餐飲商家所排放的餐飲泔水。由于地鐵早期設計中將排水設施功能定位于排放積水,并未對未來的商鋪污水有所考慮,而地鐵商鋪開始營業后,餐飲商家的大量污水使地鐵站的排水設施不堪重負,大量泔水造成了下水道的惡臭。
記者翻閱相關資料后了解到,一號線的設計中并未考慮需要加工的中餐餐飲,是將餐飲排除在外,后來由于招商情況不理想,又逐漸放寬了餐飲進駐的條件。鑒于一號線的教訓,早在二號線還在建設中,相關人士就表示二號線是拒絕餐飲的,但當2009年二號線地鐵商鋪開始招租的時候,出于經營的考慮還是沒有拒絕餐飲商鋪,但對餐飲商鋪作出了明確要求:不準使用明煙明火和出現刺激性氣味,產生的污水由地鐵公司收集后統一轉運。
最近出臺的管理標準,更是明確了對地鐵餐飲商鋪的規范管理。
早期設計的缺陷造成目前餐飲商鋪的問題,直到目前,新街口地鐵站內的多數商鋪依然是處在無下水道的情況下。一位餐飲從業者告訴記者,自己的店鋪都是按照要求妥善處理,不會倒在地鐵站內或者雨水排水口以免造成污染,但是餐飲商鋪沒有下水道確實很不方便。盡管餐飲商鋪的污水會給地鐵站的下水道帶來麻煩,而經營的壓力使地鐵又不能對餐飲業說“不”,這對于地鐵餐飲商鋪的管理來說,需要地鐵方和餐飲經營者共同合作和努力,才能既發展了地鐵經濟,又照顧到了整個地鐵環境。
地鐵經濟,路在何方?
地鐵進入南京市民的生活,不過幾年的時間,如何培養市民地鐵消費意識和消費習慣也是很重要的過程。新型的地鐵商業也在發展中,或許這也只是其中的一個階段。目前全國的地鐵商鋪經營,無論是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還是南京、成都等二線城市,地鐵商鋪的發展還都在成長階段,發展不均衡,商鋪冰火兩重天就是常見問題。南京的地鐵商鋪除了新街口地區外,大多數都處在慘淡經營的狀態中。而上海的地鐵商鋪,旺鋪也只是集中在人民廣場到徐家匯沿線。
地鐵經濟的興起是伴隨著地鐵這種交通工具的便利性而產生,巨大的客流量帶來商機�?v觀全球地鐵商鋪運作最成熟的地區,莫過于法國巴黎,地鐵站內的書店、藥店、便利店……都滿足著人們的日常消費,提供便捷的服務。而目前南京地鐵商鋪,對于生活服務性的店鋪似乎少了些,各方都緊緊盯著經濟利益,卻忽視了地鐵本來就是提供更多方便快捷服務的,多樣化的經營、個性化的服務或許才是地鐵經濟長盛不衰的奧秘。
(來源: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