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寶龍地產旗下電子商務平臺“寶龍廣場在線”,以福州寶龍城市廣場為首發站,正式發布并投入使用。2014年,帶著“聚焦半徑6公里、30分鐘高速物流、精準式營銷”的特點,“寶龍廣場在線”有望在全國15座寶龍城市廣場全面推廣使用。
對進軍商業地產十年之久的寶龍地產來說,試水電商只是謀變商業地產的冰山一角。今年,寶龍還引入資產管理平臺、系統化培養商業地產人才的寶龍商學院,更拿下10宗地塊,拉開了以“上海為中心、深耕長三角”的區域布局。以“聚焦”為戰略關鍵詞的寶龍地產,即將駛入一個發展的快車道。
搭臺唱戲
“做商業地產開發,更像是搭臺唱戲。”寶龍集團總裁許華芳表示,商業地產的經營重點就在于不斷與商家、消費者溝通交流,一邊連著能唱好戲的商家,一邊連著愿意看戲的消費者。
通過搭臺,讓商家掙到更多錢,讓消費者收獲更愜意購物體驗,從這個角度出發,寶龍地產有了試水電商的新考慮。2012年,寶龍地產內部開始研究電商模式。2013年4月,寶龍提出“社區化電商”戰略。11月24日,“寶龍廣場在線”在福州寶龍城市廣場正式上線。手機端也在App Store上架。
不同于市場上普遍存在的全國化電商平臺,寶龍電商更聚焦,主打“區域化”和“社區化”理念。以寶龍旗下持有的購物中心為載體,一個購物中心搭配一個電商平臺,聚焦周邊半徑6公里的區域,將其作為線下商場和線上電商平臺的目標服務范圍。同時,輔以“高速配送”服務,在服務半徑內做到最快30分鐘送貨上門。
以福州寶龍城市廣場為例,在周邊半徑6公里的目標服務范圍內,約有40萬人居住。通過對這約40萬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調查、滲透,寶龍電商平臺將根據男女老少的不同消費喜好,推送不同的消費內容。往往每個用戶看到的界面也會各不相同,以此做到精準化、精細化營銷。
寶龍地產的電商進程,在試水后會逐漸把步伐調快。許華芳介紹,年底另一個電商平臺將會在晉江寶龍城市廣場上線。如果福州試運行三個月效果良好,明年已運營的15座寶龍城市廣場將全面引入電商平臺。
更長遠的錢
和絕大多數商業地產開發商一樣,寶龍地產實際在做兩個生意:開發型物業及持有型物業。運營模式則是用開發銷售的資金,來支撐持有型物業發展。寶龍70%-75%是銷售型物業,25%-30%是持有型物業。銷售型物業里,約70%是住宅,約30%是銷售型商業。
在引入電商戰略為商戶增加利好的背后,如何改善租金在收入貢獻中的薄弱地位,變得尤為明顯。截至2013年6月底,寶龍地產總收入34.72億元,其中物業銷售金額30.389億元,同比上升28.6%,租金及物業管理費3.289億元,同比上升36.5%。其他物業開發相關服務占1.04億元。物業銷售金額、租金及物業管理費分別占收入的87.5%、0.95%。
各項收入大幅上升,但銷售與持有的明顯差異,也逐漸引起寶龍地產高層的注意。而下一步,寶龍地產將在做好銷售同時,逐漸向持有型物業要利潤,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許華芳坦言,目前大多數從事商業地產的房企,主要利潤是開發及銷售利潤,還沒有真正把資產當作寶貝,對資產價值提升比較忽視。其實真正做好商業地產,更大程度上仍是長線的資產收益過程,要爭取在長時間里去爭取高回報,而不是短期內做到很高的銷售額。
2013年,寶龍地產在管理上一再加強精細度,提高運營競爭力。同時,在國內大多數商業地產開發商僅做經營管理平臺的背景下,邀請凱德精英加盟公司,籌備寶龍地產的資產管理平臺。這個平臺只有7-8個人,卻可遙控10余個購物中心,負責的主要工作是規劃資產,監督營運平臺是否按規劃完成,最終把資產做起來,實現持有型資產保值增值。“通過資產管理,寶龍地產換來的,是更長遠的租金收益。”許華芳介紹,資產管理更像是一種模型,更系統地去想更長遠的事情。打個比方,一個商場開業,能一口氣招租一億元,但通過資產管理,開始可能只招8000萬,但在起初業態組合、商家組合上卻更為科學精細,甚至細化到這50平方米應招誰進來。組合科學了,明后年或許就會實現2億元租金。“我們現在有超過100多萬平方米投資性物業,如果日租金單價增長一塊錢,整體價值就變得很突出了。”許華芳時常會算這樣一筆大賬。他也表示,其實難度不高,關鍵在于怎么管理。
聚焦與拓展
最近一年在忙什么?許華芳回答說:“忙拓展”。許華芳介紹,今年寶龍拓展做得比較出色,已在全國拿了10個戰略布局項目,且項目位置都不錯,給未來建立一個很好的發展基礎。
10月11日,寶龍地產以4.21億元競得杭州蕭山地塊,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樓面價僅2626元/平方米。而在此之前,從山東的煙臺、膠州到上海的奉賢、嘉定,再到江蘇淮安,浙江杭州,今年初至今,寶龍地產已在全國連續拿下10塊地,總地價款47.347億元,總建筑面積190萬平方米。而寶龍地產的土地儲備總建筑面積,也因此達到878.65萬平方米。
但比起之前大量進入多個省市開發,從上述10個項目區位也不難看出,起步于二三線城市的寶龍地產,如今發展戰略則更為聚焦:以上海為中心,深耕長三角,再加上山東和老根據地福建。
2013年五一期間澳大利亞的一次考察,更堅定了許華芳對上海做中心的信心。那次考察,許華芳詳細參觀了澳大利亞商業地產巨頭西田集團。西田集團是從2300萬人口的澳大利亞做到世界商業地產頂級行列,而上海人口就有2400萬,無疑蘊含著更大的機會。
“現在最多的項目集中在江蘇,已覆蓋8個地級市。明年開業項目則以浙江為主。但從長遠戰略看,在深耕長三角的過程中,上海仍將作為主陣地。2010年初,寶龍地產把總部搬至上海,目前在上海已有四個項目,在未來還有3-5個項目在洽談中。”許華芳表示,上海的金融、人才和商業氛圍都是頂級的,如果找一個地方把寶龍商業地產能量發揮到最好,這個地方肯定是上海。
就在12月份,寶龍的兩座城市綜合體都將開業,分別是福建晉江寶龍城市廣場和上海曹路寶龍城市廣場。位于上海浦東的曹路寶龍城市廣場,周邊3至5公里范圍內幾乎沒有同類競爭產品。值得注意的是,在寶龍地產“城市級、區域級、社區級”三條城市綜合體產品線中,上海商業地產項目有一個共同點,即均是“外環地鐵上蓋物業、服務15萬-25萬人口的社區綜合體”。
許華芳表示,一線城市中心商業已非常成熟,反而外環地鐵上蓋項目蘊含著更大的機會。而在二三線城市中,寶龍則要求必須是核心區或有機會發展至最中心的區位。另外,地方政府沒有節制,只追求短期效益,密集引入商業項目的城市,則應在拓展中盡量避開。
(來源: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