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全民網購節的瘋勁兒剛剛散去,淘寶天貓、京東、蘇寧易購、亞馬遜中國、易迅等中國各大電商密集跟進雙“12”,為撈金使出各類促銷奇招,不想慘遭“滑鐵盧”。“雙11”神績難以再現,“雙12”或成雞肋。
記者獲悉,12月12日當天,中國電商大戰再度硝煙四起。其中,淘寶似乎最“土豪”,號稱給出“史上流量最大、史上紅包最多”的承諾,并拿出3600萬元“包場”“雙12”當期的雙色球彩票,并將所有彩票送給手機淘寶用戶,力推手機淘寶客戶端。
與此同時,其他各大電商們也不甘示弱,繼易迅網“雙11”后再次推出升級后的微信商城,尤其推廣“一日一品”活動,并與順豐速運達成合作,強化了自身物流配備。
蘇寧易購也豪砸5億“云券”搶先打響“雙12”,成為行業最大關注焦點。甚至連一向少有參戰的亞馬遜中國,此次也在“雙12”期間打出了具有殺傷力的價格牌,并推出近10萬件商品的秒殺及促銷活動吸引眼球。
然而,事實卻不按套路出牌,雙“12”毫無懸念地遇冷了,這讓電商們大失所望。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當天共有1.55億用戶參與了網購狂歡。參與淘寶雙“12”促銷的商品總量為3400萬,賣家人數264萬,約占淘寶網賣家總數的35%。其中,通過手機淘寶客戶端實現成交的賣家為145萬,占到總成交賣家的55%。另外,支付寶無線成交筆數占整體交易筆數的23%。
另據該中心監測數據顯示,“雙11”期間,淘寶交易額高達350.19億元,交易筆數1.7億筆;京東當天交易額為35億元,12天達100億元;蘇寧前三天訂單總量近600萬單;騰訊當天交易額為9億,其中易迅網占得5億,QQ網購比去年上漲4倍。
可見,相比雙“11”,雙“12”更是顯現出遇冷的節奏。此外,淘寶一改“雙11”期間同時滾動公布總成交額和總成交筆數的高調作風,轉而只含蓄透露了賣家數及參與活動的商品總量,不禁讓人霧里看花、唏噓不已。
淘寶“雙11”引爆全民瘋狂網購,而為何“雙12”卻碰了一鼻子灰?
采訪中,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記者表示,為炒作噱頭,搭上順風車,電商們不惜人工造節。
他分析稱,“雙11”處于國慶節與年末的黃金時段,正好輕松拉動全民購物的激情。而雙“12”的節點卻被夾于“雙11”之后、圣誕元旦節之前,深陷尷尬境地,這讓“雙12”如何不冷清?
另外,各大商家類似的營銷手段也讓人產生視覺與消費“疲勞”,“有了第一次的體驗,第二次也不過如此。”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淘寶集市”存在大量的惡性競爭,企業流量政策也向“天貓”傾斜,導向中小賣家的政策幾乎沒有,造成兩級分化嚴重。“中小賣家店鋪營業額除去貨款、租金外,所得利潤極低。若要讓他們再拿出高額的廣告宣傳費,那支撐店鋪開下去動力何在?”
而在消費者方面,曹磊表示,“雙11”前的捂緊口袋,持幣待購,囤下年前所需,僅過去一個月時間,消費能力已呈現透支,無力奮戰,冷淡對待“雙12”也是情有可原,這也被業界視為“消費者消費趨于理性”的一個表現。
至此,“雙12”成為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與權益部助理分析師姚建芳建議,促銷應更常態化、差異化。常態化促銷能避免給物流造成更大的壓力,而差異化將是電商拉動消費的重要手段。與之需要同步優化升級的還有售后、配送等全流程服務,以及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中新網 見習記者 吳佳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