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餐飲業的轉型中,越來越多飯店放下架子,加入做盒飯、做外賣的行列,一些社會餐飲企業甚至索性徹底轉型,專攻快餐。但近期扎堆競爭的后果逐漸顯現,快餐業老板們開始“叫苦”:快餐業過度競爭導致利潤下降,這一狀況明年可能會愈演愈烈。
從新街口到河西,從街頭巷尾到地鐵商鋪,南京今年雨后春筍般增添了一大批快餐店。市民下班回家不想做飯,點一套中式小炒或者一碗小餛飩,非常方便。但是扎堆競爭,也讓這個行業的從業者有點憂心忡忡。
南京新四方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靜對此狀況深有感觸:“眼瞅著對面的店面忙著裝修,一揭幕,好家伙,又是一家快餐店!”他說,2007年以來,他們公司開了37家分店,但今年只開了5家新店,這個速度和公司制定的八年計劃相比,已經滯后。再盤點一下,今年前10個月,公司營業額同比下降。拓展速度放緩、營業額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競爭太激。今年6月份之后,南京的小型快餐店越開越多。
小型快餐店,對公司化管理的快餐企業造成了沖擊。他給記者算賬,在公司化管理體制下,快餐店的店堂大、標準高,開一個店要投200萬元。此外大米、調料、蔬菜等由中糧、麥德龍等專供,成本不低。而如果是個體戶開夫妻老婆店,一個面積不大的小店,三四十萬元就能開張了。“這要求我們公司化管理的快餐企業要忍得了陣痛,最終讓老百姓品出其中的不同。”
王師傅私房牛肉面總經理王彬告訴記者,最近兩個月,他們公司的營業額、利潤率也出現了下降。“我們在全國有100多家店,南京有60家。和一般的街頭面館不同,我們一家店投入起碼要40—50萬元,店鋪面積比較大,因為三分之一要用來做敞開式廚房。而路邊的大眾快餐店,10多萬元就可以開個面館,操作間很狹小。我一碗牛肉面20元,也許他們只要15元。”王彬認為,明年隨著更多餐飲企業轉行快餐,扎堆競爭,打價格戰,這個行業將進入“廝殺年”,利潤可能會再度下降。
(來源: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