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雜亂無章的攤位如今變得井井有條,原本污水橫流的地面也變得整潔干凈……近日,由省公安廳消防總隊、省農業廳等單位聯合組成的省文明示范農貿市場考核組,在考核了嘉興市35家申報去年“省文明示范農貿市場”的農貿市場后,紛紛豎起了大拇指。“通過改造,農貿市場變得更加有序了,也變得整潔美觀了,食品安全也有了保障。”一名考核組成員告訴記者。
去年是該省從2011年提出農貿市場3年改造提升工作的收官之年,記者從市工商局了解到,3年來,嘉興市共改造提升農貿市場183家,總投資近4.8億元。目前已有27家農貿市場成功獲評“省文明示范農貿市場”。
煥然一新的農貿市場
地上鋪了平整的紅地磚,每個攤位都貼上了白色的瓷磚,在農貿市場門口的電子屏幕上,不斷播報著當天市場內各種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的結果。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南湖區新豐鎮的豐南農貿市場采訪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嶄新的面貌。
而在去年年初,記者來到這里采訪時,看到有的攤位只是由紅磚砌成,都沒粉刷過,地面上是各種污水、垃圾,攤位里,攤主們隨意擺放蔬菜、箱子。“怎么說這里也是個鎮級的菜場,怎么跟農村的地攤差不多。”當時,一名前來買菜的居民向記者抱怨說。
“我們菜場有了新面貌,這多虧了市、區、鎮三級政府部門對市場的提升改造。”見到記者,豐南農貿市場總經理袁甫良笑著說,“農貿市場改造資金全部由政府承擔,其中市、區兩級承擔60%,鎮里承擔40%,這大大減輕了我們市場的改造投資壓力。所以,我們改造完成后,專門拿出了十多個攤位,給附近的村民自產自銷蔬菜,每天只收1元進場費,幫助附近村民致富。”
袁甫良告訴記者,豐南農貿市場是去年8月16日開始改造的,12月1日正式結束。在此次改造中,農貿市場總投入200萬元,在硬件上,不僅裝修了市場的地面、攤位、吊頂,還專門建了凈菜池,以方便攤主們清洗蔬菜,安裝了休息椅供買菜居民休息。更主要的是在軟件上,農貿市場制訂了全新的管理規章制度,并推出了經營戶亮證經營措施,以保證誠信經營。此外,改造完成后的農貿市場,針對買菜居民的多樣化需求,還引進了水果攤位、家禽宰殺攤位、香腸灌裝攤位、海鮮攤位等。
“為了讓來買菜的居民吃上放心菜,我們市場還派工作人員專門去農經局培訓了蔬菜農藥殘留檢測,每天對進場的蔬菜進行檢測后,在電子屏幕上公示。”袁甫良說。
183家農貿市場轉型升級
面貌一新的豐南農貿市場,只是我市3年來全市農貿市場改造提升的一個縮影。2011年7月,我省為進一步發揮農貿市場在保障農副產品供應、維護食品安全和平抑農副產品價格中的重要作用,以3年為期,推出了全省農貿市場落實“保供應、保安全、穩物價”要求,實施“標準化、信息化”改造。2011年8月,我市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全市農貿市場提升發展工作的實施意見》,具體落實了3年改造全市183家農貿市場的目標,其中2011年改造8家,投資19794.12萬元;2012年改造88家,投資14219.48萬元;2013年改造87家,投資10750.58萬元。
2012年,為加快推進我市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充分發揮各級財政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我市相關部門還推出了對農貿市場配套設施改造提升進行補助的政策,落實了具體的補助標準,對農貿市場在改造中的實際投資額,給予60%的一次性補助,其中市、區財政各承擔30%,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此外,記者了解到,此次農貿市場3年改造提升完成后,我市工商部門將開展樣板農貿市場評比,推進市本級農貿市場新一輪改造提升。
(來源:嘉興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