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店入駐維多利商廈
近年來,“城市綜合體”不斷在二三線城市布局,市民正在從單純購物向復合型消費轉變,這給當地傳統百貨業帶來沖擊。為了應對,鹿城的百貨業已開始嘗試改變,通過“1+N”的模式,將餐飲、娛樂等綜合體元素引入其中,受到不少消費者的青睞。
綜合體業態成趨勢
王女士和朋友在昆區維多利商廈逛完街后,準備到五樓找餐廳吃飯。上了電梯,金錢豹、草原狼、川人百味、新辣道魚火鍋、鑫海匯自助餐、吉野家等,每家餐廳店外都擺著特色海報,服務人員正忙著迎賓和領位,正是飯點兒,幾乎每家的上座率都在一半以上。考慮之后,王女士和朋友決定吃頓自助餐。
“包百商圈是傳統商圈,原來在這里逛街,大都在狗不理或路邊小店吃點兒,現在樓下購物、樓上吃飯,養會兒精神繼續逛,挺好。”王女士說,餐飲消費有的還可以用商場的儲值卡,很方便。
記者發現,自2013年7月30日,金錢豹作為首家大型時尚餐飲入駐維多利五樓以來,半年間,這里已經匯聚了近10家時尚餐飲店。
近年來,多業態城市綜合體興起,在包頭,前有“10分鐘生活圈”的萬達,后有預計10月投入使用的維多利新天地和5月開業的日月天地奧特萊斯,所謂“一站式”消費體驗,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接受,吃喝玩樂的品牌配置,也撬動了鹿城消費的熱潮。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傳統百貨業態面臨業內同質化嚴重的現象,銷售上也不斷受到電商沖擊,其始終在尋找出路,突破單一業態形式,所以,向一站式、體驗式城市綜合體轉型成為出路之一。
包頭維多利商廈總經理徐進告訴記者,近幾年,隨著經濟水平和零售業態的發展,“吃喝玩樂在前,購物在后”的業態布局已經成為現代零售企業發展的方向。
記者在包百商圈采訪時也發現,在以包百、王府井和維多利三家大型綜合化商場為中心的包百商圈內,“價格大戰”愈演愈烈,已成為營銷手段的主流,從店慶到周年慶,不少消費者逐漸對這種通過促銷提高營業額的手段感到疲勞。
因此,無論是維多利新裝營業的必勝客等餐飲店,還是促銷期間挪入包百中廳的哈根達斯等品牌,這些商場的小變化都引起了消費者的關注,以至于當王府井與海德菲彼餐廳共推活動的廣告在屏幕上滾動時,消費者還以為王府井也要進軍餐飲市場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民對新購物體驗的追求。
徐進說,投資購物中心這樣的城市綜合體風險大、回報時間長,品牌多以租金式簽約,且簽約周期較長,這會導致商場對品牌的掌握度較低,而借用百貨轉型一體式購物消費體驗中心,優勢顯而易見。
生活類商業品牌占比將增加
去年11月份開始營業的鑫海匯是一家總部在哈爾濱的餐飲公司。包頭店店長趙巍告訴記者,他們在考察市場中發現,傳統百貨向“一站式”購物轉型的情況在南方非常普遍,作為餐飲企業,入駐商場有天然優勢。
“我們發現在商場中購物,然后找一家價位適中、環境好的餐廳吃飯是很多消費者的選擇,作為一家自助餐餐廳,從開業至今,我們的客流量一般是周一至周五每天約500人次,周六日每天約800人次,預計未來還會有增長。”趙店長說,他們沒有單獨門店,品牌的展示度弱一些,但進入商場的打包宣傳,形成了與其他品牌互動、互相支持的局面,更重要的是,與商場的客流互動起來,吸納新客源的能力就迅速增強,而且同一層樓有多家餐廳,這種品牌效應也會吸引不少重疊客源前來。
據了解,目前,維多利商廈已提供洗車服務,有餐飲店、甜品店、美發店入駐,還建有兒童活動區域。
“明年星巴克和哈根達斯的包頭店都要在維多利一樓開業。”徐進說,這兩年,城市對時尚的要求更高了,他們還將對店前置景進行改造,把門前的部分面積讓給品牌,擺上洋傘、桌凳和裝飾物,大家可以休息聊天。
轉型有風險 應綜合考慮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綜合體業態“一站式”購物已然成為發展趨勢,但從百貨業向其轉型,在場地、物業改造方面的局限也不能忽視,且城市本身的消費體量更需要考察。
從去年7月份就已經開始布局轉型的維多利來看,雖然目前餐飲、美發等項目已經落地,但由于場地限制,影院、冰場等項目想要入駐就存在一定困難了。“與東河區的維多利新天地不同,昆區這棟大廈建設時沒有規劃建影院,現在想要引進,受場地局限,我們與國內不少影院接洽過,也考慮過做最多30人的小廳,但目前還得從整體布局出發,暫不考慮電影品牌。”徐進說。
部分業內人士也認為,百貨業態場地對轉型的限制不小,消隊、上下水、通風煙道等部位改動工程很大,尤其是餐飲對物業的要求很高,這也成為大型百貨商場轉型必須考慮的因素。“而且,如果城市的消費量不足,轉型綜合體,搞多種經營會帶來更大風險。”業內人士表示。
(來源:包頭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