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建設用地趨于緊張和地下交通逐漸發達的催化下,地下商業逐漸成為商業地產的一支主力軍。由于空間差異及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差異,地下商業與地面商業在形式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對于地下商業而言,入口的設置顯得尤為重要。在規劃設計中,除了衡量發揮商業用途最大化下,還要滿足城市的功能、交通、景觀等各方面的要求。
由于其形體大部分或完全位于地下,入口實際上是地下建筑中重要的識別要素,建筑物的外觀形象方面起著別的要素所無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地下商業建筑的入口空間形式需要多樣化,過渡舒適,并且又能為人提供明確的向導,所以入口形式對于地下商業建筑尤為重要。
地下商業入口類型
根據地下商業建筑出入口不同標高來區分,地下商業入口可以分為水平進入出入口和下沉式入口:
1.水平進入出入口
入口處與室外地坪的標高基本保持一致,沒有太大高差變化,可以認為是水平進入地下商業建筑的入口。水平進入的出入口,進入者沒有心理上的突兀感,親切自然。但是室內的垂直交通組織很重要,如果處理不當,也會給顧客帶來負面的心理影響。
2.下沉式出入口
進入地下商業建筑的垂直交通空間位于室外,通過室外的樓梯或電梯到達地下商業建筑入口,水平進入商場的營業層。有高差變化的出入口易給進入者心理的提示和情緒上的準備與鋪墊。
地下商業入口的分類亦可以根據與地面建筑關系來進行區分,可以分為獨立式、嵌入式和地面建筑內部進入三種方式:
1、獨立式入口:
又分有形獨立式入口和無形獨立式入口,有形獨立式入口的主要特征是在地面部分有可見的構筑物,而無形獨立式入口其顯著特征是地平線以上無構筑物,其建筑本身不易被人察覺。
2、嵌入式入口:
這種入口不論其主體是否附屬于地面建筑,它本身必定是鑲嵌在地面建筑首層,其設計處理手法同傳統商業建筑的入口設計并無太大的區別。
3、由地面建筑內部進入
當地下商業建筑其本身具有地上部分時,就可以通過自身的地面部分進入地下建筑,使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在其交匯處融為一體,讓人們不知不覺地走入地下建筑空間中。該形式的入口最為常見,普遍存在于國內一二線城市地鐵上蓋購物中心。如上海的來福士購物中心,從商場內部、地鐵出口以及外部出入口皆可到達商場B1層,該形式的地下商場不僅可以借用交通地理條件吸引各方人流,亦能夠為整個商場吸引客流。
地下商業建筑入口空間的功能特征
1.誘導功能
商業區經營競爭日愈激烈,因此要求地下商場入口設計處理應具有激發誘導購物心理行為的競爭能力。視線誘導主要通過在地上的強烈醒目的標志或精美裝修,吸引人的視線,使人對地下建筑的性質和內容有所感知。一般是通過在入口建筑上部或頂部設置巨幅廣告和霓虹燈店牌,以及其它形式的標志物,向顧客或游人展示地下商業建筑的特性,建立起更早的視覺反應和認知信息。
誘導空間主要指地下建筑的前沿誘導空間。地下建筑的入口適當后退,與地面景觀形成既是平面凹進,又是立體凹進的外部空間環境,通過綠化、噴泉、迭水等手段的美化,創造出供人流集散、顧客駐足、停留、觀覽、休息等多功能使用的親切、舒適的下沉空間,既提高了地下建筑本身的檔次,又調節了城市環境。這種形式的下沉廣場是達到地上、地下空間自然過渡的十分有效的誘導空間。
2.標志功能(可識別性)
地下商業建筑入口的標志性有助于促進市民對地下商業建筑的認同,并能方便的找到入口,樹立地下商業建筑的外部形象。尤其是完全處于地下的商業建筑,地面上沒有完整的建筑形象,此時地下商業建筑入口實體本身就應該具有可識別性,即具有與眾不同的形態,可以給遠距離的觀察者以視覺上的刺激,強化地下商業建筑的外觀特征。具體手法除利用形、質、色、光等造型要素外,常輔以文字牌匾、雕飾圖案等標志物,還可采用傳統符號來強化主題,以提高標志性。如日本虹之町地下街兩個平行的出入口上方設置了拱型玻璃雨棚,在與入口相對的墻上繪制彩色條紋,與頂部拱型金屬骨架相呼應,入口形態呈現出很強的表現力,使人遠遠地就能發現“虹之町”地下街的入口。
3.交通樞紐功能
地下商業建筑出入口是人流集散、方向轉換及空間過渡的交通樞紐。地下商業建筑的出入口是交通空間序列的第一要素。是實現由外部空間向內部空間過渡這一正向序列的開端,也是實現由內部空間向外部空間過渡這一逆向序列的結尾,具有強烈的組織空間能力。
4.安全疏散功能
封閉的地下空間環境在防災上具有疏散困難、救援困難、排煙困難和從外部滅火困難等特點,這也是地下空間內部災害相對地面上同類建筑更難防范和抗御的重要因素。地下商業建筑的人流較為集中,合理設置出入口十分重要。安全出口應有足夠的數量并保證足夠的寬度,應均勻布置;安全出口的寬度應與所服務的面積上最大人流密度相適應,以保證人流在安全允許的時間內全部通過。
地下商業建筑入口設計原則
地下商業建筑入口的設計,應該適應周圍環境,滿足城市的功能、交通、景觀等各方面的要求。同時,作為連接地上地下空間的過渡空間,入口的設計必須滿足地下商業建筑功能空間的要求以及人流的通行要求。
一、入口的設計應該適應周圍環境:
入口布局的位置是地下商業建筑布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基地周圍環境因素對其起主要制約作用,如城市干道的位置,街道界面的連續性和標志性,道路轉角的處理方式,城市重要建筑和景觀廣場的位置,周邊已有建筑和歷史文脈的制約條件等等。入口設計需根據周邊的建筑空間環境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入口模式。周邊的城市環境對于入口的影響是比較顯著的,開闊的城市空間對允許入口的設置限制較少,而密度較高的城市空間對入口的設置具有嚴格的要求。
二、入口的設計應該滿足地下商業空間的功能要求:
1、地下商業建筑的入口數量首先需要滿足防火規范要求,滿足規范要求后,還可以根據地下商業建筑布局,在人流密集的區域多設置安全出口,保證緊急情況下人員疏散順利進行,減少不必要的事故發生。
2、在確定地下商業建筑地面入口位置時,應充分考慮、研究擬建地段的人群活動規律與特性,并對人的心理進行分析。地下商業建筑的入口位置更應該順從行人的活動規律,才能使更多的顧客順其自然地進入,提高商場經濟效益。
3、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人在潛意識中基本上都存在“懶惰”的心理,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覓路方式中人們喜歡“抄近路”,有時甚至不愿多走一步,當主導人流面對一個封閉的面時,常常會采用避讓的態度,以至于失去找尋入口的“耐心”所以主要入口需要面對主導人流,才會迎合人們的這種心理。
4、地下商業街建筑的地面出入口,既是人員安全疏散的必經之道,也是自然送風(補風)的進風口,因此必須避開火災時排出到地面煙氣的影響,宜設置在主導風向的上風方向,且與地面排煙口保持20m~30m以遠的距離。
稿件來源:匯誠行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