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圖書零售業的銷售額2012年首次出現負增長。
當當、卓越等網絡書店的興起,而實體書店面臨高昂的房租、人工成本等困境,近年來江郎書店、滿庭芳等知名的民營書店不得不退出市場。
為扶持實體書店的發展,近日財政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臺扶持政策,將對北京、上海、南京等12個試點城市的實體書店推出免稅及資金扶持。杭州成為12個試點城市之一。
書店免征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增值稅
優秀書店還將獲得資金獎勵
這次財政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出的為扶持實體書店政策,將對國內12個試點城市的實體書店免征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增值稅。
除了免征增值稅,中央財政將對試點城市符合條件的優秀實體書店給予獎勵,這些資金將用來幫助他們購買軟硬件設備、支付房租、彌補流動資金不足等等。
首批12個試點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武漢、長沙、合肥、南昌、成都、西安、昆明。
事實上,在此前,杭州已經對民營書店進行了兩次幫扶。自前年推出扶持政策之后,去年12月杭州市財政局、市宣傳部、市文廣新局和市文創辦等聯合發文,將總計236萬元的資金撥付給“曉風書屋”、“楓林晚”等21家民營書店。
實體店微利經營
杭州民營書店紛紛退出市場
去年獲得杭州專項扶持資金的21家民營書店中,曉風書屋的“2013文化項目”和楓林晚的“楓林晚人文講堂”分別獲得30萬元,是收獲最大的兩家民營書店。
曉風書屋的負責人姜愛軍說,目前實體書店的經營只能說有微利,勉強維持。“曉風之所以還活著,主要是靠批發業務的支撐。”通過給浙江省內的零售書店提供圖書批發,以及為酒店、社區、企事業單位等提供圖書配送服務,成為支撐曉風書屋的主要收入來源。
但是,在姜愛軍看來,未來這塊業務也將逐漸萎縮。“50%的批發盈利,來自于給大大小小的書店供書,不過以后書店會越來越少。”
事實上,民營書店的倒閉早已不是什么新聞。近年來,房租和人力成本的重壓,網絡書商大打“價格戰”的沖擊,新興電子書對人們閱讀習慣的影響,杭城曾經輝煌的鐵驢書社、菜根譚書店、江郎書店、百通書店、卷耳書坊和西湖法律書店等等,接連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
做企業圖書館和兒童培訓
杭州書店不僅要賣書今后還要賣服務
“曉風的批發部,實質上是各大出版社的營銷部,承擔了中間人的角色,供貨給各種客戶群。”姜愛軍說,這種處于中端的發展模式并不十分理想。“以后,出版社很可能直接供貨給客戶,不需要通過曉風的批發部。”因此,如何將上游產業鏈也吸納過來,是姜愛軍目前考慮的重要問題。“未來可能會通過合作,投資一些作者出書,將主動權爭取過來。”
除了傳統的實體書店,曉風書屋近兩三年也很注重網絡書店的發展。“曉風在網絡這一塊是持續盈利的。明年,希望這塊業務比重從10%-15%加大到20%。”姜愛軍說。
與曉風書屋不同的是,楓林晚打算走文化服務輸出的路線。
楓林晚的負責人朱升華說,楓林晚十多年來通過開講座、辦沙龍等活動,積累起來的文化資源是最大的寶藏,“實體書店雖然在走下坡路,但文化資源卻是越來越豐富的。”
當初阿里巴巴找到楓林晚做企業圖書館和文化管家,也是看中了楓林晚背后的文化資源。已經在阿里巴巴內部入駐三家分店的楓林晚,從2008年第一家分店進駐開始,就陸續收到多家企業的邀約。不過對朱升華而言,從傳統書店轉向文化服務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如果在各大企業快速擴張開來,缺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遲早會被別人復制和模仿,到時候也走不下去的。”
朱升華覺得,在找到方向后,楓林晚還需要一段時間進行探索和沉淀,提升自己的文化服務能力,“必須體現出我們在做文化服務這塊的專業性和不可替代性。”
而與企業文化管家打通的是,楓林晚在兒童培訓方面也打算升級為深度服務。朱升華說,目前,楓林晚實體書店的經營只能說勉強維持,單靠賣書的微薄利潤已經沒法生存了,必須改變方向。
“賣書只是簡單的搬運角色,價格是別人定的。而文化服務可以形成自己的產品和品牌,擁有自己的定價權。”楓林晚兒童培訓目前已經粗具規模,接下來就是慢慢轉型為服務商的過程。
(來源:都市快報 沈積慧、孔憲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