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飛了半年之后,“企鵝”也開始翩翩起舞。
1月15日晚間,騰訊公司宣布,將斥資15億港元,策略入股商貿物流運營商華南城控股公司,持股9.9%,后續還可以通過行使認購權,再投資8.5億港元,累計持股13%,這也是騰訊2014年繼嘀嘀打車之后,第二筆規模投資,也是首次重倉線下商業地產經濟。
“線上線下資源整合,將決定巨頭下一輪的勝負。”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主任郭增利認為,面對新一輪移動商機,互聯網企業如果缺乏線下資源支撐,將制約下一步發展,而在這方面,京東、天貓和騰訊,都在加緊布局。
首次入局商業地產
根據雙方簽訂的投資與合作協議,騰訊將以2.2港元的價格,認購6.8億股華南城股票,占后者已發行股本11%,增發后總股本9%,交易價格15億港元,騰訊將可委任一位華南城董事。除了首筆投資外,騰訊還獲得了華南城認股權,在兩年之內,可以以每股3.5港元價格,進一步認購2.45億股,屆時,騰訊累計持股將占華南城13%。
這也是騰訊首次殺入商業地產領域,并且隨著增發完成,騰訊有望成為華南城第三大股東。目前,華南城董事會主席鄭松興及其家族持有23.67億股股份,另一個主要股東陳紅天持有9.5億股股份。
公開資料顯示,華南城是一家商貿物流、商品交易中心運營商,2002年5月在香港注冊成立,截至目前,其開發運營的華南城項目主要有7個,分別位于深圳、南寧、南昌、西安、哈爾濱、鄭州、合肥等地,規劃的總建筑面積超過5000萬平方米。而在業態上,華南城的門類非常綜合,涉及專業批發市場、倉儲物流、綜合商業、電子商務、會議展覽、生活配套及綜合物業。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來,該公司也在逐步發力電商領域,目前旗下的深圳華南城及南昌華南城分別設有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其余五個華南城項目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區也在加快建設。不過整體而言,華南城的業務主要還是集中于線下部分,且其批發市場等多項業務,也主要是涉及B2B板塊,與騰訊的主體業務板塊相去甚遠。
那騰訊為何要重倉商業地產呢?
騰訊總裁劉熾平在公告中表示,隨著中國中小企業趨于熱衷通過互聯網拓展其商貿業務,這次與華南城的合作能充分發揮華南城的據點及物流優勢,以及騰訊的龐大用戶群和技術實力,共同促進這些企業利用在線處理業務。
表面上看,騰訊似乎切入了B2B業務,但在雙方公開的新聞稿中,除了資本層面的交易外,后續還會有更加廣泛的合作,包括電子商務、品牌特賣、線上線下一體(O2O)、網上支付及倉儲物流等五個方面。其中電子商務板塊的合作,主要是騰訊技術平臺協助搭建華南城網,以服務中小企業建立網上交易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使得騰訊間接切入商貿B2B業務。而在品牌特賣和O2O方面,華南城旗下的實體業務奧特萊斯、好百年家居廣場將與騰訊電商等平臺展開合作。
不過到目前為止,騰訊方面并沒有透露更多的合作細節。騰訊公關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可以公開的信息,以IR(投資者關系部)公開的新聞稿為主,后續雙方的資源和業務整合,目前沒有更多的信息可以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這則投資消息宣布之后,華南城股價1月16日大漲60.83%,漲幅1.32港元,報收于3.49港元,而騰訊方面表現則相對平穩,當日股價上漲0.79%,報收于512.5港元,與前一個交易日基本持平。
又一場“圈地運動”
“詭異。”談及騰訊入股華南城,深圳觸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始人龔文祥認為,電商一直是騰訊弱項,到現在為止起色還不是很大,還沒做起來。“如果去跟京東這樣的平臺合作,進行更大的資本運作,也許會走得更快一些,但騰訊卻是去入股華南城。”
在龔文祥看來,華南城的項目一般都在偏遠的城郊,一部分做展覽、交易會,同時也吸引商戶入駐,但其既不是Shoppingmall,也不是純粹的倉儲物流,而是介于其中,主要是商品集貿市場的定位,雖然對電商也很重視,有1/5到1/4的面積拿出來做電子商務,相當于產業園區,相關的電商企業包括商品、物流、服務的,都有入駐,但目前而言,“其電商規模和影響力都還不是很大。”
“騰訊是一家純互聯網公司,在資本運作中很少有實體的,這應該是第一次入股實體公司,畢竟華南城在全國還是有挺多的實體項目,體系也比較龐大。騰訊是不是由于下一步電商布局比較大,所以要考慮線下這一塊,做一下布局?”龔文祥表示。
而在具體形態上,龔文祥表示,華南城本身從事的主要是B2B業務,而這一塊騰訊之前也很少涉足,入股之后也可能會切入B2B業務板塊,另外,O2O的線下合作也可能是一個方向,但倉儲物流應該不是主要的定位,“華南城本身,也是靠吸引物流公司入駐。”
截至目前,騰訊業務板塊里以游戲為主的增值服務依然占據最大比重,而電商規模依舊偏小。2013年第三季度,騰訊電商業務收入23.59億元,雖然同比增速108%,但其業務比重卻只有15.2%,與之相應的,增值服務的比重依然高達74.9%,數倍于電商業務。同時,相較于阿里和京東,騰訊實物電商規模,仍遠遠落后。阿里旗下天貓和淘寶年交易規模早已突破萬億,京東去年也突破千億大關,而騰訊旗下的易迅平臺,2013年的交易額尚只有158億。
漢森世紀供應鏈管理咨詢總經理黃剛認為,華南城前端是商業地產,同時又有配套的商業物流,與騰訊線上資源整合,就會形成“互聯網上有流量和體現,線下有O2O,然后服務有物流,多維度整合的格局”。
郭增利也認為,騰訊此次投資與其移動布局有關。“騰訊一直在對大的移動技術方面做深入研究布局,移動端包括支付在內的各種手段越來越多地滲透進日常生活,而騰訊又擁有線上優勢,但在線下則沒有任何的實體支撐,對比之下,天貓已經在做一些實體的體驗店了,比如在北京城外誠家居廣場里,已經落地了。”
他同時表示,現在無論是騰訊還是天貓,都意識到了一個問題,移動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之后,有很大的發展機會和空間,但同時,單純依靠移動互聯網技術和平臺,沒有實體店支撐,也會制約其業務發展。
某種意義上,這引爆了新一輪電商“線下圈地”運動。
京東在物流方面效仿亞馬遜模式,已搶先布局多年,其物流系統在滿足自給同時,甚至還向其他電商平臺開放,而阿里在2010年切入物流領域之后,2013年5月份,更是聯合銀泰、復興、“三通一達”等各方開始打造“菜鳥網絡”,之后又斥資18.57億入股海爾電器。
“騰訊入股華南城之后,在線下融合方面大家的競爭會更加激烈。”郭增利認為,從之前的線下試水體驗店到大規模投資實體,下一步就看誰的步子更大。
(來源:華夏時報)
fl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