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蒼南靈溪,由臺商合資創辦的蒼南日月潭農莊,經過一年多的籌建已初具規模,開始試營業。
去年市委提出落實“十大舉措”,今年初舉行的市委十一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要深入實施“十大舉措”。
“十大舉措”事關溫州轉型發展,同時也關乎百姓民生:一要推動實體經濟和溫商“兩大回歸”,二要打造省級產業集聚區和小微企業園“兩大平臺”,三要開辟海涂圍墾和低效用地再開發“兩大空間”,四要主攻治水和“三改一拆”“兩大突破口”,五要加強城與鄉、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兩大統籌”,六要抓住改革試點和對臺合作“兩大機遇”,七要依托創新平臺和招才引智“兩大載體”,八要重視民生工程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兩大抓手”,九要管好對外宣傳和網絡輿論“兩大輿論場”,十要建立完善目標責任考核和群眾評議“兩大機制”。
2009年,如仙“結緣”蒼南
來自寶島臺灣的呂如仙和蒼南結緣要從2009年說起。呂如仙家住臺北,臺灣大學畢業后,她很早就來到大陸發展,在上海一家外資公司從事項目整合工作,和農業完全沾不著邊。
2009年11月,蒼南臺灣農民創業園獲得農業部和國臺辦的批準正式成立。同年,蒼南縣政府組團去臺北考察臺灣的精致農業。當時,一名負責接待的農業專家正是呂如仙的大學學長,他推薦呂如仙到蒼南落地農業項目。經過一年的準備,呂如仙在大陸的第一個項目落戶蒼南。
“農業不能只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顯然,在呂如仙看來,不少農民干不了農場經營,真正的農莊需要項目管理運作團隊,而她正是這方面的專家。
萬事開頭難,初來乍到蒼南時,呂如仙也曾面臨“水土不服”,管理不善等難題,經歷過創業初期的“陣痛”后,她退出了當初的管理團隊,選擇“單干”。“最讓我欣慰的是,不管是當初的項目還是現在的日月潭農莊,蒼南的領導都很重視臺商投資的農業項目,就連日月潭農莊的名字都是縣委書記給取的。”這也讓呂如仙鐵了心在蒼南干農業,讓臺灣精致農業的那套方法,在蒼南扎根發芽。
2012年,打造日月潭農莊
2012年,呂如仙打造新農莊項目,用她的話來說,現在日月潭農莊所在的靈溪鎮嶺前村和秦岙村,是一塊不折不扣的風水寶地。去年,呂如仙把規劃1600畝的農莊,一塊一塊地做好發展計劃:東邊種水果,西邊種花卉,南邊建幾座度假木屋,北邊是一處休閑濕地。
今年元旦,醞釀了一年多的日月潭農莊投入試營業,最先向游客開放的是草莓園,包括8個棚的臺灣特色高架草莓。記者看到,已經有游客來到草莓園親子游。
春節后,農莊將正式開業
按照呂如仙的計劃,春節后,農莊的郁金香就可以開花,到時候農莊將正式開業。緊接著是油菜花田、百果園建成,可供市民采摘游玩。記者在現場看到,郁金香已經發出嫩芽,油菜花已經播種,田埂上插著紅旗。一幅觀光農業的藍圖已現雛形。而這,就是呂如仙所希望復制的臺灣精致農業縮影。
記者注意到,日月潭農莊雖然緊鄰104國道,但東西兩個出入口,道路都比較狹窄,交通談不上便利。對此,呂如仙并不擔心,因為今年4月,農莊前將修建一座通車橋梁,可以方便私家車直達蒼南縣城,相信到時候,到農莊游玩的游客將更多。
蒼南縣臺商經貿合作服務中心招商科科長溫興場透露,呂如仙所說的橋梁屬于規劃中的環城南路,原本一直處于建設停滯狀態。隨著日月潭農莊的興起,當地村民對暢通交通的要求日益強烈,道路修建也自然而然提上了日程。縣里重啟道路修建的初衷,也是為了日月潭農莊更好的發展。
(來源: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