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年我一直在冷靜地觀察市場,找尋實體書店的贏利模式和踏實發展的經營方式。”可一集團總經理錢曉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純粹的實體書店在今天很難生存,必須走綜合經營的模式。
在茶館喝茶時,你可以隨手拿起旁邊一本與茶文化有關的圖書,以最放松的姿態閱讀;在花店,買花的同時,你也可以翻翻店里插花類的圖書……在家具館、養生館、兒童用品店這些空間里,圖書都跟商品互動與融合。這是江蘇可一文化產業集團今年3月將要開工建設的融多元文化服務和文化藝術產品為一體的“最文化藝術空間”—仙林可一書店的經營理念。與南京湖南路可一書店開辦相隔18年后,可一集團才有開第二家實體書店的動作。
湖南路可一書店的經營特色是“書畫合一”,一樓是可一書店,主要經營與文學、藝術收藏、設計相關的圖文書;二樓是可一畫廊,銷售和展示藝術品。錢曉征說,書店開業的四五年時間里,圖書銷售非常好,那時候藝術品經營情況比較一般。2002年開始,受數字化和網店沖擊,不少實體書店發展出現困難,可一書店也不例外,圖書銷售的收入越來越低。但是,錢曉征用心積聚了幾年的藝術品,卻開始贏利,有些畫市場價比當初購進時翻了好幾倍。雖然是藝術品養書,但書店提供了一個散發著書香的空間,讓人可以靜下心來,享受和消費藝術品;書店的存在,也增加了消費者對藝術品的信任,促進了藝術品消費者對藝術的理解。這是一種完美的融合與互動。“這種經營模式可以讓書店有尊嚴地活下去。”錢曉征如是說。
就這樣,在實體書店日子普遍不好過的情況下,可一書店卻“活得挺滋潤”,而且在不經意間,摸索到了一條書店的生存之道,即“書店共畫廊一色”。“仙林可一書店就是把湖南路的可一書店&可一畫廊,放大為一個散發著書香的"最文化藝術空間"。”錢曉征說,一個城市一個社區,尤其是南京仙林大學城這樣的社區,需要這樣一個跟國際接軌的文化綜合體。1月10日,仙林可一書店舉行開工奠基儀式。計劃2014年3月開工建設,2015年投入使用,建筑總面積近3萬平方米。
仙林可一書店五層樓面均以書店為中心,配套書畫藝術品、文化創意產品、劇院、餐飲等,為仙林乃至江南地區提供一個多元的文化藝術體驗空間,為當下舉步維艱的實體書店探索一條全新的書店發展模式。
那么,仙林可一書店是不是像臺灣誠品書店?錢曉征說,比誠品更豐富、更文化、更藝術。可一書店有美術館、畫廊、劇院。誠品的成功,就是多元化,但是多元化,不能脫離文化。可一書店將延續18年書與畫結合的經營模式,繼續拓展文化藝術空間,做成一個以書為核心,以藝術養圖書,真正意義上的文化藝術空間。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