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行政法法官埃利奧特(Cameron Elliot)1月22日初步裁定,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中國分公司(下簡稱“四大”中國所)應被暫停審計在美上市公司6個月。雖然在各方眼中,SEC的裁定書最終被實施的可能性不大,但若SEC或聯邦法院維持該裁決,則可能導致超過100家在美國市場上市的中國企業暫時沒有審計機構。
從目前的二級市場表現來看,市場各方雖然對局勢會惡化到如此地步存有疑慮,但依然出現了情緒反應,在美上市中國企業昨日開盤下跌居多。
財報審計受影響
根據程序,SEC的這一最新裁決不會立即生效,上述會計師事務所可以在21天之內向SEC提出復審請求。如果SEC仍然維持上述裁定,它們還可以向美國聯邦上訴法庭提起訴訟。根據業內人士判斷,該程序至少需時一年,甚至擱置數年也有可能。
不過,一“四大”中國所合伙人告訴早報記者,若真走到最后一步,即被暫停了6個月的業務,“四大”中國所將不能審計上市公司,其負責的客戶年報發布都要受到影響—如果規定時間內上市公司不能提供由會計事務所審計過的財報,那么它們的股票將禁止交易,“這些中國在美上市企業將面臨不得不退市的窘境。當然,除非美國破例讓無審計機構的中國公司繼續維持上市地位。”
根據規定,美國監管機構雖然并未強制上市公司出具審計后的季度報告,但審計機構必須對當期財務數據進行審核,“美國不會允許上市公司延緩披露財報長達6個月。”
在這種情況下,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只能面臨一個選擇,就是更換事務所。
此外,計劃赴美上市的公司也將不得不中止上市進程。
Wind金融終端顯示,超百家的中國在美上市企業均由“四大”中國所負責審計。而且名單中不僅有中國概念股,還包括了大型國有企業,中石化、中石油、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人壽、中國鋁業等大型國有企業均赫然在列。
在中國有大量業務的美國
跨國企業也將受到影響
不過SEC之所以懲罰“四大”中國所,就是因為無法從他們那里拿到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審計底稿,因為中國監管層目前并不允許證券中介機構向境外監管方遞交審計底稿。這項規定同樣適用于所有中資會計師事務所。
這就將導致這些在美上市公司既無法更換成其他中方審計機構,也不能另聘美國審計機構。“因為中國目前尚未向外資會計事務所發放審計牌照。外資審計機構不具有中國執業資格。”
今年1月10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曾就此問題表示,截至當時,證監會已向包括SEC和PCAOB(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察委員會)在內的境外監管機構提供了4家中國概念公司的審計底稿。不過證監會并未披露上述4家公司的具體名稱。
除此以外,由于“四大”中國所還經常幫助其美國兄弟公司完成美國跨國企業的審計。若暫停6個月業務,這些在中國有大量業務的美國跨國企業也將受到影響。如畢馬威中國成員所畢馬威華振就曾在提交給美國監管機構的年報中暗示,該公司參與了百勝餐飲集團和Sanmina Corp.等美國公司的審計,因為這些美國跨國公司中國子公司的報表是由畢馬威華振審計的。
截至昨日23時,中石油下跌2.39%、中石化跌2.43%、中國移動下跌1.59%、中海油下跌1.6%;另外,慶客隆下跌10.96%、完美世界下跌10.56%。但也有分析師認為,在美上市中國公司股價的普跌主要是因為昨天中國PMI(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數據差強人意。
(來源:東方早報)